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10 星期六 农历四月十三 立夏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21)
机构
(0)
政策
(2)
资讯
(169)
清单
(91)
资源
(23)
学术
(35)
百科
(0)
其他
(1)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欢天喜地闹元宵
2017.02.13
专题报道
贵州省锦屏县隆里古镇的“花脸龙”舞龙队在乡间巡游(摄影:王道东)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又是一年元宵时,各地别出心裁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描绘出一幅欢天喜地闹元宵的人间喜乐图。 北京 龙腾狮跃闹元宵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元宵节期间,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委员会组织的“海之春”新春文化季系列活动继续上演。正月十五,在苏家坨镇前沙涧的“龙腾狮跃闹元宵”花会踩街活动中,来自各行政村、居委会、驻镇部队的27支花会队伍...
查看更多
展民俗 添年味:春节期间,各地非遗展演展示活动精彩纷呈
2017.02.06
专题报道
在云南弥勒市举办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彝族民间舞蹈“阿细跳月”比赛现场 (摄影:陈保舜)江苏东台春节巡游踩街活动现场(资料图)江苏东台春节巡游踩街活动现场(资料图)原标题:春节期间,各地非遗展演展示活动精彩纷呈——展民俗 添年味春节是我国最具民族风情、影响最广泛、最热闹、最深入民心的传统节日,也是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繁衍生息的摇篮。为了丰富节日期间的群众文化生活,展现非遗的独特魅力,各地政府、文化部门和非遗保护中心在新春期间策划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
查看更多
细说春节传统习俗
2017.01.25
专题报道
蔚县剪纸 作品《鸡》一、春节概说春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古称“元旦”、“元日”、“岁首”、“新年”等,俗称年初一,指夏历(农历)正月初一,是一年中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汉、壮、布依、侗、朝鲜、仡佬、瑶、畲、京、达斡尔等民族都过这个节日。春节的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活动。有关传说很多,其中以“年”兽传说、熬年传说和万年创建历法说等最具代表性。自汉武帝改用农历以后,中国历代都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日为春节,农历正月初一为新年。立春最早是祭天、祭农...
查看更多
当代语境下庙会文化空间整体保护及重构——以上海龙华庙会及宁波梁祝庙会等为研究对象
2016.11.07
论坛
摘要:近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取得许多重要成果,今后这项工作的重心和目标仍将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入选各级非遗名录的一类传统文化遗产,庙会的保护与研究还留存一些问题以及一定的研究空间。作为一种综合性文化空间,庙会的保护和传承及其在当代语境下的重构都应从非遗保护整体性原则出发。 关键词:当代语境;庙会文化空间;保护与重构;整体性 近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许多重要成果。非遗保护作为一项...
查看更多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各地中秋习俗
2016.09.12
专题报道
对中国人来说,夜空中的朗朗明月,似乎是一种温柔情感的象征:它寄托着对故土的深切怀念“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也可以是对亲人刻骨铭心的牵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正值秋高气爽之际,那一夜的月亮,圆润、明净,似是一年之中最大、最亮、最美的。无论是在东北黑土地上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农家大汉,还是在海外奋斗多年,事业有成的侨胞和游子,或者在灯火辉煌的大城市中辗转于各个写字楼之间埋头苦干的小白领,告别故乡的田地和村庄,到大城市辛苦奔波找...
查看更多
春节文化的特点与功能
2016.02.22
专题报道
摘要: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大、最重要且文化内涵丰富的节日。春节或中国年具有兼融性、科学性和非宗教性等特点。春节在传承民族文化、保持民族特色、弘扬民族精神、寓教于乐、调节身心健康、增强民族凝聚力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春节;元旦;中国传统节日;节日文化;文化功能;文化对比;文化传承 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大、最重要、最热闹的节日,是文化内涵最丰富的节日。它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思维模式、行为规范、审美情趣于一身,是中华民族文...
查看更多
薪火相传的守望者——讲述临汾非遗传承人的故事
2015.10.29
专题报道
在临汾,一批手工艺人怀揣一颗安静、朴素的心,坚守着他们巧夺天工的技艺,使其作品带着灵魂、充满磁力,包浆着日晕月华…… 这群非遗传承人,他们以自己的信念与执著,挽救、保护、传承着濒临消失的活态文化,每个人不平凡的经历,演绎着让人感动的故事。 曹运建:挖掘“晋作家具”技艺绝活 襄汾县东牛村山西唐人居古典家居文化有限公司大门口,挂着“晋派明式家居制作工艺研究所”“山西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好几块牌子。 唐人居董事长曹运建...
查看更多
灯烧月下“闹”元宵
2015.03.05
专题报道
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又称上元节、元夕、元夜、灯节、正月半等,是四时八节之中最富有诗情也最为热闹的节日之一。 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其起源说法不一,但与原始农业的联系十分鲜明。传说元宵节的重要节俗燃灯、观灯与赏灯的因由是原始社会的先民们为保农业丰收以除杂草、害虫及其虫卵而点燃田间的枯草,后来这种行为日渐仪式化,便有了带有宗教意义的“抛火把”“炸蚂虫”与“照田虫”等习俗。 宗教对元宵节的影响尚不止于此。东汉...
查看更多
“非遗”纪录片的内容构成、价值及其意义
2014.07.15
论坛
“非遗”纪录片的内容构成、价值及其意义 金震茅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精神性与智慧性的形态方式和活态传承的特殊品格,在人类社会和世界文明的进程中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在世界文化宝库中享有极其崇高的地位。“非遗”纪录片纪录的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文化基因。本文梳理中国“非遗”纪录片的内容构成,分析这些具有独特文化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留存和发展中的历史脉络及现实情况,从而揭示...
查看更多
展演与再造:海南黎族口头传统传承现状及思考
2014.07.15
论坛
展演与再造:海南黎族口头传统传承现状及思考——基于五指山市“三月三”的考察杨杰宏(纳西族) 黎族的口头传统遗留较为完整,体现出体系层次分明、口头与书面文本共存、不同地域间文化形态多样化的特征,在现代性背景下呈现出展演化、复制化、再造化特点,正处于传统向现代的通过阶段。政府、学者、民众、企业等多元力量的有机整合是传承口头传统的决定性因素。 海南,一个热带、海岛、异域、旅游构成的文化符号。自1988年建省成为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以来,它的动静一直引起国...
查看更多
1
25
26
27
28
29
33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