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谷雨
搜索
专题报道
    湖北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是中华戏曲的重要发源地、流变地和聚集地,曾培育了余三胜、谭鑫培、曹禺、陈伯华等戏剧大师。近年来,湖北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坚持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并重,固本浚源,延续根脉,以推进戏曲进校园为有效抓手,着力加强戏曲剧目生产、人才培养、院团建设、戏曲群众组织建设,全力推进湖北戏曲繁荣发展,振兴武汉戏曲“大码头”,扎...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图1 二十四节气字体设计之大寒(作者:石昌鸿团队)  节气概说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经300°时即为大寒,今年的大寒时间是1月20日(农历丁酉年腊月初四)。至此,节气轮回,下一个节气就是立春,新一轮的循环往复即将到来。“大寒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大寒和小寒是表示寒冷程度的节气,古人认为:“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此时,寒潮南下频繁,是大部分地...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周家班在北京朝阳区高碑店村一家4S店排练    近日,《中国元气·周家班》鼓乐班音乐会在具有300多年历史的北京正乙祠戏楼上演,现场气氛十分热烈,参与演出的周家班弟子也格外投入,个个大汗淋漓、衣服尽湿。直至演出结束,观众也没有散场的意思,为了回馈现场观众的热烈,周家班又加演了《打枣》、拉魂腔(即柳琴戏)、《百鸟朝凤》三首曲目。    周家班在民间又称周家喇叭班、周家鼓乐班、菠林喇叭,是以安徽灵璧尹集菠林村的周氏族人为乐手成员组成的中国民间红白喜事乐班。自清...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一、腊月的由来十二月为一年的最后一个月份,俗称为岁尾,有腊冬、残冬、穷冬、腊月、冰月、余月、极月、清祀、冬素、大吕等30多种称呼。其中,人们最熟悉和熟知的当属“腊月”。 之所以叫“腊月”,是因为“腊”是古代祭祀祖先和百神的“祭”名,即南北朝时期固定在十二月初八日,汉族民间都要猎杀禽兽举行大祭活动,拜神敬祖,以祈福求寿,避灾迎祥。这种祭奠仪式称为“猎祭”。因“腊”与“猎”通假,“猎祭”遂写成了“腊祭”,因而年终的十二月被叫做腊月。此风俗起源于秦汉时期,到公元...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1月16日晚,央视《焦点访谈》“聚人气 扬正气”节目播出,将“国粹之美”戏曲直播文化活动作为网络平台传播正能量的典型案例进行了报道。一直播是“国粹之美”直播文化活动的参与平台之一,一下科技副总裁陈太锋接受了《焦点访谈》的采访。陈太锋表示,直播是内容的表现媒介,输出优质内容成为下半场直播的发展趋势。“国粹之美”直播文化活动恰好为直播平台提供了优质的戏曲文化,让直播平台以深厚的文化涵养获得了强有力的内容支撑。北京文化艺术基金管理中心主任张鹏指出,网络直播平台的...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1月15日晚,由云南省文化厅、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共同主办的“云南省首届传统戏剧曲艺汇演”,在云南省滇剧院拉开帷幕。云南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涛;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李正洪;云南省政协文史委员会正厅级副主任郑明;云南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杨德聪;云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张昌山等领导出席开幕式。云南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涛致开幕词李涛致开幕辞,他指出:举办首届传统戏剧曲艺汇演,是深入挖掘优秀民族文化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
查看更多
论坛
乔晓光 乔晓光,中央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教授,中国剪纸研究中心主任,多年来从事民间美术研究,对中国民间剪纸保护做出了卓越贡献。中国作为古老的农耕民族,剪纸的传统从古代一直传承延续到了今天。作为活态文化的表现形式,剪纸既与民间习俗生活相关联,又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段。不同地域的剪纸在表现现实生活题材时,亦不约而同地反映出创作者所具有的视觉心理基础,如空间方位表述上的自我中心观;在物象表现上追求心理的真实;情节叙事上的四维时空表现;物我合一、物物互换的稚...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中国传统表演艺术进社区展演走进四川成都武侯区玉林街道黉门街社区(摄影:陈曦) 中国传统工艺服装设计展服饰秀(摄影:陈曦) 贵州黔东南州丹寨县宁杭蜡染技艺传习所蜡画制作现场(摄影:王学思) 根深而枝叶茂。2017年,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发展势头愈发强劲。如果从2001年昆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算起,我国由政府主导推动的非遗保护工作已经走过17个年头...
查看更多
论坛
  内容提要:作为农耕时代的特有产物,二十四节气在我国传统时代的民众生产、生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具有实用性、节点性与生活化等几个方面的特点。其基本性质,不单单只是一种历法体系或者说时间制度,而更是一个包含有丰富民俗事象的民俗系统。今天,要想更好地保护与传承二十四节气,就要充分发挥其作为民俗系统的特性,并使其“无孔不入”地介入现代民众的社会生活。  作者简介:王加华(1978-),历史学博士,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    2016年11月30日...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十年,一个甲子的六分之一;十年,从一个起点走到另一个起点。十年光阴,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一直在行进,不忘初心,胸怀梦想,交出一张张精彩的答卷。2018年到来之际,我们邀您一起回望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十年历程,见证每一个足印镌刻的汗水和热诚。我们坚信保护文化遗产的路上,有你同行,这一个十年会是下一个十年的良好开端。 2008年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成立2008年10月,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正式成立,开启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纪元...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