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10-07 星期二 农历八月十六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5475)
机构
(2)
政策
(45)
资讯
(3032)
清单
(1101)
资源
(445)
学术
(694)
百科
(0)
其他
(15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非遗生产性保护与精准扶贫密切结合
2018.03.14
专题报道
在不断完善非遗保护体系的基础上,近年来文化部提出了“在提高中保护”“非遗走进现代生活”和“见人见物见生活”3个重要理念,推动非遗回归生活,在当代生产生活中再现活力,并与精准扶贫密切结合起来。 实施研培计划。2015年,文化部联合教育部启动实施了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截至目前,累计有4.8万人通过研培实践树立了自信、得到了启发、增强了能力;学员创作生产的优秀作品和丰富产品,充分展现了广大传承人群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释放后产生的巨大能...
查看更多
雒树刚谈文化遗产保护:既要保护好又要活起来
2018.03.14
要闻
2018年3月13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四次全会后人民大会堂北大厅“部长通道”上,文化部部长雒树刚就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雒树刚表示,做好文化遗产工作,核心就是围绕“保护、利用”这四个字,文化文物部门要进一步落实好自己的责任,使我们的文化遗产,既要保护好又要活起来。 2018年3月13日,在“部长通道”上,文化部部长雒树刚就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视频时长约12分17秒...
查看更多
全国人大代表韩再芬:让传统戏曲文化基因根植国人心中
2018.03.12
专题报道
全国人大代表韩再芬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 “从事传统戏曲工作这么多年,我认为想要更好推广,最重要是我们自身得努力拿出好作品,让青年人爱上传统戏曲。”全国人大代表、
黄
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在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传统戏曲文化在深耕细作的同时,也要顺应潮流,希望能让带有中国基因的传统文化,根植在所有人心中。 弘扬传统文化一直是多年来不变的话题。作为传统地方戏曲“承上启下”的重要传人之一,韩再芬认为当下“坚守和守护尤为重要”,不然就容易出现严重的...
查看更多
两会代表谈非遗戏曲:在传承中创新,呼唤新时代精品
2018.03.12
专题报道
中国戏曲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地方戏,作为活态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结着地域民风习俗,为广大百姓喜爱。据统计,我国地方戏有300多种,遍及全国各地,可以称得上世界之最。 新时代新征程。对于如何传承地方戏这些艺术百花园中的艺术之花,记者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淮剧团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陈澄,全国人大代表、临沂市柳琴剧团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和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表演奖得主刘莉莉,感受着...
查看更多
文化的力量——传统工艺工作站综述
2018.03.09
专题报道
新疆哈密传统工艺工作站的绣娘们在刺绣 “我从没有像现在这样生活得有力量”——这是新疆哈密普通绣娘阿孜古丽的感言。传统工艺工作站,随着中国传统工艺振兴的步伐,正让文化的力量注入到城市、乡村,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壮大。 为探索振兴传统工艺的有效措施,2016年3月起,文化部陆续支持相关企业、高校和机构等在传统工艺聚集地设立了10个传统工艺工作站,涉及刺绣、木雕、漆艺、金属锻制、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等多个门类。两年来,传统工艺工作站的建站模式在实践中...
查看更多
在文化的滋养中享受美好生活
2018.03.08
专题报道
读者在天津滨海新区文化中心图书馆内阅读。新华社发 在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耀瓷小镇的观唐陶瓷有限公司的工作室内,工作人员李侠在一只“狮子”身上擦水,去除瑕疵。新华社发 安徽省金寨县南溪镇凤舞文艺协会的群众在南溪农民文化乐园载歌载舞。新华社发 【地方热议两会】 精神文化需求是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提供丰...
查看更多
348种地方剧,每个都是文化基因
2018.03.08
专题报道
昆曲《游园惊梦》 “梨园奋进新时代,古曲小戏尽登台,声腔时调承文脉,薪火相传向未来。”今年元旦当晚,央视新年戏曲晚会以一曲荟萃了辽剧、黔剧、新昌调腔、盱河高腔、唐剧、白剧、新疆曲子戏、太康道情戏、茂腔等9个地方剧种的戏曲联唱 《一个都不能少》 拉开序幕,这些地方剧种传承人一一亮相,生动展示了传统戏曲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 这也是素有中国戏曲...
查看更多
陕西铜川:千年耀州瓷再出发
2018.03.08
专题报道
2月26日,王家瓷坊工作人员郭改样在素坯上绘画。 新华社记者 邵 瑞 摄 正月年味还浓。在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陈炉镇的王家瓷坊,工人们拉坯、刻花、施釉忙个不停,不时还要停下来,抬头回答游客们的问题。 此时的瓷坊掌柜王战军正拿起一把壶,灌上水,上下轻轻晃动,壶口发出声响。“传说武则天有一天梦见凤凰在牡丹丛中嬉乐,梦醒后,随即命工匠制作此壶。”王战军引经据典、绘声绘色地介绍了耀州瓷代表性瓷器——凤鸣壶。 在距离陈炉镇约60公里的铜川市王益区...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刺绣工艺的多重文化遗产价值
2018.03.06
论坛
摘要:中国刺绣具有多重的文化遗产价值。首先是“工绣”,手工融进人的智慧和因境而变的技能,其中的个性或人的痕迹,是规整划一、机械复制的机绣不能比拟的;其次是“画绣”,以绣为画,绣娘兼为画工,汉地几大名绣主要继承或模仿文人画和西画传统,少数民族的画绣立足于乡土,在形式构成等方面属自创民间画传统,与现代艺术灵犀相通;再次是“意绣”,即以刺绣表述和传达意义,或为叙事,或为象征,或为祈祝,或为禳祛,或为族群认同的符号,或为社会分层的标识。刺绣,是一种以针为笔,以线为...
查看更多
最是一年春好处——二十四节气之惊蛰
2018.03.05
专题报道
图1 二十四节气字体设计之惊蛰(作者:石昌鸿团队)节气概说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古称“启蛰”,此时,太阳运行到
黄
经345°。2018年的惊蛰时间是3月5日(农历戊戌年正月十八)。此时大地回暖,长江流域天公作雷,雷声震动,万物萌动,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花鸟树木更是春意盎然。图2 春犹浅,柳初芽,杏初花(摄影:李楠)《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惊蛰三候为:“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
查看更多
1
388
389
390
391
392
548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