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谷雨
搜索
李春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54年3月生,湖北省潜江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荆州花鼓戏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自幼喜爱花鼓戏艺术,1970年考入潜江县荆州花鼓剧团(今湖北省花鼓戏艺术研究院)学习荆州花鼓戏,师从名角杨碧莲、张鸣龙,攻闺门旦,苦练戏曲必备的四功五法。1972年开始担任花鼓戏多部剧目主演,在五十多个剧目中饰演主角,足迹遍及江汉平原二百多个乡村。1982年出演《家庭公案》女主人公李云霞一角,获湖北省演出一等奖,1984年获文化部嘉奖。1991年...
查看更多
钟惠然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21年5月生,2018年3月去世,湖北省黄陂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楚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11岁师从著名楚剧老艺人丁惠然、陶古鹏,18岁挑班组团。在八十余年的艺术生涯中,以其铿锵激越的演唱风格和真切豪放的表演风格,形成了艺术特色鲜明的“钟惠然表演艺术流派”。戏路宽,花脸、老生、小生三门抱,尤以饰演的包公深受观众喜爱,被誉为楚剧舞台上的“活包公”。曾进京演出过《推车赶会》《山乡风云》。古稀之年参演的现代楚剧《养命的儿子》获...
查看更多
彭青莲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57年2月生,湖北省黄陂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楚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71年学艺,攻旦行,师从张漪、张巧珍等,集“沈(云陔)”“关(啸彬)”两派艺术于一身,后考入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得京昆名家亲授,形成了表演大气端庄、细腻稳健,声腔韵味醇厚、委婉雅致的艺术风格。代表剧目《蝴蝶杯》《珍珠塔》《双玉蝉》等久演不衰。2003年因主演《赶会》《双玉蝉》《逼休》获第二十届中国戏剧梅花奖,2004年因...
查看更多
武道芳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1年6月生,安徽省和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庐剧(东路庐剧)代表性传承人。1957年进入和县庐剧团从艺,攻青衣、花旦。师承庐剧老艺人王宗海、曹本余、刘春华、汪子水。搜集整理了一批传统折子戏和民间流传小戏,如《麻风女》《秦香莲》《王三姐抛彩球》《蔡鸣凤辞店》《皮氏女三告》等,在保留精华的基础上,剔除了唱词中的糟粕,进行了适合剧情和群众审美的再创作,使其雅俗共赏。培养了张爱华、朱大华、吴南野、肖美义、刘长房、张俊等一批不同地区和行当...
查看更多
徐秀芳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63年4月生,江苏省扬州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扬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拜扬剧著名表演艺术家高秀英为师,并得华素琴等扬剧前辈传授,是扬剧界第一批由专业院校培养的演员。嗓音高亮甜美,唱腔韵味浓厚,形成以唱为主、唱做兼备的鲜明艺术风格。戏路宽广,花旦、青衣、刀马旦、小花旦皆能,并可兼演老旦,反串小生。代表剧目有《王昭君》《罗帕记》《投江》《百岁挂帅》《马娘娘》《巡按还乡》等。主演的戏曲电视剧《王昭君...
查看更多
尹家琪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0年8月生,江苏省苏州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剧代表性传承人。苏昆剧“继”字辈演员,1956年入江苏省苏昆剧团,应工正旦,师承沈传芷、王传蕖、庄再春等昆剧名家。表演细腻朴实、自然生动,善于表现角色内心的凄苦情感,扮演的角色性格特点鲜明。唱念功力深,嗓音宽厚亮丽,音色纯净,咬字喷口力度足。代表作有《花魁记》《窦娥冤》《白兔记》《钗头凤》《狸猫换太子》等。出演的《花魁记》《出猎》曾获戏剧名家陈伯华、俞振飞、李蔷华、傅全香、徐玉兰赞...
查看更多
陈甦萍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60年8月生,江苏省启东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沪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1979年考入上海长宁沪剧团做随团学员,随后正式成为长宁沪剧团演员,1984年拜沪剧宗师石筱英为师。唱腔以“石派”为主,并吸取“丁(是娥)派”、“杨(飞飞)派”的特色,唱腔风格兼有石筱英的酣畅、顾月珍的柔美和杨飞飞的醇厚,擅长把现代歌曲的节奏和气声的技巧运用到沪剧演唱中。主要作品有《秋海棠》《魂断蓝桥》《歌女飘零》《八年离乱》《母亲的情怀》《文红老师...
查看更多
王君安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70年5月生,浙江省嵊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越剧(尹派)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尹派”创始人尹桂芳先生嫡传弟子。1981年考入福建省芳华越剧团学员班。1986年毕业于福建艺术学校,工小生。把戏曲声乐意义上的“美声”与尹派唱腔的形式特征相结合,逐渐形成了自己含蓄、圆润、纯净、高音明亮刚劲、低音深沉委婉的“尹派”唱腔特色。尤其是在“尹派”特点鲜明的小腔运用上,做到腔随字出,应声而动,如行云流水,自然质朴。代表剧目有《盘妻索妻...
查看更多
钱惠丽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63年4月生,浙江省诸暨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越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1979年考入浙江省诸暨县越剧团,工小生。1983年拜越剧名家徐玉兰为师。1986年进入上海越剧院,成为剧院主要演员。表演擅于揣摩剧中人物的心理,嗓音高亢亮丽,几乎继承了“徐派”所有剧目,并达到形神兼似的程度。代表作有传统越剧《红楼梦》《西厢记》《追鱼》《西施归越》《紫玉钗》《真假驸马》《啼笑因缘》《玉簪记》《断指记》《舞台姐妹》和新编越剧《红楼梦...
查看更多
王新荣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60年5月生,河北省武安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武安平调落子代表性传承人。1978年在邯郸市平调落子剧团随李秀奇(艺名小钢炮)、黄培生(艺名水仙花)学演花旦,兼学闺门旦、青衣。1979年拜著名平调落子表演艺术家李魁元为师,练就了扎实的唱、念、做、打基本功。俏丽的扮相,优美的身段,甜润的嗓音,娴熟的表演技巧,使其在戏剧演唱上脱颖而出,跻身名家行列。在平调落子艺术方面不断继承,灵活创新,1984年至今,多次成功举办平调落子培训班、大奖...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