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5 星期一 农历四月初八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0067)
机构
(1)
政策
(137)
资讯
(7275)
清单
(93)
资源
(1096)
学术
(1187)
百科
(1)
其他
(277)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非遗
“热”下的“冷”思考
2018.06.05
论坛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体现和彰显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和内容,新的历史时期,必须遵循自身发展规律,既要在坚守和传承中汲取营养,保持文化定力,也要在发展中看到隐忧,在热度中保持冷静,顺势而为,积极作为,才能更好地保护好这份珍贵的民族文化瑰宝。 搭台子,政府部门责无旁贷。自2001年昆曲被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以来,通过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江苏已经建立形成了以科学保护作引导,以政策法规作保障,以省级...
查看更多
纪录片成为
非遗
传承传播的新平台
2018.06.04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关系到国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囿于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限制,
非遗
的传承与传播面临着不小的困难。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人类文化形态正越来越呈现出视听化的倾向,视听化又反过来为文化插上了传播的翅膀。对于
非遗
而言,纪录片无疑是极好的传承与传播手段。纪录片本身所具有的整体性、逼真性和情境感,都为记录探究
非遗
提供了文字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例如,系列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以茶的制作、销售和饮用为线索,带领观众进行了一场精彩...
查看更多
保护
非遗
关键在于保护传承人
2018.06.04
论坛
我国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来,十分注重
非遗
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从2006年开始,我国开始实施
非遗
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保护制度。截至2018年,我国已进行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评审和认定,共计3068名,地方认定的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就更多了,逐渐形成了
非遗
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保护的中国经验。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别于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基本特性,就是它是依附于个体、群体或特定区域空间而存在的“活态”文化。口述文学及语言、传统表演艺术、传统...
查看更多
文化生态保护区:
非遗
保护的中国实践
2018.06.04
论坛
陶瓷大师在拉坯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我国
非遗
保护的历史只有很短十多年时间,但我国的
非遗
保护工作,很好地与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保护,尤其是以乡村为背景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结合了起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
非遗
保护经验,其中影响最深远的是探索设立了文化生态保护区。设立文化生态保护区的
非遗
保护模式,在全世界范围都比较少见,既是对
非遗
保护路径的创新,也是对
非遗
保护理念的创新。1.还
非遗
以生存的土壤和空间
非遗
产生于民间,繁荣于民间,与当地的社会、人文、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查看更多
“研培计划”:让
非遗
从历史走进当下
2018.06.04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以传统工艺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如何帮助传统工艺等
非遗
走进当代生活,是近年来的一个热点话题。为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2015年以来,文化和旅游部(原文化部)与教育部启动了“中国
非遗
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简称“研培计划”),逐步确立了“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的总体要求,以及“见人见物见生活”的
非遗
保护理念,预示着包括传统工艺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发展振兴的新阶...
查看更多
研读“说明书” 贯彻
非遗
法
2018.05.29
论坛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
非遗
法”)是一部具有长效性、权威性和指导性的法律。它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方针政策上升为国家意志,对于各级政府开展
非遗
保护工作、鼓励社会各界参与
非遗
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一名多年在一线开展
非遗
保护工作的文化工作者,笔者认为,
非遗
法为开展
非遗
保护工作提供了一本“说明书”,明确了
非遗
项目调查、名录建立、传承与传播等的形式、路径以及具体职责与任务。 北京市西城区现有国家级
非遗
项目36项...
查看更多
发挥专业学会的智力支持作用,推动二十四节气的传承发展——在2018年二十四节气保护工...
2018.05.25
论坛
中国民俗学会作为国家一级专业学会,在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一直肩负着自身的责任和使命;与此同时,中国民俗学会既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的咨询机构,也是该委员会2015-2017年的审查机构成员。可以说,中国民俗学会深度参与了地方、国家和国际层面的
非遗
保护和《公约》实施。尤其是近年来,学会在时间民俗、岁时节令、传统知识和实践,乃至
非遗
主要领域都形成了学术梯队,集聚了相应的智力资源。 中国民俗学会为二十四节气的申遗工作提供...
查看更多
不忘文化初心 牢记传承使命全力打造振兴地方戏曲文化的“嵊州样本”
2018.05.23
论坛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在中国越剧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曾说过,越剧艺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浙江人民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嵊州市委、市政府始终牢记总书记教诲,把保护越剧、传承越剧、振兴越剧作为第一责任、首要担当,在大力推进越剧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方面作了一系列扎实的探索,为振兴地方戏曲文化提供了“嵊州样本”。 一、注重传承,切实担负起越剧事业薪火相传的职责使命 嵊州市委、市政府自觉把传承发展越剧文化纳入嵊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以“四...
查看更多
中国
非遗
保护公开的“武林秘籍”——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读后感
2018.05.22
论坛
新世纪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风生水起,风起云涌,如火如荼,高歌猛进,这与王文章先生的极力倡导和大力推动分不开的。王文章先生曾担任文化部分管
非遗
保护的副部长,并长期出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
非遗
保护中心主任,恰好我国
非遗
保护事业启动和勃兴,既是恰逢其会,更是引领其盛。 我们经常在重要媒介上看到王文章先生的文章,或者全国两会记者对他的访谈,或者全国性会议、论坛上他的讲话,时有新见,每有卓识,指点迷津,指引方向。每每阅读这些文章,总有醍醐灌...
查看更多
历史民俗学
2018.05.18
论坛
历史民俗学是20世纪下半叶主要由中、日、韩等东亚国家的民俗学者提出的一个研究概念。由于各自的表述及其所代表的理念各有所异,而在欧美学术界也很少出现historical folklore这个术语的使用,与historical sociology或historical anthropology这两个相近的术语得到相对普遍使用不同,即使在提出和论证了这个概念的中、日、韩三国民俗学界,在研究中使用这个概念的也不普遍。因此,这是一个尚无普遍认同的定义、需要在学术...
查看更多
1
63
64
65
66
67
119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