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5424)
机构
(2)
政策
(45)
资讯
(2992)
清单
(1101)
资源
(441)
学术
(687)
百科
(0)
其他
(15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高腔(辰河高腔)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泸溪县 高腔是明代弋阳腔与后来的青阳腔流变派生形成的诸声腔剧种。在几百年的流变过程中,弋阳腔各分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们与各地民间音乐有不同程度的结合,由此形成各地高腔不同的音乐风格。 辰河高腔是包括高腔、弹腔和少部分昆腔在内而以高腔为主的地方戏曲剧种,流行于湖南省沅江中上游的支流辰河一带,波及贵州、四川省的部分地区。辰河高腔源于戏曲四大声腔之一的弋阳腔,清代道光、咸丰年间得到发展,老艺人杜风林组建湘西最早的...
查看更多
高腔(辰河高腔)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辰溪县 高腔是明代弋阳腔与后来的青阳腔流变派生形成的诸声腔剧种。在几百年的流变过程中,弋阳腔各分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们与各地民间音乐有不同程度的结合,由此形成各地高腔不同的音乐风格。 辰河高腔是包括高腔、弹腔和少部分昆腔在内而以高腔为主的地方戏曲剧种,流行于湖南省沅江中上游的支流辰河一带,波及贵州、四川省的部分地区。辰河高腔源于戏曲四大声腔之一的弋阳腔,清代道光、咸丰年间得到发展,老艺人杜风林组建湘西最早的...
查看更多
高腔(松阳高腔)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松阳县 高腔是明代弋阳腔与后来的青阳腔流变派生形成的诸声腔剧种。在几百年的流变过程中,弋阳腔各分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们与各地民间音乐有不同程度的结合,由此形成各地高腔不同的音乐风格。 松阳高腔是浙江省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是浙江八大高腔系统中的独立分支,属单声腔剧种。由于松阳县玉岩镇的白沙岗高腔班演出松阳高腔从未间断,在这一声腔的传承中占有突出地位,故松阳高腔又被称作“白沙岗之土调”,当地人则称为“高腔...
查看更多
高腔(西安高腔)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衢州市 高腔是明代弋阳腔与后来的青阳腔流变派生形成的诸声腔剧种。在几百年的流变过程中,弋阳腔各分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们与各地民间音乐有不同程度的结合,由此形成各地高腔不同的音乐风格。 西安高腔形成于浙江衢州,因衢州古称西安而得名。它是在弋阳腔影响下形成的地方戏,最迟形成于明代嘉靖年间,以衢州为中心,流传于浙江的温州、金华及江西东南部、福建西北部等地。 西安高腔起源于民间,流行于民间,有《槐荫树...
查看更多
青阳腔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西省湖口县 青阳腔形成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因青阳属池州府,故又称池州调或徽池雅调。目前主要存在于安徽省青阳县及江西省湖口县等少部分地区。明代嘉靖年间,弋阳腔流入青阳地区,与当地方言及民歌小曲相结合,形成青阳腔。这一新起的声腔突破曲牌联套体的音乐结构,发展了“滚调”,创造了腔、滚结合的歌唱形式,将我国戏曲声腔的演进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青阳腔的剧目上起元明南戏,下到后世的各种文人传奇,数量众多,历史上曾出现过《词...
查看更多
青阳腔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安徽省青阳县 青阳腔形成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因青阳属池州府,故又称池州调或徽池雅调。目前主要存在于安徽省青阳县及江西省湖口县等少部分地区。明代嘉靖年间,弋阳腔流入青阳地区,与当地方言及民歌小曲相结合,形成青阳腔。这一新起的声腔突破曲牌联套体的音乐结构,发展了“滚调”,创造了腔、滚结合的歌唱形式,将我国戏曲声腔的演进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青阳腔的剧目上起元明南戏,下到后世的各种文人传奇,数量众多,历史上曾出现过《词...
查看更多
潮剧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揭阳市 潮剧是一个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它源于宋元南戏,用潮州方言演唱,流布于广东东部、福建南部、台湾地区、香港地区以及东南亚各国。潮剧唱腔有曲牌联套体和板式变化体两种体制,以轻柔抒情见长。 揭阳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是潮剧的重要发祥地,潮剧演出在这一地区十分流行。晚清至辛亥革命时期,揭阳有数十个潮剧戏班,一时被称为“戏县”。新中国成立后,揭阳潮剧蓬勃发展,演出传统戏、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剧...
查看更多
水鼓舞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水鼓舞是德昂族的代表性舞蹈之一,流布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芒市、瑞丽市、盈江县、陇川县、梁河县等县市及保山市、普洱市、临沧市的德昂族村寨。 在德昂族创世神话传说中,水鼓被认为是“远古回音”的再现而受崇拜。水鼓舞最早用于祭天、祭地、祭谷魂等祭祀活动,后来发展为德昂族“浇花节”“泼水节”“龙阳节”等节庆活动的自娱性喜庆舞蹈。传承方式主要有家庭传承、拜师学技和看后自学成才几种。 水鼓又叫“嘎奔当”,是德昂族的主要打击乐器。鼓身一般长为1.5—2米,其形状...
查看更多
玩牛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玩牛是流传于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的传统舞蹈表现形式,源自牛王庙、牛王节的祭祀活动。 农耕时代,石柱土家先民在各地建有牛王庙,每年定期祭祀牛王,让牛休息、饲好料,办牛王会,唱牛王戏、跳玩牛舞,传承至今有百余年历史。 玩牛模仿水牛、
黄
牛的劳作、生活、休闲等时段的诸多行动状态,编织成舞,套路有序;突出其戏玩、耍玩、伴玩等不同境况的舞动形态,蹦跳摇摆,俯仰自如;充满农人对耕牛的喜爱情感和爱抚举动,牛儿回报农人表现出生动活泼、憨态可掬的样子。表演时,一人扮放牛的大...
查看更多
瑶族金锣舞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瑶族金锣舞(瑶语称“鲁桑”)是居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田东县及其周边地区的布努瑶人民在长期劳动过程中创造出的民间传统舞蹈。因古时使用的铜锣中掺有
黄
金,故名“金锣舞”。 瑶族中的布努瑶支系是大石山区的开拓者,这里土地稀少,农作物成熟后,鸟兽多来与人争抢食物,布努瑶人民总结经验,常以锣声吓退鸟兽,保护粮食,并逐渐将其发展成为瑶族金锣舞。16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是瑶族金锣舞成熟稳定并持续发展时期。瑶族金锣舞起先多出现在各种民俗活动中,为祭祀祖先及娱神而舞。后来,一...
查看更多
1
319
320
321
322
323
543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