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10-07 星期二 农历八月十六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5475)
机构
(2)
政策
(45)
资讯
(3032)
清单
(1101)
资源
(445)
学术
(694)
百科
(0)
其他
(15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周淑英:剪出流光溢彩
2018.05.17
人物
周淑英展示剪纸艺术人常说“世界剪纸看中国,中国剪纸看蔚县”。河北蔚县农家女周淑英,用一双巧手继承和创新着剪纸艺术,使得这一民间技艺在传承中不断焕发出新的光彩,她也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蔚县剪纸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 推陈出新的河北剪纸艺术第三代传人 走进周淑英工作室,只见工作台上放置着薄薄的纸张、小巧锐利的雕刀、鲜艳的颜料,经过周淑英进行精巧的造型设计、细心雕剪和独特点染,一幅幅充满乡土气息和中国传统寓意的剪纸就完成了。这些剪纸有的表达了...
查看更多
国家投入80万元培养
黄
梅戏青年旦角演员
2018.05.15
要闻
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由安徽省安庆师范大学与安庆市
黄
梅戏艺术剧院联合实施的“
黄
梅戏青年旦角演员培养”项目即将开班,目前已接受报名。 该项目由国家投入80万元,面向全国文艺院团、文艺院校、文化馆及民间
黄
梅戏剧团班社,招收具有
黄
梅戏表演经验和学习进修愿望的优秀青年演员,其中包括青年旦角25名、男演员5名。
黄
梅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女性角色为主的格局,但当前
黄
梅戏旦角演员中,青年演员较少。“因为历史和地域因...
查看更多
我们细说过的二十四节气
2018.05.04
专题报道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我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具体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联合国教科文...
查看更多
立夏日的吃食,原来如此讲究
2018.05.04
专题报道
图1 二十四节气字体设计之立夏(作者:石昌鸿团队) 2018年5月5日(农历三月二十)是立夏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 立夏,意味着季节转换。从立夏起,天气渐渐炎热起来,许多人会感觉乏力,食欲减退,吃不好也睡不好,一到暑天人就消瘦,所谓“疰夏”,有些地方...
查看更多
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高级研修班在昌成功举办
2018.05.03
地方新闻
2018年4月23日至4月27日,由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南昌市文化馆(南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承办的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高级研修班在南昌成功举办。南昌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刘国产在开班仪式致辞,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戏曲研究所所长王馗,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党支部书记万玲媛和中心副主任殷健、傅安平等专家和领导出席开班仪式,我省国家级和部分省级传统音乐和传统戏...
查看更多
“俗信”概念的确立与“妈祖信俗”申遗——乌丙安教授访谈录
2018.05.02
论坛
摘要:乌丙安教授在访谈中,通过生动的案例,回顾了其在民间信仰研究中提出“俗信”概念的背景和过程,论证了民间俗信存在的合理性。在民间信仰类项目申遗过程中,“俗信”的转化运用促成了“妈祖信俗”等民间信仰项目的成功申遗,同时也增强了“非遗”保护中“社区”的主体作用。“妈祖信俗”申遗不仅对于妈祖信仰本身、而且也给其他民间信俗类遗产项目的保护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民间信仰;迷信;俗信;妈祖信俗; 作者简介:乌丙安...
查看更多
大理三月街
2018.05.02
专题报道
图1 三月街盛会 在中国西南边陲的云南大理,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谚:“一街赶千年,千年赶一街。”这一街,指的就是大理的三月街。 一、历史渊源 大理三月街始于唐朝永徽年间(公元650年至655年),由传统的庙会演变而成。三月街的产生与佛教传入大理有密切的联系。当时南诏是云南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与东南亚各国素有来往。来自古印度的僧人赞陀崛多在苍山麓讲经传教,收纳信徒,形成观音街,实为佛教活动的庙会,后逐渐演变为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贸易集市和民族文化交流的盛会...
查看更多
蓝印花布的“前世今生”
2018.04.28
专题报道
蓝印花布新品种身着蓝花布的姑娘、挂着蓝花布的窗棂、铺着蓝花布的桌台……这简单原始的蓝白两色,创造出一个淳朴自然、千变万化的艺术世界。而这一独具江南气质的民间传统手工艺正在江苏省南通市一角静静“吐露芬芳”,且“香气”早已遍布世界各地。 蓝印花布 底蕴深厚 为继承和发展这项古老的民间工艺,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馆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吴元新走遍了江浙一带乡间的田园农舍,收集了明清以来的蓝印花布、夹缬、绞缬、民间彩印等传统印染实物2.6万余...
查看更多
第十三届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会——浙江非遗生活馆正式开馆揭幕
2018.04.28
地方新闻
出席“浙江非遗生活馆”领导合影4月27日上午,2018 第十三届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会——浙江非遗生活馆正式开馆揭幕!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项兆伦、省政协副主席郑继伟、省文化厅厅长褚子育、副厅长陈瑶、副厅长
黄
健全等领导出席“浙江非遗生活馆”开幕式、并为“浙江非遗生活馆”鸣锣揭幕。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项兆伦、省政协副主席郑继伟为“浙江非遗生活馆”鸣锣揭幕本届展会由浙江省文化厅、义乌市人民政府主办,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义乌...
查看更多
手工艺中易读错的40个字
2018.04.26
专题报道
手工艺,有技艺与情怀,在这之外,其实还有许多识文断字的功夫。喜爱手工艺的你,是否对这些与地域、传统、习俗等有关的文字都了如指掌呢?手工君整理出了40个与手工艺相关的字,你都能读对吗? 一、女红(gōng)旧指女子所做的针线、纺织、刺绣、缝纫等工作和这些工作的成品。也作女工。二、夹缬(xié)中国最古老的“三缬”(绞缬、蜡缬、夹缬)之一,将织物夹持于镂空版之间加以紧固,将夹紧织物的刻板浸入染缸,刻板留有让染料流入的沟槽让布料染色,被夹紧的部分则保留本色。三...
查看更多
1
385
386
387
388
389
548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