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5424)
机构
(2)
政策
(45)
资讯
(2992)
清单
(1101)
资源
(441)
学术
(687)
百科
(0)
其他
(15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贵州乌公侗寨迎来一年一度竹米节
2017.05.05
专题报道
2017年4月30日,贵州省榕江县寨蒿镇乌公侗寨迎来一年一度的竹米节,节日期间展示了侗族服饰、侗族拦门迎宾、竹米饭制作、侗族琵琶歌、传统犁田、耙田、竹米祭祖等活动,吸引了来自河北、广州、云南、四川以及省内贵阳、安顺等地游客数万人。竹米,即用竹笋分节填灌蒸煮而成的竹笋饭。每逢春夏之交,当地侗族群众上山采摘斑竹笋,把糯米灌进笋筒,煮熟食用,久而久之形成习俗。 (文字/图片:
黄
万鑫)
查看更多
绿荫冉冉遍天涯——二十四节气之立夏
2017.05.05
专题报道
立夏三候(摄影:李楠) 节气概说 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此时太阳到达
黄
经45度。2017年的立夏时间是5月5日,即农历丁酉年四月初十。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礼记·月令》解释立夏为:“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这一时节,蛙类动物开始在田间塘畔鸣叫觅食,蚯蚓也爬出地面呼吸新鲜空气,乡间田埂的野菜日日攀长,逐渐成熟。立夏三候描述的正是孟夏之初...
查看更多
贵州丹寨:苗族服饰巡游五一
2017.05.03
专题报道
4月28日,贵州省丹寨县举行盛大的苗族服饰展演巡游活动,来自全县六个乡镇八个苗族服饰支系的2000多名苗族同胞身着节日盛装,聚集在县城锦鸡广场,向游客展示苗族服饰的魅力。丹寨县的苗族“嘎闹”支系服饰在2008年6月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摄影报道:
黄
晓海) 【背景知识】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苗族服饰贵州省丹寨县位于云贵高原南缘的斜坡地带,这里的多民族聚居山区以苗族嘎闹支系为主体,相对独立的地理环境使生活和劳作在这里的苗族...
查看更多
缩短非遗与生活的距离
2017.05.03
专题报道
孙绍波 画 承载着上海人记忆的大世界,在这个五一小长假,成为了沪上人气最旺的景点之一。阔别14年的上海大世界重新开放之后,最大的特色就是增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展览,一些现场表演更是邀请到了平时难得一见的名家。然而,在观众们大饱眼福之余,我们也期待着大世界能够成为非遗生产性保护的重要场所之一。 作为朵云轩木版水印雕版的中坚力量,李智在今年的五一小长假来到大世界进行现场技艺展示。作为一名曾经雕刻过巨幅木版水印《群仙祝寿图》中所有人物和动物造型的名家...
查看更多
专访广西非遗保护中心主任朱凤立
2017.05.02
访谈
编者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多年来,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出众多行之有效的保护方法和工作模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此系列访谈,旨在通过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负责人的专访,系统梳理各地保护成果、集中介绍保护工作经验,在增进地区间了解与交流的同时,为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朱凤立...
查看更多
专访广西非遗保护中心主任朱凤立
2017.05.02
论坛
编者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多年来,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出众多行之有效的保护方法和工作模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此系列访谈,旨在通过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负责人的专访,系统梳理各地保护成果、集中介绍保护工作经验,在增进地区间了解与交流的同时,为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朱凤立,广西南宁市人,一级演员。曾从事戏曲表演、戏曲理论的学习、研究,后任广西彩调剧团副团长...
查看更多
惠安探索非遗传承保护的产业化推进之路——文化的觉醒 产业的蝶变
2017.05.02
专题报道
木雕《白云深处》南派布袋戏(摄影:陈峻峰)惠女风情表演中,小惠女与大人一起搓丸子(摄影:陈起拓)匠心独运的石雕作品(摄影:庄德平)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摄影:林细忠)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人类文明的记忆载体、文化多样性的鲜活样本,更是当代生活的底蕴和滋养,是文化产业取之不尽的创意资源宝库。惠安置县千年,拥有一大批灿烂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独树一帜的文化建构,既有名扬海内外的石雕、保存千年的闽南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精致独特的惠女服饰,又有惠安木雕、惠安...
查看更多
让传承成为一种活法
2017.05.02
专题报道
本周的关键词是传承。这周被艺术界热议的除了贝聿铭百岁生辰和辛迪·舍曼、克里·詹姆斯·马歇尔、大卫·阿贾耶三位艺术家登上“《时代周刊》影响世界百人榜”外,还有不少是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如“非遗进清华暨佛山传统工艺振兴论坛”将在佛山市民间艺术研究社举行,“民间非遗传承人走进大学校园”等活动。 日前,由文化部主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高校项目负责人培训班在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举行。对于非遗的传承,很多是依托于过...
查看更多
专访安徽非遗保护中心主任
黄
先有
2017.04.27
论坛
编者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多年来,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出众多行之有效的保护方法和工作模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此系列访谈,旨在通过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负责人的专访,系统梳理各地保护成果、集中介绍保护工作经验,在增进地区间了解与交流的同时,为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与借鉴。图1:
黄
先有
黄
先有,研究生学历,副研究馆员,曾任职于安徽艺术学校、省庐州艺苑、省文化厅机关服务中心、省艺术研究院,现任安...
查看更多
专访安徽非遗保护中心主任
黄
先有
2017.04.27
访谈
查看更多
1
405
406
407
408
409
543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