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1   星期日   农历四月十四   立夏 立夏
搜索
专题报道
非遗传承陷入尴尬老艺人惶恐:百年之后何来传人? 严柳晴    最近,罗店彩灯传承人朱玲宝将多年的制作经验集结成册,编撰了一本读物,名叫《罗店彩灯》,装帧简单,也没有正规出版,只在罗店镇的中小学校小规模发放。老先生道出初衷:如果百年之后无传人,这本读物就是罗店彩灯留存于世的最后纪念。  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人如今都活跃于世:黄杨木雕的传承人陈华明最近在长桥街道开班授课,江南丝竹的传承人阮弘在校园中组建乐团。这些民间艺人的心地坦诚:如果有年轻人愿承此业,愿无保留教...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不想做孤独的非遗传承人       有400多年历史的连城连史纸,秉承竹丝天然漂白工艺,产出的手工连史纸薄如蝉翼,久藏不变色,被称为“千年寿纸”,享有“纸中丝绸”美称。历史上凡贵重书籍、碑帖、契文、书画等多用连史纸制作。  今年4月中旬,姑苏晚报“美丽中国行”南线采访组来到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姑田镇,采访“美玉堂”第十一代造纸传人邓金坤。然而,曾经盛极一时的连城宣纸产地,已经鲜有人愿意学习造纸技艺,也鲜有人愿意担起传承的重责,连史纸似乎已逐步走入没落的境地...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是“临终关怀”王玲瑛    比如兴教寺,如果把僧人的生活保护住了,既保护了建筑,又保护了文化空间,相当于保护了一个活的传统。中国的非遗保护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不一样,我们的保护是行政行为,比如京剧进校园传统武术进校园等。  “非遗”保护走过12年,如今进入“后申遗”时代  从西安兴教寺拆庙事件,学者解析我国非遗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是“临终关怀”  自2001年昆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开始,中国非...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产品的知识产权,如何保护?王逸吟    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到来之际,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2012年度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案件。除“iPad”商标案、百度文库版权纠纷案等富有现代科技色彩的案件之外,“泥人张”不正当竞争纠纷案这一有关非遗保护的案件,颇为引人注目。  “泥人张”彩塑神形兼备、色彩明快,早在1915年就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等奖,在国际上享有盛誉。2006年,“泥人张”入选了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不过近年来,“泥人张”官司不断,涉及...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第四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6月举行 发布会现场。文化部政府门户网站记者杨倩 摄  记者从5月20日在文化部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由文化部、四川省人民政府、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成都市人民政府、国家非遗保护中心、四川省文化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遗国际培训中心承办,成都市文化局、青羊区政府和国际非遗博览园具体执行的第四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以下简称“国际非遗节”),将于6月15日—6月23日,在四川成...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要有底线    生产性保护主要是针对传统技艺、传统医药和部分传统美术类非遗项目,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一方式对具有生产性质和特点的非遗项目的保护十分有益。  34岁的残疾农妇兰和平身高只有1米,以前多次找工作被拒,只能和丈夫一同出去收废品,“每天只挣10多元,有时一分钱挣不到”。去年,通过政府免费培训,兰和平学到一手竹编技艺。现在她坐在家里搞竹编,每月能有1000多元收入。  兰和平是四川眉山市青神县南城镇百花村村民。她生活的改...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北京绢人:不要成了“临去秋波那一转” 北京绢人传承人齐聪颖与她的作品北京绢人作品《杨贵妃》  绢人是以丝、绸、绉、绢等为原料,经手工扎制而成的一种传统民间工艺品。北京绢人作为北京特有的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路走来可谓一波三折,起起伏伏。日前,笔者走街串巷拜访了相关的传承人和工作室,以了解其当下的境况。  几起几落的北京绢人  绢人作为一种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考古学家从春秋战国时期的长沙楚墓中,就曾挖掘出木雕精细、眉目如生、身着丝绢衣服的木俑。《东京梦华录...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第四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十大亮点    由文化部、四川省人民政府、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成都市人民政府、国家非遗保护中心、四川省文化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遗国际培训中心承办,成都市文化局、青羊区政府和国际非遗博览园具体执行的第四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以下简称“国际非遗节”),将于6月15日至23日在四川成都举办。  本届成都国际非遗节将举办开幕式、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10周年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根与魂——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在香港开幕     由文化部和香港特区政府民政事务局联合主办的2013“根与魂——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于6月6日在香港中央图书馆隆重开幕。文化部副部长董伟、香港特区民政事务局署理局长许晓辉、香港特区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署长冯程淑仪、贵州省文化厅厅长许明、文化部港澳台办副主任孙建华、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马盛德等出席了开幕式并观看了展览和演出。 ...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成立  2013年6月4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成立揭牌仪式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举行。文化部副部长董伟,中国文联副主席李屹、冯骥才和文化部非遗司、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及天津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香港大学等单位的5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揭牌仪式。  据了解,从2000年至2010年,我国自然村由363万个锐减至271万个,传统村落保护迫在眉睫。2012年4月,在冯骥才的倡议下,由文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