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搜索
扎格达苏荣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蒙古族,1954年12月生,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左旗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蒙古族长调民歌代表性传承人。自幼跟随养母学习长调民歌,1974年进入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乌兰牧骑工作,后调入内蒙古广播合唱团。1976年起师从哈扎布学习长调民歌演唱。在苏尼特长调委婉抒情风格的基础上,融合了阿巴嘎—阿巴哈纳尔长调细腻典雅和乌珠穆沁长调华美舒展的特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在长调流行地域具有广泛的艺术影响力。自20世纪80年代起,曾在多项国际、国内比赛...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蒙古族,1955年12月生,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蒙古族长调民歌代表性传承人。出身于音乐世家,自幼跟随母亲学唱喀尔喀风格的蒙古族长调民歌,掌握了大量的传统曲目。1973年进入阿拉善右旗乌兰牧骑工作,1978年考入西北民族学院艺术系,1983年调入内蒙古广播合唱团。在阿拉善喀尔喀长调风格的基础上兼容并蓄,音色浑厚明亮,音域宽广、气息充沛,行腔委婉自如、典雅华丽。1982年参加全国少数民族声乐大赛获一等奖,1992年参加全...
查看更多
淖尔吉玛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蒙古族,1931年11月生,2017年8月去世,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蒙古族长调民歌代表性传承人。出身于民歌世家,从小听父母、长辈们在“乃日”宴会上演唱喀尔喀风格蒙古族长调民歌,耳濡目染,学习和传承了六十多首传统曲目,演唱风格具有浓厚的喀尔喀蒙古族长调风格特点。曾多年致力于传承和传播喀尔喀风格长调,将自己所学所唱的传统长调曲目传承给了身边的子女和弟子。不但是长调艺术家,还是一位优秀的祝赞词传承人。即兴演说的祝赞词修辞工...
查看更多
赛音毕力格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蒙古族,1954年3月生,内蒙古自治区库伦旗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蒙古族长调民歌代表性传承人。从小酷爱歌唱,在母亲的影响下学唱了很多科尔沁长调民歌。1972年考入库伦旗乌兰牧骑工作,1973年至1974年师从蒙古族歌唱家拉苏荣学习长调演唱,1976年调入通辽市民族歌舞团。在科尔沁长调风格的基础上,融入了锡林郭勒长调华丽舒展的风格特点,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个人风格。2007年在全国第八届少数民族运动会上获表演金奖。代表曲目有《丁贺尔扎布》《乌云昂...
查看更多
加·道尔吉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蒙古族,1942年10月生,2013年10月去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蒙古族长调民歌代表性传承人。从15岁起随父亲学习长调民歌演唱,后又师从铁布肯乌散乡民间歌手达瓦、普尔瓦学习民歌演唱。能娴熟演唱婚事歌、婚礼开场歌、压场歌、赞美故乡等内容的长调,不仅能演唱历史人物歌、土尔扈特部历史歌等,还能叙述歌曲的历史渊源。《和布克赛尔蒙古民间长调》丛书和《中国歌谣集成·新疆卷·蒙古族分卷》分别收录了他演唱的二十一首...
查看更多
雷美凤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畲族,1970年8月生,福建省宁德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畲族民歌代表性传承人。自幼受母亲熏陶,热衷于学唱畲族山歌,师从钟仁速、雷珍琨。熟练掌握畲族民歌传统唱法和技巧,并学习畲族民歌编写。曾获中国原生态民歌盛典暨中国民间文艺第十届“山花奖”展演二等奖、第五届中国民族民歌节原生态组银奖、首届中国宣威杨柳山歌展演银奖、中国原生民歌节展演活动证书等。积极参与各种演唱活动,并致力于畲族歌言、对唱双音的传习工作,培养出数十余位青少年歌者。
查看更多
蓝陈启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畲族,1938年1月生,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畲族民歌代表性传承人。自幼爱唱山歌,1955年嫁到景宁畲族自治县鹤溪镇双后降村后,便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畲族歌手。除传唱畲族史歌、生活歌、劳动歌、小说歌、情歌等之外,还擅长临场发挥和即兴创作,即根据生活、生产实践出口成歌,极富生活情趣。1994年参加日本福井市民间艺术祭(节)民歌交流活动,将畲族民歌唱出国门。近年来,除演唱畲歌、传承畲歌、宣传畲歌之外,还担任鹤溪镇老年协会张春分...
查看更多
王善良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1年6月生,江西省兴国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兴国山歌代表性传承人。从小酷爱唱山歌,在山里放牛时常常自唱山歌,8岁时被选到乡里唱山歌庆祝解放。念私塾时常常向余忠禄、谢文棱、刘承达等歌师学习山歌的演唱技巧,成为乡里有名的小山歌手。15岁开始走上职业歌师生涯,1959年由乡选派到县办农业大学学习,毕业后分配在兴国县农业局所属园艺场工作。1961年下放农村务农至今,曾兼任县文化馆的山歌手培训班歌师傅。多年来,随同县、乡组织的业余山歌演...
查看更多
彭泗德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1年9月生,湖北省兴山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兴山民歌代表性传承人。9岁随父彭祖官学习兴山民歌、薅草锣鼓等演唱技艺,属世代相传的门弟师(长辈直接教授的徒弟)。演唱唱腔丰富,题材广泛,尤以演唱薅草锣鼓中的“大翻身”(又叫慢声)见长,是当地有名的集打、念、唱等技艺于一身的歌师傅,“三天三夜不唱重句子”是民众对他的评价。曾受中国音乐学院邀请,参加中国传统音乐节展演。2007年,牵头组建琚坪村民间文化协会,开展兴山民歌传帮带工作,先后教...
查看更多
汤明哲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4年10月生,广东省梅州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梅州客家山歌代表性传承人。中学时开始学唱山歌,师从饶金生、梁带英。从事客家山歌演唱和研究六十多年,能唱、能弹、能演、能写、能教,经验丰富,颇有造诣。演唱的山歌乡土气息浓郁,行腔别具一格,被有关专家称为“汤腔”,并有“梅州山歌大师”之称。出版山歌专著七本,搜集整理出版传统客家山歌五句板三十多本。中国曲艺家协会授予其特别贡献曲艺家称号。在农村、工厂、大中小学举办过多次山歌培训班,累计培...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