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02   星期六   农历闰六月初九   大暑 大暑
搜索
专题报道
借"非遗"之力 木偶皮影戏走向复苏      2012年12月4日,“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册,这实现了我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优秀实践名册项目中零的突破。自2006年开始,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木偶皮影戏,由于入选世界级或国家级非遗项目,不断受到国家、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和社会大众的关注。中国的木偶皮影戏正在走出低谷,开始复苏。    人才培养机制逐渐形成    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2012“BMW中国文化之旅”成果展开幕   由宝马携手中国艺术研究院共同举办的2012“BMW中国文化之旅”成果展在北京798艺术中心开幕。该展览将在1月9日至1月15日期间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通过呈现四条文化路线上的民俗风情与文化遗产精华,增强全社会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自觉意识。   在清丽婉约的京族独弦琴声中,2012“BMW中国文化之旅”成果展正式拉开了帷幕。在开展仪式上,今年文化之旅四条线路上所探访的重点“非遗”项目——万安罗盘制作技艺、京...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命名暨颁牌仪式在京举行 文化部副部长董伟致辞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文章发表讲话   本网讯 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命名暨颁牌仪式,于2013年1月16日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隆重举行。文化部副部长董伟,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
查看更多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理性传承邹 艳  在现实生活中,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常都是以正在进行时的面貌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因此,人们很少将它们视为“文物”。其实,就非遗的本质而言,它与文物一样,本身就是历史的一部分,是历史在今天的残留。不同的是,物质文化遗产是固态的“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态的“历史”。由于它们是非常重要的历史见证者,所以人们将其作为本民族最珍贵的文化财富保护起来。  但是,在中国非遗保护界,有些人从不把非遗当成“文物”,不但政府改、专家改,就连传承...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走出非遗传承青黄不接的困境     在新疆西南部,叶尔羌河流域的喀什地区,流淌着一条文化之河十二木卡姆。简单来说,十二木卡姆是用音乐语言叙述维吾尔族人民生活的百科全书,集诗、歌、舞、乐、唱、奏于一体,2005年底被联合国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日前,新疆喀什莎车第二届十二木卡姆文化艺术节落幕,当地依然沉醉在喜庆气氛中。行走在热闹的巴扎(集市),常能寻到十二木卡姆艺人弹唱舞动。一些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中艰难前行,为什么十二木卡姆...
查看更多
论坛
论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和传承保护 马宁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方面: (a) 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b) 表演艺术; (c) 社会风俗、礼仪、节庆; (d) 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e) 传统的手工艺技能;(f) 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拟设文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吕晓华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苏州的宝贵财富,保护和传承刻不容缓。《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已列入2013年度市人大立法计划项目,目前草案送审稿开始在苏州政府法制网上公示并征求市民意见。送审稿中拟订了一系列创新性非遗保护办法,提出要将非遗区域性整体性保护与古镇、古村保护有机结合,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村落”,实行文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刻不容缓  传承人平均年龄65岁  苏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查看更多
论坛
非遗保护不可缺少文化生态平衡意识 高小康    日前,随着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公布出炉,号称“史上最年轻”的一批“70后”传承人承担起接续非遗“香火”的重任。同样都是非遗项目,最终的发展状况却可能差距悬殊。这正是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报告(2012)》中持续关注的问题。报告在肯定我国非遗保护进展的同时指出,2012年,非遗项目保护不均衡的现象非但没有得到缓解,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调查发...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保护非遗”不能成为敛财招牌     “重申报、轻保护”,这一问题在非遗领域积累多年,却迟迟得不到纠正。在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康保成看来,背后的根源是,不少人认为,“申遗”与经济利益关系密切,由此打着“保护非遗”的招牌敛聚钱财也就顺理成章。  康保成是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的发布会上做上述表示的。该报告汇聚了国内非遗各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对当前我国非遗领域的问题和成绩都给予了深切关注。康保成也是主要作者之...
查看更多
论坛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走产业化道路刘金祥     目前国内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施救式保护。这种方式主要是由政府加大财政投入,以文物保护的方式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下状态,具有投入少、见效快的特点,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留住非物质文化遗产,适用于那些濒临消亡的项目。二是开发式保护。这种方式是由政府主导、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向市场参与竞争,以竞争的压力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活力,借助市场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空间。目前我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