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5424)
机构
(2)
政策
(45)
资讯
(2992)
清单
(1101)
资源
(441)
学术
(687)
百科
(0)
其他
(15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二十四节气与民俗
2018.01.05
论坛
摘要:二十四节气起源于
黄
河流域,指导着农人一年四季的农事活动。围绕着二十四节气中的主要节点形成了众多与信仰、禁忌、仪式、养生、礼仪等相关的民俗活动。本文就节气中所包蕴的传统民俗文化择要分类叙述,并指出我们应自觉地传承这一文明财富,尊重自然时间,尊重生命节律。 关键词:二十四节气;民俗文化;节气时令 时间如风,星移斗转,天道无穷。节气是自然时令,它依据的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过程中,因所处位置的关系,接受阳光照射角度、时间的不同,而带来的一系列天文物候变...
查看更多
雪里已知春信至——二十四节气之小寒
2018.01.05
专题报道
图1 二十四节气字体设计之小寒(作者:石昌鸿团队) 节气概说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与大寒、小暑、大暑一样,是表示冷暖变化的节气,也是跨年的节气。每年1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
黄
经285°时为小寒,2018年的小寒时间是1月5日(农历丁酉年十一月十九日)。小寒的到来,标志着天气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 根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所记:“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小寒三候为:“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古人认为大雁顺...
查看更多
豫见传统之美——
黄
河澄泥砚
2018.01.03
专题报道
编者按:本专题旨在通过文字、图片的形式,为读者简介河南省省级以上传统美术类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宣传展示“河南省传统美术抢救保护工程”部分成果,让更多的人熟悉了解这些民间艺术,充分展示河南传统美术的魅力。王玲作品《龙虎同行砚》
黄
河澄泥砚以
黄
河故道沉积的泥土为原材料,经过特殊的制作工艺和烧制工艺制成。它不属石砚,是用细沙泥烧制而成的砚台,质地类砖瓦,属陶瓷砚的一种。兴于唐、盛于宋,明代达到炉火纯青,跻身于中国四大名砚之中,历代被作为贡品,深受文人墨客喜爱。澄泥...
查看更多
皮影戏: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舞动百万兵
2017.12.29
专题报道
“三尺生绡做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有时明月灯窗下,一笑还从掌握来”,简单的舞台,灵巧的十指,加上一点光亮,小小的皮影就能演绎人生百态、历史沉浮。皮影戏,又称灯影戏、纸影戏、驴皮影等,是一种集表演、歌唱、绘画、雕刻、音乐等多种艺术手段为一体的古老的综合性艺术,被称为中国民间艺术的“活化石”。表演时,艺人在幕后用木杆操控用兽皮或纸板做成的影人,借灯光投射在半透明幕布上,并伴随着音乐和唱腔进行表演。法国乔治·萨杜尔在《电影通史》中,把中国皮影戏称作“电影的先...
查看更多
“非遗点亮美好生活”2017年湖南非遗传统手工艺博览会开幕
2017.12.27
地方新闻
开幕式现场 12月26日上午,“非遗点亮美好生活——2017年湖南非遗传统手工艺博览会” 在湖南大麓珍宝古玩城开幕。本届博览会为期3天,由湖南省文化厅主办,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长沙市文广新局和长沙市芙蓉区人民政府承办,长沙市芙蓉区文体新局、长沙市芙蓉区文艺路街道办事处、湖南大德昌文化交流有限公司和湖南荣智文化创意管理有限公司执行。 省文化厅厅长禹新荣、副厅长张帆、副巡视员王鹏,省文化厅办公室主任曾秋甫...
查看更多
中韩两国传统节日文化对比研究——以冬至为例
2017.12.25
论坛
引言 冬至既是一个传统节日,也是民俗文化的重要成分,其代表了广大民众的智慧硕果。作为中韩两国极具代表性的传统节日之一,冬至既生动地反映了中韩两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也透射出了彼此在文化方面有着同源异质的深层关系。 国内学术界深受“端午申遗”事件的影响及启发,对中韩两国的传统节日文化研究也越来越投以关注。鉴于端午节文化的研究仍是国内学者的研究重点,冬至的传统节日文化鲜有提及,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辅以相关史料,对中韩两国的传统文化节日——冬至进行文化剖析...
查看更多
浅析中国南北方的风俗差异及其意义——以冬至为例
2017.12.25
论坛
摘要:“冬至”在二十四节气中是最早确立的“二分二至”中的一个,因此在二十四节气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冬至”属于岁时节日。所谓的岁时节日主要是指:与天时、物候的周期性转换相适应,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具有某种风俗活动内容的特定岁时。冬至,起源于周朝,正式成为一个节日是在汉代,一直延续至今,足有2000多年的历史。因此,它是我国一项非常重要的习俗。关键词:冬至;风俗差异;南北一、冬至的来源 冬至,又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在冬至这一天...
查看更多
冬至阳生春又来——二十四节气之冬至
2017.12.22
专题报道
节气概说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的第22个节气。每年12月22日左右,太阳到达
黄
经270°时为冬至。今年的冬至时间是2017年12月22日(农历丁酉年十一月初五)。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这一天北半球的白昼最短,且越往北越短,黑夜最长。“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冬至后,白昼时间日渐增长,而夜晚渐渐缩短。我国除少数海岛和海滨局部地区外,1月都是最冷的月份,天文学上也把“冬至”定为北半球冬季的开始。 根据《月令七十二候集...
查看更多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遗保护中心主任连辑一行考察调研武汉非遗保护工作
2017.12.21
地方新闻
图1 连辑院长考察调研现场题字12月17日,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连辑,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牛根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罗微一行,到汉考察调研武汉非遗保护工作。连辑院长一行先后视察了武汉音乐学院古琴艺术、传统打击乐器(编钟)复制技艺,荆楚金石博物馆全形拓技艺,以及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武汉高龙城(汉阳江欣苑社区)。图2 连辑院长考察调研现场题字连辑院长还听取了武汉非遗工作的简要汇报,并给予高度评价,他表...
查看更多
侗族大歌——无伴奏、无指挥的侗族民间多声部民歌
2017.12.19
10周年媒体报道
图1 鼓楼(摄影:欧邦兴) 一、历史与分布 侗族大歌是无伴奏、无指挥的侗族民间多声部民歌的总称。侗语称“嘎老”,“嘎”,歌也,“老”,含篇幅长大、人多声多和古老之意;是由多人合唱、集体参与的古老歌种,是侗族民间一种极富特色的民歌演唱形式。“众低独高”是其传统的声部组合原则,优美和谐是其鲜明的艺术品格,歌师教歌、歌班唱歌是其全民性的传承方式。侗族大歌所承载和传递的是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人伦礼俗、智慧精...
查看更多
1
388
389
390
391
392
543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