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18   星期一   农历闰六月廿五   
搜索
专题报道
观众现场观看云锦织造表演    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博物馆,为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与平台。博物馆长期以来对于物质形态藏品的研究与利用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制度与方法,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其本身的特性,需要依托行为人自身而存在,并通过技艺、声音等载体口传身教来得以传承。所以如何在博物馆将非遗有效地传承和保护下去,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如何从博物馆教育入手,探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依托博物馆平台向公众进行传播,成为当前博物馆工作的重要一环。    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的...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数据来源:商务部、中国商业联合会图片说明:  图①:狗不理包子制作师傅邢素梅在捏褶花。 龚相娟摄 (人民日报)  图②:沈广隆剑铺的铸剑人正在雕刻剑身上的零部件。吴楠摄(人民视觉)  图③:沈广隆剑铺的铸剑人正在打铁,为铸剑做准备。吴楠摄(人民视觉)  图④:沈国兴在制作高级定制的金凤冠。励漪摄 (人民日报)  图⑤:于葆墀在去除枳壳的瓤。贺勇摄 (人民日报)    5月10日是首个“中国品牌日”,而历史悠久传承绵长的“老字号”正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品牌结晶...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华亭县地处陇东陕甘宁三省交界处,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之一,居住着汉、回、满、藏、蒙古、维吾尔、土族等21个民族近20万人口。华亭地方戏曲子戏,又称小曲子、笑摊、地摊子、信子腔等,是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业虽然整体不够景气,但华亭曲子戏,在土丘陵沟壑中依然红红火火地存在着,而且盛行于西北地区。  因陋就简的表演方式是华亭曲子戏生存的物质基础。陇东土高原地广人稀,常年干旱,耕地很少,三两户便是一个村落,因此形...
查看更多
论坛
    新疆是古代陆地丝绸之路的要冲,是今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域,从古至今均是多种文化交融荟萃之地。伴随整个陆地绿洲丝绸之路行经西域向西输送的,不仅有丝绸、茶叶与瓷器,还有与之相关的传统工艺,刺绣便是这诸多工艺的一种。刺绣传统工艺经“丝路”传到西方,促进了西方在纺织技术上的发展;又借由“丝路”一路回传,使得我们也吸收借鉴了西方纺织的工艺和文化,如此,才有了今天丝绸之路上的锦绣无边。  刺绣俗称“绣花”“扎花”,是用绣针引绣线在绣地上穿绕,形成以绣线为主或...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二十四节气中,每个季节的第一个“立”,无论是立春、立夏还是立秋、立冬,在古代都有特定的纪念仪式。通过这些活动提醒人们到了不同季节该有不同的农事活动和民俗,这也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周期规律的体现。“立夏”标志着夏季的开始。此时植物越发枝繁叶茂,雨水多、气温高、农作物生长旺盛,光合作用强烈,农民早晚都要忙碌,春天播种的庄稼陆续出苗,冬小麦已经开始灌浆,浇水、拔草、除虫、防害,一刻不得闲。    虽然二十四节气诞生于2000多年前的河流域,很...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2017年4月30日,贵州省榕江县寨蒿镇乌公侗寨迎来一年一度的竹米节,节日期间展示了侗族服饰、侗族拦门迎宾、竹米饭制作、侗族琵琶歌、传统犁田、耙田、竹米祭祖等活动,吸引了来自河北、广州、云南、四川以及省内贵阳、安顺等地游客数万人。竹米,即用竹笋分节填灌蒸煮而成的竹笋饭。每逢春夏之交,当地侗族群众上山采摘斑竹笋,把糯米灌进笋筒,煮熟食用,久而久之形成习俗。    (文字/图片:万鑫)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立夏三候(摄影:李楠)  节气概说  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此时太阳到达经45度。2017年的立夏时间是5月5日,即农历丁酉年四月初十。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礼记·月令》解释立夏为:“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这一时节,蛙类动物开始在田间塘畔鸣叫觅食,蚯蚓也爬出地面呼吸新鲜空气,乡间田埂的野菜日日攀长,逐渐成熟。立夏三候描述的正是孟夏之初...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4月28日,贵州省丹寨县举行盛大的苗族服饰展演巡游活动,来自全县六个乡镇八个苗族服饰支系的2000多名苗族同胞身着节日盛装,聚集在县城锦鸡广场,向游客展示苗族服饰的魅力。丹寨县的苗族“嘎闹”支系服饰在2008年6月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摄影报道:晓海)    【背景知识】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苗族服饰贵州省丹寨县位于云贵高原南缘的斜坡地带,这里的多民族聚居山区以苗族嘎闹支系为主体,相对独立的地理环境使生活和劳作在这里的苗族...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孙绍波 画    承载着上海人记忆的大世界,在这个五一小长假,成为了沪上人气最旺的景点之一。阔别14年的上海大世界重新开放之后,最大的特色就是增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展览,一些现场表演更是邀请到了平时难得一见的名家。然而,在观众们大饱眼福之余,我们也期待着大世界能够成为非遗生产性保护的重要场所之一。  作为朵云轩木版水印雕版的中坚力量,李智在今年的五一小长假来到大世界进行现场技艺展示。作为一名曾经雕刻过巨幅木版水印《群仙祝寿图》中所有人物和动物造型的名家...
查看更多
访谈
      编者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多年来,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出众多行之有效的保护方法和工作模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此系列访谈,旨在通过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负责人的专访,系统梳理各地保护成果、集中介绍保护工作经验,在增进地区间了解与交流的同时,为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朱凤立...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