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搜索
邓义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6年5月生,江西省宜黄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宜黄戏代表性传承人。1957年成为宜黄戏剧团学员,1962年进入宜黄县剧团工作,主攻花脸、小丑、老生,嗓音粗犷洪亮,善于刻画角色的神态和性格。从1978年起担任宜黄戏导演及主要演员。1988年导演《紫钗记》中的《圆钗》一折,参加电视剧《汤显祖》的拍摄。2001年创新导演《孟姜女》中的《上路》一折,获抚州市优秀导演奖、演员一等奖。2009年导演《紫钗记》中的《灞桥折柳》一折,获抚州市表...
查看更多
张树萍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64年10月生,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桂剧代表性传承人。1977年进入广西艺术学校桂剧班学习,师从桂剧大师尹曦、秦彩霞,攻青衣、花旦。系统地掌握了青衣、花旦的表演技能,吸纳了各种表演经验。进入剧团后,把学到的技能与经验融入自己的舞台实践,塑造了纪山莲、骆妹、秦娘等艺术形象。曾获2002年第十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化部文华表演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代表性剧目有《失子惊疯》《瑶妃传奇》《风采壮妹》《漓江燕》等。
查看更多
冯杏元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壮族,1945年8月生,广西壮族自治区隆安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粤剧代表性传承人。从小跟随父亲所在的戏班四处演出,小学时便组织儿童剧团进行表演,1959年成为南宁市邕剧团学员,学习粤剧及京剧表演的基本技巧。1962年拜著名邕粤剧两栖演员黄少金、李名扬为师。专攻小武行当,熟练掌握铲台、跳椅、手桥、把子功等南派粤剧表演技巧。先后导演过《月到中秋》《紫金锤》《龙象塔奇缘》等近百出剧目。重视传统,整理了《西河会妻》《芦花河》等一批传统粤剧剧目,保...
查看更多
林国光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9年12月生,广东省吴川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粤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二级演员。1954年进入吴川粤剧团,师承刘家荣(艺名老天寿)等南派粤剧名家。1962年担任吴川粤剧团文武生,主演和导演过《草莽英风》《双雄闹殿》等粤剧作品。重视粤剧南派艺术的挖掘、整理,在粤、港两地和新加坡参与组织过粤剧南派艺术的研讨、演出活动,影响很大,是粤剧南派艺术的一面旗帜。退休后一直从事粤剧编导及传承人培养工作,培养的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郑永健及多...
查看更多
欧小胡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4年1月生,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粤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岁进入广西合浦师范学校粤剧文艺班学习,后师从粤剧大师红线女,之后到广西艺术学校进修,再入中国戏曲学院深造,获得硕士学位。基本功扎实,技艺全面,嗓音洪亮而富有张力,唱腔韵味醇厚,扮相英武俊朗,舞台造型清新利索,表演风格细腻传神,戏路宽广。多年来,成功塑造了众多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获第十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化部文华...
查看更多
丁凡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6年8月生,湖南省醴陵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粤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78年进入德庆县粤剧团工作,1980年进入广东粤剧团,师从粤剧名家罗品超学艺。从艺四十多年来,对艺术不懈追求,始终坚守在艺术第一线,掌握了娴熟的表演技巧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戏路宽广,尤擅文武小生,扮相俊俏,能文能武,唱做俱佳。曾主演《魂牵珠玑巷》《伦文叙传奇》等几十部大型粤剧剧目,并执导《唐宫香梦证前盟》等多部粤剧剧目。塑...
查看更多
王与佑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2年2月生,湖南省澧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荆河戏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三级作曲。1971年进入澧县荆河剧团工作,从事京胡演奏和音乐设计,师从荆河戏音乐泰斗黄绩三的得意门生许安和,是荆河戏第二代传承人。进团之后,弥补了荆河戏演奏技艺上的不足,并对传统唱腔进行了改进,后来又致力于戏曲音乐的创作。曾为大型新编历史剧《法场拜相》《郑宫恩怨》《夫人令》,大型现代戏《风雨姊妹行》《妈妈、儿子、小汽车》,荆河小戏《心灵的魔术》《雁回归》等作曲...
查看更多
谭复秀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32年12月生,湖北省荆州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荆河戏代表性传承人。1952年拜沙市荆河戏名家李友本为师,学习生角行当。后又参师沙市著名荆河戏艺人徐元富、李方元、张洪坤,学习荆河戏剧目。1953年参加业余荆河戏剧团演出,演技精湛,人物塑造生动,深受观众喜爱。演唱的《郭子仪封王》南路唢呐唱段被录音记谱,载入《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湖北卷》。代表作有《莲台收妃》《坐宫》《探母》《斩婿》《牛脾山》《游龙戏凤》等。
查看更多
姚长生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8年2月生,湖北省汉阳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汉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1958年考入汉剧团训练班,1959年转入武汉市戏曲学校汉剧科学习,师承著名小生李四立。毕业后分配到武汉汉剧院附属实验剧团工作,逐渐形成俊逸潇洒、文武兼备的表演风格,被称为“汉剧第一小生”。1965年在中南现代戏观摩会演中出演了《双教子》和现代戏《沙家浜》《智取威虎山》。代表性剧目有《丛台别》《辕门射戟》《白门楼》《雁门关摘印》《断桥》《写状三拉》《凤...
查看更多
王小蝉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5年7月生,河北省蠡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1988年考入河北省艺术学校,师承京剧名家张荣培、徐炽明、祝元昆、王二朋等。1999年拜张荣培先生为师,宗奚派艺术。常演剧目有《白帝城》《范进中举》《失街亭·空城记·斩马谡》《四郎探母》《打渔杀家》《孔子》《青藤狂士》《在路上》等。嗓音清亮纯正,唱腔委婉细腻,具有清新儒雅、深沉厚重的奚派表演风格。曾获中国戏剧梅花奖、全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评比展演一等奖、首...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