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13 星期日 农历六月十九 小暑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3232)
机构
(5)
政策
(290)
资讯
(7085)
清单
(3477)
资源
(783)
学术
(1327)
百科
(13)
其他
(252)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清明礼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017.04.05
论坛
2016年清明节,四川省华蓥山区近1800名匡氏后裔代表参加了以“忠、孝”为主题的祭祖仪式。光明图片/视觉中国萧放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副会长、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中国人类学民族学会民族节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岁时节日、礼仪民俗、历史民俗学、中国文化史。清明节临近,又到了祭奠先人的时候了。近日,哈尔滨市相关部门发出公告,禁止焚烧纸钱等封建迷信活动。可以为先人献上一束鲜花,寄一份哀思,可...
查看更多
民间文艺学家刘锡诚专访:整体研究与建构中国特色民间文艺学
2017.04.06
论坛
刘锡诚: 1935年生于山东昌乐。文学评论家、民间文艺学家、文化学者。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任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编辑研究人员,新华社翻译、编辑、记者,《人民文学》编辑部评论组长,《文艺报》编辑部副主任、主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兼党的领导小组组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研究员,《民间文学》《民间文学论坛》《评论选刊》《中国热点文学》主编。主要社会职务:历任中国俗文学学会副会长、会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旅游文化学会副会长...
查看更多
产与人兼得的非遗保护路
2017.04.06
专题报道
日前,由国家民委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民族文化宫、北京市西城区委宣传部主办,中国民族图书馆、民族文化宫展览馆承办的“中国少数民族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暨文献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开幕。据中国民族图书馆馆长吴贵飙介绍,举办这样的展览是为了更好地让博物馆中的藏品利用起来,尤其是随着各民族间交流的增强,少数民族非遗工作深入人心,更多的百姓迫切需要了解相关知识、丰富文化生活。 “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非遗文化是民族的根和魂。保护非遗文化,是我们提...
查看更多
2017年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系列活动精彩纷呈
2017.04.06
专题报道
原标题:“一方水土一方人”2017年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系列活动精彩纷呈为庆祝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根据山东省文化厅关于《开展2017年“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有关活动》的通知要求,山东省文化馆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活动。一、“一方水土一方人”2017年山东...
查看更多
走进国家图书馆古籍修复室
2017.04.07
专题报道
国家图书馆古籍修复室,古籍修复师们的工作现场 原标题:“我在国图修古籍”——走进国家图书馆古籍修复室 在国家图书馆南区的一间宽敞、安静的办公室里,有这样一批年轻人:毛笔、剪刀、镊子、宣纸、浆糊、放大镜、冷光源补书板是他们的工具,破损的古籍是他们的主要工作对象;他们犹如医生,一部部被虫蛀鼠啮、水浸灰染、字迹模糊、粘连破碎的古籍,经过他们的“把脉救治”得以“妙手回春”,他们就是国家图书馆古籍修复师。记者日前走进国家图书馆古籍修复室,用相机记录下这里的工作...
查看更多
世上唯一活着的史诗,为何还活着——《格萨尔》的活态保护和传承
2017.04.07
专题报道
西藏博物馆馆藏的《格萨尔》说唱艺人佩戴的专用帽子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西藏圣湖玛旁雍措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格萨尔王天纵神武所向披靡, 魔国个个破灭岭国盛极一时, 可魔生在心中, 人生生不息,魔亦源源不绝, 如何才能降服人心中之魔? ………… 这是藏族艺人索南诺布为我们吟唱的一段《格萨尔》史诗。他说如果没有人制止他,他会这样一直吟唱下去,连续几个小时,甚至几天几夜……说唱时,他不用任何文字性的手稿提示,随口说起,十分流畅。 38岁的索南诺布是一名...
查看更多
让非遗“遗”脉相承
2017.04.07
专题报道
“修旧如旧”是古建修缮中的重要准则,但问题是,因为自身特点和资料缺乏,现在很多时候已经不知“旧”为何样、如何修旧。更多时候需要边考察、边研究、边修缮。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中国许多古老技艺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目录:昆曲、书法、剪纸、篆刻……曾经陌生的“非遗”概念,近几年正在变得愈发为大众熟悉...
查看更多
建设中的格萨尔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2017.04.07
专题报道
原标题:让史诗在更多人心中咏唱——建设中的格萨尔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每当我骑上骏马,奔驰在开满格桑花的草原上,就会想起心目中的英雄——格萨尔。”家住黄河源头的牧民洛桑沃赛告诉记者,格萨尔《赛马称王》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果洛的每一个孩子都知道这个故事。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传说中格萨尔创立并使其空前强大的岭国核心地带,说唱艺人自11世纪以来就能口授的《格萨尔王传》,至今还流传在草原深处。 今年1月,文化部批复《格萨尔文化(果洛)生态保护实验区总...
查看更多
非遗:“活”出各自精彩
2017.04.10
论坛
鼓励那些市场化可行性较高的非遗走自我图强、自我发展的产业化道路,已成为政府和业界的共识。宝贵的文化遗产如果已经失去了传承下去的土壤,是否可以借助创新、创意的力量,使其换一种方式“复活”、重回人们的视野呢? 前不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又成热门话题。从作家冯骥才“炮轰”有官员把非遗保护当政绩,只保护“能开博览会的”,到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呼吁“民间的老物件儿、老手艺不能只是沉睡封存的档案”,承载着民族记忆的非遗再一次牵动人心。 我国非遗保护,单从...
查看更多
冷热不均,传统体育传承发展任重道远
2017.04.10
专题报道
回族传统体育
项目
掼牛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一种活态人文遗产 国家体育总局文化发展中心研究部主任、国家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崔乐泉,多年来一直从事我国传统体育研究工作,他认为散布于华夏大地的传统体育,体现了中华民族体育文化的多样性。我国55个少数民族因为各自的生活环境、文化发展程度、经济发展水平、气候气象的不同,孕育出了不同特色的民族体育文化。传统体育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中的一类重要表现形式,是在历史中创造和积淀下来的体育文化资源。 从概念上讲,传...
查看更多
1
230
231
232
233
234
1324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