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搜索
鞠小苏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9年11月生,山东省寿光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6岁练功学戏,11岁考入潍坊戏校,1977年跟随尚小云之子尚长麟学戏,后拜其为师,潜心学习尚派艺术,被誉为“尚派一枝花”。嗓音高亢圆亮,刚劲挺拔;行腔舒展流畅,抑扬顿挫有致;扮相俊俏妩媚,身段利落干净;能文善舞,唱念做打戏路宽;表演端庄大方,刚健柔美,明快奔放,尤擅疾步行风和水袖舞功。代表作有《雏凤凌空》《三打陶三春》《逼上梁山》《白门楼》等。曾获第...
查看更多
高一鸣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9年8月生,江苏省靖江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作曲。7岁随著名老生陈秀华学戏。13岁拜赵继羹(世称赵喇嘛)为师,改学京胡。17岁起登台操琴演出。后又拜著名琴师黎秋觉为师,跟随王瑞芝学习余派唱腔达十年之久。退休后在上海戏曲学校和上海音乐学院任教,有数十年丰富的教学经验。能精准掌握京剧各流派的演唱特点和京剧音乐乐器个性,同时注重把握剧情与人物的音乐形象。设计的唱腔既不失传统韵味,又追求时代审美趋向,涉及题材...
查看更多
马科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0年10月生,籍贯为河北省保定市,出生于河北省深县。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导演。1942年考入夏声戏剧学校,后随校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文工团,又随团并入华东实验京剧团、上海京剧院。1955年保送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1958年返回上海京剧院担任导演,执导了京剧《红色风暴》《海瑞上疏》《盘丝洞》《曹操与杨修》等,越剧《西园记》,粤剧《潮涨潮落》,黄梅戏《红楼梦》等十余个剧种的八十多部戏。在长期实践中把中...
查看更多
王立军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7年10月生,天津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76年毕业于天津市戏曲学校,工武生,兼习老生,受教于杨麟玉、厉慧良、王金璐等老师。后来相继拜茹元俊、谭元寿、丁存坤为师。基本功扎实,技能全面,扮相英俊,气质脱俗。代表剧目有《野猪林》《连环套》《定军山·阳平关》《战太平》《英雄义》《挑滑车》等。曾获第三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首届中国戏剧节优秀表演奖、全国京剧青年团(队)新剧目会演...
查看更多
李蔷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29年11月生,湖北省武汉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9岁习艺,11岁登台,对老生、老旦、花旦等行当均有研习。曾向程派琴师周长华问艺,得到程砚秋的指点,后拜王瑶卿为师。在学习程派唱腔连绵不绝、内柔外刚的艺术特点的同时,注重原汁原味以及声音浑厚与婉转用腔的协调。代表剧目有《锁麟囊》《二堂舍子》《春闺梦》《亡蜀鉴》《朱痕记》等。2009年获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颁发的从事新中国戏剧艺术工作六十...
查看更多
孟广禄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2年11月生,天津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自幼入中国戏曲学校,攻花脸,艺宗“裘(盛戎)派”。1987年拜方荣翔为师,嗓音洪亮高亢、气力充沛、行腔委婉细腻、韵味醇厚,形神兼备,刚柔相济,艺术个性鲜明。1998年入中国戏曲学院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学习,所学“裘派”技艺更加炉火纯青。代表性剧目有《铡美案》《探阴山》《锁五龙》《姚期》《赤桑镇》等。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
查看更多
王平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4年11月生,天津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自幼从父亲王宝春练功学戏。1979年进入天津京剧院,工文武老生,先后得到费世延、张世麟、王金璐、王世续、叶蓬、丁振春等先生的指导。曾跟随厉慧良先生学习“厉派”艺术,1987年进入中国戏曲学院深造。2000年正式拜谭元寿先生为师,学习“谭派”艺术。代表剧目有《击鼓骂曹》《战太平》《定军山·阳平关》《四郎探母》等传统京剧,《华子良》《护国将军》等现代京剧,新编...
查看更多
叶祥成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6年10月生,湖北省谷城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越调代表性传承人。从小接触越调、汉剧等多种地方戏曲剧种,8岁拜越调艺人李宏发为师,14岁出师,15岁登台演出。擅长各类越调唱腔及四股弦演奏,能演唱七十余种曲牌、百余个传统剧目。其中《大唐英烈传》《三国演义》《薛刚反唐》等代表性剧目久演不衰。带领戏班往来各地表演,演艺足迹遍布襄阳及周边各地区。虽已八十多岁高龄,仍坚持定期进行越调教学,共培养传承人三十余名,其中多人已成长为新生代湖北越...
查看更多
袁秀莲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1年11月生,河南省襄城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越调代表性传承人。1962年拜越调名家刘秀荣为师,在数十年的演艺生涯中,熟练掌握了越调的表演技艺,音色纯净,吐字清晰,能把不同的人物表演得栩栩如生。代表作有《白奶奶醉酒》等,现为该剧种的艺术带头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多年来致力于越调的保护传承,培养学生二十余名,还常年在农村为百姓义演。收集并保存了许昌越调大量图片、曲谱、剧本、音视频、报刊评论等资料,为扩大越调的社会影响、培...
查看更多
吴从印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7年1月生,山东省东明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大平调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二级演员。1978年考入东明县大平调剧团,后拜老艺人郭盛高为师,主攻须生,一边登台演出,一边学戏练功。音域宽广,真嗓发音,唱腔高亢嘹亮、苍劲自然、韵味十足,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表演豪放,准确到位,刚中见柔。著名词作家乔羽观看其作品《姐妹皇后》之后,为其题词“玉润珠圆”。塑造的诸葛亮集英气、帅气、豪气、大气于一身,唱腔潇洒舒展、明快流畅。从艺以来,多次获得省级一...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