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谷雨
搜索
刘国平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0年7月生,2019年4月去世,江西省丰城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狮舞(丰城岳家狮)代表性传承人。6岁时便跟随村中父辈学习拳术刀棍,15岁加入村里岳家狮舞狮队,正式向刘松林拜师学艺。技艺刚柔并济、吐纳自如、收放有力,表演的岳家狮门拳尤显硬门拳特色。1972年12月领头组建雩韶岳家狮队,发展队员十二名。之后传授村上青少年岳家武术,参与传习者七十六人,其中成就较高者有近二十人,精通岳家拳术者五十余人。2012年项目受聘入驻国家AAA...
查看更多
邓雅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8年8月生,江西省黎川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狮舞(黎川舞白狮)代表性传承人。16岁开始跟随父亲邓春生学习舞白狮,能熟练掌握舞白狮全部动作,弹跳力好,舞姿优美,力道十足。作为黎川舞白狮的组织者,在舞狮队伍中属于掌珠人,指挥并且指导所有的舞狮者和配乐者。多次组织人员参加省市举办的民间艺术活动,让更多人了解黎川舞白狮的特点和历史渊源。除了熟练地掌握舞狮技巧外,还对一部分动作进行了创造性改良,并研究和改进了舞狮的锣鼓点。后已将全部技艺...
查看更多
黄钦添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5年2月生,广东省南海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狮舞(广东醒狮)代表性传承人。16岁开始参加村里组织的狮队,掌握传统醒狮武术和洪拳等,利用业余时间参加表演与比赛,逐渐成为狮队的主力和组织者。1998年,带领狮队进驻黄飞鸿狮艺武术馆表演。2000年,担任中联龙狮武术协会会长和总教练,并建立龙狮训练基地。带领的中联龙狮武术协会是中国第一支职业化的狮队,曾多次代表市、省、国家参加国际醒狮比赛和国内外交流并获得优异成绩,已培养超过两千名国...
查看更多
池宏庆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法名释宝华,男,汉族,1960年4月生,广东省梅州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狮舞(席狮舞)代表性传承人。现为梅州市梅江区东郊碧峰寺住持,梅州客家香花佛教横山堂宗字辈的香花和尚。自幼受父辈熏陶,热爱并沉醉于香花佛事中的席狮舞表演,7岁起常随父亲练习站、蹲、跨等技艺。15岁拜释彰龙、释淡华为师,刻苦学习香花佛事内容及香花禅器表演技艺,19岁满师后仍不断深入钻研。掌握席狮各种高难度技巧,在保留原生态动作单僧戏单狮基础上发展出单僧戏三狮的表现形式。表演的...
查看更多
孙淑强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74年7月生,广东省揭阳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狮舞(青狮)代表性传承人。出身于粤东武林世家,武术家孙振高之子。6岁便随父学习武术、青狮制作工艺、舞狮技艺和狮艺传统习俗。1989年赴河南登封少林武术研究院深造,师承全国著名武术家、少林高僧释德虔。既继承了醒狮传统技艺,又发挥自身武术精湛之所长,发展出高梯采青等高难度技巧。建设青狮舞传承基地,活动遍及军营、城镇、学校,年年举办培训,期期均有上百人。同时开设武馆,创办骨伤研究中心,为青...
查看更多
邓明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1年6月生,广西壮族自治区藤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狮舞(藤县狮舞)代表性传承人。出身于中医世家,自幼跟随父亲学医、习武。20世纪90年代,师从濛江镇舞狮艺人朱甲华、廖兴贤学习狮舞技艺。此后组建禤州狮队。不断摸索狮子的形态、动作和心理,独创了一整套融武术、杂技、体操、舞蹈于一体的独具特色的藤县狮舞高难度动作,尤其是钢丝绳一字腿、狮尾吊桩采青、双狮上高桩等绝活令人叹为观止。曾多次率领狮队参加国内外大型狮舞赛事,均取得优异成绩。20...
查看更多
冯国好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6年12月生,安徽省蚌埠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花鼓灯(蚌埠花鼓灯)代表性传承人。自幼跟随冯嘴花鼓灯第四代传人冯国佩、冯国亭、冯国冲三位老艺人学习冯嘴锣鼓经的老十翻。以学锣为主,兼学鼓、镲等各种打击乐,18岁时已全面掌握冯嘴花鼓灯传统的老十翻、小十翻、十八翻锣鼓经的打法与技巧。几十年来坚持参加冯嘴花鼓灯班子的各种活动,其间一直担任灯头,创新了部分锣鼓经的打法,是淮河流域的著名锣手。在家族传承的基础上,广收学徒,许多徒弟已正式参加...
查看更多
梅连社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8年3月生,安徽省怀远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花鼓灯(蚌埠花鼓灯)代表性传承人。祖上几代均为花鼓灯艺人,受家庭熏陶,自幼从父学习花鼓灯锣鼓演奏,15岁已练出一手好鼓,开始上场玩灯。擅长演奏伴奏锣鼓(灯场鼓),还能随情绪变化即兴创作,技巧娴熟,感染力强。仅演奏“小拐弯”这个锣鼓点子,就有三种打法,能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曾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是怀远流派第五代优秀传人。2004年被聘为怀远师范学校花鼓灯艺术人才培训基地教师,为社会、团...
查看更多
金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4年4月生,安徽省蚌埠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花鼓灯(蚌埠花鼓灯)代表性传承人。1970年进入蚌埠市歌舞团,一直担任主要舞蹈演员及编导。20世纪70年代起在花鼓灯老艺人冯国佩、郑九如、杨再先等门下学艺。全面掌握花鼓灯中各角色(兰花、鼓架子)表演特点和技巧,熟练掌握花鼓灯锣鼓曲牌表演技法以及大花场、小花场、灯歌等。多次在国家级和省级重大活动中担任花鼓灯的编导工作,并一直坚持在民间传承技艺。2009年被文化部授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查看更多
娄楼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5年11月生,安徽省蚌埠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花鼓灯(蚌埠花鼓灯)代表性传承人。1962年进入蚌埠市文工团,师从花鼓灯老艺人冯国佩学习花鼓灯,全面掌握冯派“脚下溜、韵律强、身姿美、情感真、形态媚”的表演风格。同时也向陈敬之、郑九如等花鼓灯艺人学习,准确掌握“兰花”三大流派风格。在保持项目本真性的基础上,准确展现出“拧、倾”的体态和“溜、闪”的动律,突出舞蹈潜在的意味,强化体态动律的雕塑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及典型动作,如...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