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27 星期日 农历闰六月初三 大暑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3240)
机构
(5)
政策
(290)
资讯
(7094)
清单
(3477)
资源
(783)
学术
(1326)
百科
(13)
其他
(252)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四个中国人》的非遗故事引关注 农村文化存空白
2014.07.15
专题报道
《四个中国人》的非遗故事引关注 农村文化存空白 吴亚顺千根村打扇鼓的妇女们。高喜业 近期,一本名为《四个中国人》的书引发关注。书中四个普通的中国人,既是农民,又有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身份:吕崇德在陕西华县演皮影,程宵春在浙江衢州打纸簾,高喜业在陕西榆林唱喜曲,池素英在河北赞皇跳扇鼓。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雷建军率领梁君健、焦瑞青等人,与这些传承人共同生活,记录其生存状态,呈现出了普通中国人的质朴与快乐。他们的行动不仅引发人们关注农民...
查看更多
丝之光 绸之韵
2014.07.15
专题报道
丝之光 绸之韵——中国的蚕丝织绣 丝绸,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发明,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从一片桑叶,一个蚕茧,再到一缕丝线,一幅绸缎,走过了数千年的光阴。细密的丝线,经纬纵横,把大自然的宝贵馈赠和祖先的伟大智慧紧紧地交织在一起,络绎不绝,代代相传。丝绸以其特有的细腻、光滑的质感和优秀的实用性,为中国的物质文明增添了绚丽的光彩,更承载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追求和精神向往。可以说,丝绸的性格,正是中国人的性格:温润、细腻、热情、浪漫、勤劳、智慧……通过...
查看更多
2013,非遗保护步伐更加稳健
2014.07.15
专题报道
2013,非遗保护步伐更加稳健 2013年12月4日,中国珠算成功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不仅勾起了人们对于珠算的回忆,增强了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也为2013年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在年末添上了绚烂的一笔。 回顾2013年,我国非遗保护各项工作扎实开展,成绩喜人。2013年,是我国开启非遗保护工作的第10个年头,又恰逢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颁布1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
查看更多
在世独龙族文面女仅剩28人 文面习俗独特而神秘
2014.07.15
专题报道
在世独龙族文面女仅剩28人 文面习俗独特而神秘 文面女丙秀芳清澈透亮的独龙江文面女肯国芳和老伴儿文面女李文仕一家 布满皱纹的脸上,蜿蜒着青蓝色刺纹组成的图样,或深或浅,有的几乎将整个面部覆盖——生活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的独龙族文面女因此显得特别而又神秘。 如今,在世的独龙族文面女仅有28人。关注她们的健康,做好文字、图像、音视频等档案资料的采集迫在眉睫。 每年一半时间大雪封山 “贫困尚未根本扭转,但较之帮扶之初已有...
查看更多
走近非遗守护者 火药文化绝技传承陷入尴尬境地
2014.07.15
专题报道
走近非遗守护者 火药文化绝技传承陷入尴尬境地 高泽清老人在整理九莲灯记者 吴珊 摄12月1日,永川区陈食街道菜茵岩村,小朋友们对高泽清制作的“大月亮”很感兴趣。记者 吴珊 摄 陈食烟火架 陈食烟火架不仅融汇了传统的编扎、裱糊、彩绘、雕刻技艺,还在传统技艺基础上增加了皮影、木偶、杂耍、焰火、声、光等效果于一体的表演内容,而这一切的表演形式,仅源自一个“炮子”(冲天炮)和成百上千根的导火索(引线)。 整个烟火架均为手工制作,按照事先设定好的程序,依...
查看更多
梁平:遥看千年民间事 请到这里观“非遗”
2014.07.15
专题报道
梁平:遥看千年民间事 请到这里观“非遗”张亚飞 杨馨 梁平竹帘作品《溪山行旅图》被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收藏梁平木版年画《加官进爵》 历史悠久、物产丰富、人杰地灵的梁平县,是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县。 目前,梁山灯戏、梁平木版年画、梁平癞子锣鼓、梁平竹帘、梁平抬儿调5个
项目
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外,列入重庆市级保护名录的有20个、县级保护名录的有86个。梁平已拥有国家级传承人4名、市级传承人33名、县级传承人91名。 “保护、传承...
查看更多
脸子:雕出来的屯堡文化
2014.07.15
专题报道
脸子:雕出来的屯堡文化 在贵州流传几百年的安顺地戏 在今天的贵州安顺一带,仍然聚居着一支与众不同的汉族群体——屯堡人。这里的人历经600年的沧桑,恪守着世代传承的明朝文化和生活习俗,形成了今天独具特色的“屯堡文化”。由屯堡人世代传承的安顺地戏属于国家级非遗
项目
,地戏演出时佩戴的面具,屯堡人称其为“脸子”。看过地戏的人都知道,没有脸子就演不成地戏,所以脸子是安顺屯堡地戏的核心载体。 屯堡文化与地戏 要弄清脸子,先要了解什么是屯堡文化、什么是...
查看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领域的新收获
2014.07.15
专题报道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领域的新收获——评新版《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科特色,体现为很强的实践性。自2001年5月昆曲成功申请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以来,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研究,也积累了很多学术成果。基于此,以王文章先生为首的中国艺术研究院的专家们共同编著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一书,2008年该书进行了修订,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了教材版。也是从2008...
查看更多
珠算已成非遗,“如意算盘”如今有谁还在打?
2014.07.15
专题报道
珠算已成非遗,“如意算盘”如今有谁还在打?这个老算盘,跟了她几十年酒店老板娘陈铃,还是喜欢用算盘给客人结账西新桥小学的学生会打一手算盘 四十岁以上的人,对算盘都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因为他们儿时大都学过算盘珠算;如果再怀怀旧的话,算盘曾铺天盖地随处可见,但现在,计算器的盛行,已经让珠算“沦落”为单一的启智类
项目
—— 珠算已成非遗,“如意算盘”如今有谁还在打? 背景:10月3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包括中国珠算在内的31个
项目
备选教科文组织人类...
查看更多
昔日“打鼓匠”今日成了“大明星”
2014.07.15
专题报道
昔日“打鼓匠”今日成了“大明星”——记湖南常德“鼓书”的振兴之路 湖南常德鼓书艺人占洋和谭惠芳合演的孝鼓作品《西瓜的秘密》 在前不久举行的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决赛中,湖南常德的收获不小,选送的两个孝鼓节目《传承》、《赈酒也烦恼》表现不俗,双双获得曲艺类群星奖,“鼓王擂台赛”活动获得
项目
类群星奖,常德市群众艺术馆馆长袁学明也被命名为“群文之星”。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常德市委、市政府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以及近年来对“鼓书”艺术传承发展的持续投入和积极推...
查看更多
1
168
169
170
171
172
1324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