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5424)
机构
(2)
政策
(45)
资讯
(2992)
清单
(1101)
资源
(441)
学术
(687)
百科
(0)
其他
(15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非遗中国:800年的宫廷技艺•景泰蓝
2017.07.13
专题报道
景泰蓝制作技艺是北京市的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外传珐琅技艺和本土金属珐琅工艺相结合的产物。明清两代,御用监和造办处均在北京设有专为皇家服务的珐琅作坊,技艺从成熟走向辉煌。近代以来,社会动荡不安,北京景泰蓝技艺曾一度衰微。1949年后,因国家采取积极的保护、扶持政策,这一古老技艺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 2006年5月20日,景泰蓝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兴于景泰 “蓝”盛于清 中国的传统艺术品绝大部分都是官民共享的,比如说瓷...
查看更多
让二十四节气重新唤起对时序的敬仰
2017.07.13
论坛
二十四节气作为一种人们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是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从汉代开始,经过精英阶层和农民阶层的双重建构,已发展成为中国特有的时序体系,不但是科学的时间节点,更是劳动人民赖以生存的时间指针,在自然的发展规律和人的生命节律之间,取得了一种交织的平衡,因此,又被称为“抽象化的简明物候历”。它包含简短的48个字,与其说是古代劳动人民的主动创造,毋宁说是大自然自我循环的内在选择,体现出...
查看更多
雨声荷叶香——二十四节气之小暑
2017.07.07
专题报道
图1 小暑节气(作者:广舆) 节气概说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每年公历7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
黄
经105°时为小暑。今年的小暑时间是7月7日(农历丁酉年六月十四)。图2 小暑三候(来源:网络) 小暑意为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小暑时节,大地上不再有一丝凉风,风...
查看更多
北昆人的执着与坚守
2017.07.07
专题报道
北昆版《牡丹亭》今年6月22日,北方昆曲剧院迎来了建院60周年的盛事。为此北昆汇聚全国七大昆曲院团举办经典昆曲展演庆生,并在原址一片瓦砾中竖起了展现两年后在原址新建的北昆前景:一座崭新的昆曲大剧院和年轻人非常喜欢的小剧场。60岁的北昆将迎来华丽蜕变,这固然令人欣喜,但更让人敬佩的,则是几代北昆人对昆曲的执着和坚守。作为长江以北的唯一一家昆曲剧院,北昆人担负起昆曲在北方重镇传播的重任,将流传了几百年的《牡丹亭》《西厢记》这些雅致的昆曲剧目搬上舞台,呈现出昆曲...
查看更多
香港“非遗保护”融汇传统 特色起航
2017.07.03
专题报道
香港非遗保护现有成就 在中央政府和国家文化部的大力支持下,截至目前,香港共有10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有3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1、粤剧 2、凉茶 3、长洲太平清醮 4、大澳端午龙舟游涌 5、香港潮人盂兰胜会 6、大坑舞火龙 7、古琴艺术(斲琴技艺)(斲[zhuó],古同“斫”) 8、全真道堂科仪音乐 9、西贡坑口客家舞麒麟 10、
黄
大仙信俗 2009年粤剧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香港引...
查看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性运动及其中国实践
2017.07.03
论坛
编者按:2017年6月10日是我国的第一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安德明研究员在国家图书馆学津堂做了题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性运动及其中国实践》的主题讲座。本文为讲座实录。主讲人安德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民间文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各位朋友下午好,非常荣幸有机会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参加由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和国家图书馆共同举办的2017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讲座月”的第一场讲座。今天跟大家...
查看更多
西北民间艺术瑰宝:花儿与花儿会
2017.06.29
10周年媒体报道
图1 宁夏固原西海子民间花儿歌会(摄影:冯小媛) 图2 青海贵德六月六滴水崖花儿会(摄影:青措) 花儿是使用当地汉语方言,只能在村寨以外歌唱的山歌品种,通称“野曲”(与“家曲”即“宴席曲”相对),又称“少年”,广泛流传于甘、青、宁及新疆四省区的回、汉、土、东乡、保安、撒拉、藏、裕固等8个民族。人们除了平常在田间劳动、山野放牧和旅途中即兴漫唱之外,每年还要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自发举行规模盛大的民...
查看更多
西北民间艺术瑰宝:花儿与花儿会
2017.06.29
专题报道
图1 宁夏固原西海子民间花儿歌会(摄影:冯小媛)图2 青海贵德六月六滴水崖花儿会(摄影:青措)花儿是使用当地汉语方言,只能在村寨以外歌唱的山歌品种,通称“野曲”(与“家曲”即“宴席曲”相对),又称“少年”,广泛流传于甘、青、宁及新疆四省区的回、汉、土、东乡、保安、撒拉、藏、裕固等8个民族。人们除了平常在田间劳动、山野放牧和旅途中即兴漫唱之外,每年还要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自发举行规模盛大的民歌竞唱活动——花儿会。花儿会也称“唱山”,具有多民族文化交流与情感...
查看更多
湖北:多措并举重振戏曲“大码头”
2017.06.28
专题报道
湖北省近年来多措并举振兴汉口戏曲“大码头”,为中国戏曲在这片土地的繁荣、传承与发展带来了又一个春天。 从戏曲发源地到戏曲“集散地” 江城武汉,物华天宝,多元荟萃。从花鼓楚腔到“二
黄
”汉调,从京剧、越剧到
黄
梅戏,都能够在这里找到源流。在这片热土上繁荣起来的戏曲文化,不仅使湖北成为曾拥有32个戏曲剧种的“戏曲大省”,也使汉口在上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成为与京、津、沪齐名的戏曲“大码头”。 为了重振武汉戏曲“大码头”的辉煌,近年来湖北...
查看更多
向阳沟里的老影匠——记凌源皮影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徐积山
2017.06.27
人物
图1 徐积山操影表演山青青,水潺潺。在辽宁省西部的凌源市刀尔登镇的大山深处,有一个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子,名字叫做向阳沟。村子依山而建,村民傍山而居。这天,正赶上村里的天齐庙庙会,小村子沸腾了,十里八村的乡亲们骑着摩托车、电动车纷纷赶来,都为来看庙会的重头戏——唱皮影。夜幕降临,几声礼炮照亮了整个夜空,喇叭吹起来、锣鼓敲起来,一位老者手持
黄
表,神情庄重,口中抑扬顿挫地诵读着表文,这是皮影演出前的请神仪式。这位年近八旬、满头白发而精神矍铄的老者,正是今晚唱影班子...
查看更多
1
399
400
401
402
403
543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