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3   星期二   农历四月十六   立夏 立夏
搜索
专题报道
  今年80岁的动态风筝大师张天伟,年轻时曾代表陕西参加各地的风筝大赛,斩获奖项无数,每次他的“会说话”“会动”的风筝一亮相,总能惊艳一片,他的巨龙风筝还登上过加拿大的邮票,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尽管如此,这门技艺也面临失传的窘境。“如果不是真正热爱,是学不下来的。”张天伟无奈道。  传统技艺在现代工业冲击下生存空间逼仄,是许多非遗传承人面临的问题。  传承人的离世是最大的遗憾  工艺复杂、制作周期长短期内难以产生效益,很多学艺者因此望而却步。“传承人的离去对...
查看更多
论坛
  弘扬传统文化确实需进行过滤和辨别,不应不加批判地应用于现实生活。然而,从文化保护的角度来说,却不能唯优秀论,搞一刀切,因为所谓的“优秀”与“不优秀”、“精华”与“糟粕”、“精”与“粗”,其涵盖面太广,弹性太大,很容易误伤,也很容易变保护初衷为实质性的破坏。因此在文化保护领域,去伪存真非常必要,去粗取精则值得商榷。  过去的许多事实证明,许多政策有非常好的初衷,但坏就坏在实际操作中把经念歪了。如果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和认证标准太单一、太机械,政策的口子开...
查看更多
论坛
  日前,从文化部公布的《各地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情况评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来看,关于非遗产业化表述几乎只字未提,更多则是聚焦“传承与保护”这个老话题。由此可见,如果非遗要想跟产业化结合起来,最关键的问题是有效解决好以“传承人”为核心的“老问题”。   必须把“老艺人”特殊人才保护好   众所周知,“老艺人”是民间文化遗产存续发展的最重要的主体和最主要的源动力。非遗保护,说到底就是对非遗传承人的...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编者按:民间文学是广大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不断集体修改、加工的文学,是民间智慧和经验的结晶。民间文学既是伟大的,同时又是脆弱的。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民间文学面临着严峻的冲击。近年来,民间文学的整理工作正在加快推进,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被列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家级重点工程。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供动力,为当代中国人寻找文化烙印,为子孙后代留下文化土壤,抢救民间文学的工程正在进行中。民间文学再不抢救,今后就没有了——邱运华谈中国民间文学...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中国建设银行发布《关于推进商业金融支持小城镇建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建设银行各分行充分认识商业金融支持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意义,坚持用新发展理念统筹指导小城镇建设,加强组织协作,创新投融资体制,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确保项目资金落地,全面提升小城镇建设水平和发展质量。  《通知》的支持范围包括:落实《住房城乡建设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建村[2016...
查看更多
傣族泼水节
2017.04.13
专题报道
图1 热闹的泼水节场面图2 云南西双版纳傣族泼水节一、历史渊源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傣语称为“比迈”(意为新年),一般在傣历六月中旬(即农历清明前后十天左右)举行。西双版纳德宏地区的傣族又称此节日为“尚罕”和“尚键”,两名称均源于梵语,意为周转、变更和转移,指太阳已经在黄道十二宫运转一周开始向新的一年过渡。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过这一节日。柬埔寨、泰国、缅甸、老挝等国也过泼水节。泼水节为傣族的新年,它起源于印度,曾是婆罗门教的一种宗教仪式,其后为佛教...
查看更多
论坛
内容提要:本文是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权权利性质的探讨。在概括介绍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权利”说、“传统资源权”说、“知识产权”说、“土著产权扩张”说等学说的基础上,重点论证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权与现有民事权利中最为近似的知识产权的差异,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应界定为一种新型的独立权利的主张。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权 新型民事权利   不同性质的民事权利具有不同的救济途径和方式,权利性质的不确定意味着法律保护的不可操作性...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叶少兰、孟广禄主演的京剧“像音像”剧目《壮别》录制现场    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提出:“实施戏曲振兴工程,做好戏曲‘像音像’工作,挖掘整理优秀传统剧目,推进数字化保存和传播。”这是继2015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提出“实施中国京剧像音像集萃计划”和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要求“做好京剧‘像音像’工作”之后,中央层面关于“像音像”工作的第...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4月12日,国家文化部武陵山(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评估组来到吉首市,考察吉首市“非遗”保护工作。   评估组先后考察了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园、矮寨小学及坪朗村苗鼓传习所,面对面与“非遗”传承人进行交流,全面了解吉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详细询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的状况及面临问题困难,深切关注传承人的生活及身体状况。   吉首市目前共有“非遗”项目67项。国家级项目有3个(《湘西苗族鼓舞》《湘西苗族民歌》《苗族四月八》),其中...
查看更多
呼麦复兴记
2017.04.17
专题报道
“蒙古族呼麦艺术人才培养”项目的学员们正在集体排练(摄影:李佳音)  原标题: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呼麦的中国复兴记  16日,中国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蒙古族呼麦艺术人才培养”正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进行着。50位活跃于国内外表演舞台的青年艺术家和呼麦传承人将接受为期50天的特训,老师均是国内外业界“大拿”。这样的规格和规模,在世界范围内罕见。青年呼麦表演者青龙的演出剧照(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 供图)  “希望通过学员的力量,凝聚形...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