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搜索
专题报道
3D打印也能制作出花纹繁复、雕刻细腻的佛山狮头?彩灯与陶艺、木版年画与南海藤编跨界混搭又会是什么样的效果?日前在佛山市民间艺术研究社开幕的“青春非遗,多彩佛山——‘非遗进清华’第五期研修班结业成果展”与公众见面,展品完全颠覆了人们对传统工艺的想象。本次活动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主办,共展出佛山研修班学员与清华导师联合创作的62项、240件作品,展览将持续至5月30日。  “非遗进清华”研修班活动是中国文化部、教育部“中国非物质...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启动仪式  “一带一路”峰会前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使》杂志在中国的支持下复刊。出版发行多半个世纪,停刊5年的《信使》复刊,堪称织就民心相通的丝绸之路的特别献礼。  5月13日下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旗舰杂志《信使》中文版发布仪式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在应邀出席“一带一路”峰会期间专门前来为《信使》中文版庆祝新生。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坤明,教育部副部长、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任田学军,中国出版集团总裁谭跃共...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当神话故事搭上5D技术,以强烈的艺术效果震撼人心时;当传统出版物借助有声阅读APP,呈现全新的阅读方式时;当课堂教学、景区展示通过VR呈现,变得唾手可及时……还有一批传统的古老工艺,只能靠一针一线、一笔一画、一捏一揉的手工劳动创造而成。  女书习俗、梅挑花、土家族织锦、油纸伞制作技艺……在15日闭幕的第十三届深圳文博会上,一批植根于我国历史文化沃土的传统手工艺非遗项目及其传人集中亮相,却难以吸引更多年轻的目光。  “非遗+”初现活力  “手拿针线挑新衣...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南京城墙上京剧节大幅海报引人注目   杜文双 摄    初夏的南京沉浸在浓浓的京剧氛围里,5月11日开幕的第八届中国京剧艺术节让南京城的老百姓过足了戏瘾,观众们走进剧场欣赏60余场精彩演出,部分热门场次一票难求,京剧,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在古都南京散发着越来越迷人的魅力。    中国京剧节重回南京    2001年,南京成功承办第三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南京市京剧团创排的大型新编历史剧《胭脂河》给众多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16年后,南京再次迎来中国京剧艺术节...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有外国人问我要把手艺传给谁,我想传给女儿啊,如果有人想学,我也愿意免费教给他们的。”乌泥泾最后一代“织布娘”、道婆的传人、国家级非遗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传承人康新琴的话,代表了所有海派非遗项目传承人的心声。  《上海市非遗保护条例》实施一年来,市文广局不但组织进行了非遗普查、项目记录、数字化管理、经费保障、宣传推广、展示创新等,更重在非遗的活态传承,开展青少年教育、研习培训计划、文化产品化转型等。如何让非遗“活化”在当今生活中?一大批海派非遗传承人...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观众现场观看云锦织造表演    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博物馆,为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与平台。博物馆长期以来对于物质形态藏品的研究与利用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制度与方法,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其本身的特性,需要依托行为人自身而存在,并通过技艺、声音等载体口传身教来得以传承。所以如何在博物馆将非遗有效地传承和保护下去,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如何从博物馆教育入手,探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依托博物馆平台向公众进行传播,成为当前博物馆工作的重要一环。    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的...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数据来源:商务部、中国商业联合会图片说明:  图①:狗不理包子制作师傅邢素梅在捏褶花。 龚相娟摄 (人民日报)  图②:沈广隆剑铺的铸剑人正在雕刻剑身上的零部件。吴楠摄(人民视觉)  图③:沈广隆剑铺的铸剑人正在打铁,为铸剑做准备。吴楠摄(人民视觉)  图④:沈国兴在制作高级定制的金凤冠。励漪摄 (人民日报)  图⑤:于葆墀在去除枳壳的瓤。贺勇摄 (人民日报)    5月10日是首个“中国品牌日”,而历史悠久传承绵长的“老字号”正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品牌结晶...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华亭县地处陇东陕甘宁三省交界处,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之一,居住着汉、回、满、藏、蒙古、维吾尔、土族等21个民族近20万人口。华亭地方戏曲子戏,又称小曲子、笑摊、地摊子、信子腔等,是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业虽然整体不够景气,但华亭曲子戏,在土丘陵沟壑中依然红红火火地存在着,而且盛行于西北地区。  因陋就简的表演方式是华亭曲子戏生存的物质基础。陇东土高原地广人稀,常年干旱,耕地很少,三两户便是一个村落,因此形...
查看更多
论坛
    新疆是古代陆地丝绸之路的要冲,是今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域,从古至今均是多种文化交融荟萃之地。伴随整个陆地绿洲丝绸之路行经西域向西输送的,不仅有丝绸、茶叶与瓷器,还有与之相关的传统工艺,刺绣便是这诸多工艺的一种。刺绣传统工艺经“丝路”传到西方,促进了西方在纺织技术上的发展;又借由“丝路”一路回传,使得我们也吸收借鉴了西方纺织的工艺和文化,如此,才有了今天丝绸之路上的锦绣无边。  刺绣俗称“绣花”“扎花”,是用绣针引绣线在绣地上穿绕,形成以绣线为主或...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二十四节气中,每个季节的第一个“立”,无论是立春、立夏还是立秋、立冬,在古代都有特定的纪念仪式。通过这些活动提醒人们到了不同季节该有不同的农事活动和民俗,这也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周期规律的体现。“立夏”标志着夏季的开始。此时植物越发枝繁叶茂,雨水多、气温高、农作物生长旺盛,光合作用强烈,农民早晚都要忙碌,春天播种的庄稼陆续出苗,冬小麦已经开始灌浆,浇水、拔草、除虫、防害,一刻不得闲。    虽然二十四节气诞生于2000多年前的河流域,很...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