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搜索
专题报道
“锦绣中华——2017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系列活动中的苏绣精品展(摄影:卢旭)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主题: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    口号:传承非遗——在生活中弘扬 在实践中振兴                      保护传承非遗  展现生活智慧                      活力社区  活态非遗    再过两天,又是一年“遗产日”,与往年相比,今年有些不寻常。2016年,国务院将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的“文化遗产日”调...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为维护非遗赖以生存的土壤和空间,自2007年以来,我国先后设立了21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探索在非遗项目集中、特色鲜明、形式和内涵保持完整的区域实施整体性保护,这是我国非遗保护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实践。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要求“见人见物见生活”,各地需要经过相当长的周期才能完成。在建设过程中,各地解放思想、大胆实践,通过把非遗保护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村落保护、文化旅游有机融合等方法,不但保护了非遗赖以栖息的生态环境,也使非遗项目得到了传承发展。现将...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自2007年以来,文化部先后批准设立了闽南、徽州、热贡等21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涉及17个省区市。参照这一理念和做法,各省区市也设立了特色鲜明的146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设立文化生态保护区,有利于在非遗项目集中、特色鲜明、形式和内涵保持完整的区域探索整体性保护,这是中国在非遗保护领域的一大创举——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核心、以生活为载体的文化传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与当地的社会人文、自然等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失去了特定的环境...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2006年,国务院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设立为“文化遗产日”。2016年,国务院将之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的主题为“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各地纷纷安排计划、推出活动,迎接遗产日的到来,推动对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挖掘、保护、传承。    云南:举办系列精彩活动    今年遗产日,云南准备了传统歌舞乐展演、传统技艺展示、文化遗产知识讲座、文物鉴赏、文化遗产图片展览等多项内容。    6月10日至12日,云南省2...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6月3日,由江苏省文化厅、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江苏省非遗保护中心、连云港市文广新局承办,徐州、淮安、盐城、宿迁四市文广新局联袂协办的“相约山海 精彩江苏”2017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江苏主会场—苏北五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活动在连云港开幕。省文化厅副厅长吴晓林,连云港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滕雯,连云港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于丽华,连云港市副市长远征,连云港市政协副主席匡中远,以及省非遗保护中心、徐州、淮安、盐城、宿迁、连云港苏北五...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呼唤传统节俗回归,在端午佳节前夕,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传承人深入乡村、学校、军营、社区,以多姿多彩的展示展演活动丰富广大群众的节日生活。此次端午节系列活动是辽宁省人民政府惠民实事工程——非遗进校园、进社区的重要内容,充分体现出文化惠民、乐民、育民的宗旨和理念,让来植根民间沃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回归生活、惠及百姓。海城高跷与社区居民近距离互动,反响热烈铁岭二人转的精彩展演吸引了大量观众,掌声此起彼伏小观众在传承人的指导下体验...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水彩画《芒种》(作者:李大嘴)节气概说二十四节气的第九个节气是芒种,每年6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经75°时芒种节气开始,今年的芒种时间是2017年6月5日(农历丁酉年五月十一日)。芒种是一个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芒”字指麦类等作物的收获,“种”字是指谷黍类作物的播种,“芒种”二字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种”了,是农事最为繁忙的时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 芒种节气的物候特征是:“一候螳螂生;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
查看更多
论坛
文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项兆伦(2017年5月12日)同志们:  近年来,各地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系列指示和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文件精神,因地因事制宜,创造性地开展非遗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探索和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我们十分关注各地的探索和实践,经常通过实地调研和信息交流,深入研究,并在制订政策和部署工作时借鉴吸收。刚才6个省市文化行政部门介绍的经验,让我们很开眼界,很受感动,很受启发,值得我们认真学习。我讲三个部分...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由文化部、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办,成都市人民政府、四川省文化厅、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和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承办,成都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和青羊区人民政府具体执行的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以下简称非遗节)将于6月10日—18日在成都举办。本届非遗节以“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为主题,遵循“走进生活、活态活力”的理念,以“世界风、中国节、中...
查看更多
10周年媒体报道
  黔桂交界的九万大山里,侗家人的歌声就像这里的流云、溪水、雀鸟,自由自在、清新空灵。侗家的歌,唱的是祖先、爱情、草木、鸟兽……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能唱出来。“饭养身、歌养心。”侗族把歌看作灵魂的归宿,像信仰一样维系着族群。   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   侗族大歌,在侗语里叫“嘎老”,“嘎”意为歌,“老”意为大。侗族大歌的母题是爱情。“行歌坐月”是侗族的古老习俗:青年男女聚在鼓楼下、风雨桥上,通过对歌彼此了解、互诉衷肠,用...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