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搜索
论坛
满族说部文本及其传承情况研究高荷红    内容提要:《满族口头遗产传统说部丛书》第一批一共11部10卷本;除此之外,我们了解的还有28部,还有徐爱国的《天命雄鹰》,张德玉搜集整理的《三皇姑开矿》、《佟春秀传奇》,后来加入的明代《依尔哈木克》、《莉珠坤逃婚记》,对这些文本及其传承情况的介绍,我们发现满族说部文本经过多少代人的传承,在传承过程中形成了诸多异文,只有那些传承脉络比较清晰的家族才传承了下来。  关键词:满族说部 文本 流传情况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
查看更多
论坛
展演与再造:海南黎族口头传统传承现状及思考——基于五指山市“三月三”的考察杨杰宏(纳西族)     黎族的口头传统遗留较为完整,体现出体系层次分明、口头与书面文本共存、不同地域间文化形态多样化的特征,在现代性背景下呈现出展演化、复制化、再造化特点,正处于传统向现代的通过阶段。政府、学者、民众、企业等多元力量的有机整合是传承口头传统的决定性因素。  海南,一个热带、海岛、异域、旅游构成的文化符号。自1988年建省成为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以来,它的动静一直引起国...
查看更多
论坛
哈萨克族口头文学的巡回传承特点中祥  [内容提要] 巡回传承方式是通过民间说唱艺人走村串户的说唱方式来进行传承的一种形式。巡回传承始于中世纪,盛行于近代,直到20世纪80年代仍然流行于哈萨克草原,是在时令性游牧生产和生活中孕育形成的。说唱艺人拿着冬不拉琴,随着时令性搬迁的畜群,进行巡回说唱。这种独特的传承方式是由其所处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所决定的。  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民族居无定所,人少畜多,要想在这样的环境中寄托自己的理想,抒发自己的感情,不是在静谧的书...
查看更多
论坛
“非遗”数字化保护中的传统医药  诸国本     ●我国的传统医药,包括中医药、民族医药和其他民间医药三个部分。三者在学术上都是平等的。  ●中国的传统医药把“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作为重要内容,扩大并深化了“非遗”的内涵,最能够体现“非遗”的精神和灵魂,是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纲。  ●行业标准是比较高的规范,是一个圭臬。但人文学科尊重独创和唯一。所以,给一点宽容,留一点空隙和余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制订行业标准时应该注意的。  我国的非物...
查看更多
论坛
昆曲文化活态传承的“苏州读本”金   毕朦予    昆曲,发源于14、15世纪的苏州昆山,是我国历史最为悠久的曲唱艺术表现形式,以曲词典雅、细腻传神、清丽婉转著称。2001年5月18日,昆剧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为这种已经被市场淡忘的舞台艺术形式的重新火热造就了声势。近年,包括青春版《牡丹亭》、全本《长生殿》、《1699·桃花扇》等在内的昆曲作品备受瞩目也与此不无关系。但另一方面,入选该名录,更意味着政府和昆曲的传承...
查看更多
论坛
戏曲小剧种复兴需要更多好戏     芗剧、赣剧、汉剧、湘剧、琼剧、滇剧、婺剧、淮剧、锡剧、苏剧……这些平常难得一见的戏曲剧种荟萃在同一个舞台,这个舞台就是正在江苏苏州进行的第十三届中国戏剧节,27个剧种创历届戏剧节之最,曾经被认为日益减少的戏曲剧种是否在慢慢恢复?戏曲小剧种的生存状况是否有所好转?    苏剧绝响再现    具备“评弹语言美、昆曲表演美、吴歌曲调美”的苏剧有着300年历史,与昆曲、评弹并称为“苏州艺坛三朵花”,而现在苏剧却没有专门的剧团,在...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昔日“打鼓匠”今日成了“大明星”——记湖南常德“鼓书”的振兴之路  湖南常德鼓书艺人占洋和谭惠芳合演的孝鼓作品《西瓜的秘密》    在前不久举行的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决赛中,湖南常德的收获不小,选送的两个孝鼓节目《传承》、《赈酒也烦恼》表现不俗,双双获得曲艺类群星奖,“鼓王擂台赛”活动获得项目类群星奖,常德市群众艺术馆馆长袁学明也被命名为“群文之星”。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常德市委、市政府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以及近年来对“鼓书”艺术传承发展的持续投入和积极推...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脸子:雕出来的屯堡文化 在贵州流传几百年的安顺地戏    在今天的贵州安顺一带,仍然聚居着一支与众不同的汉族群体——屯堡人。这里的人历经600年的沧桑,恪守着世代传承的明朝文化和生活习俗,形成了今天独具特色的“屯堡文化”。由屯堡人世代传承的安顺地戏属于国家级非遗项目,地戏演出时佩戴的面具,屯堡人称其为“脸子”。看过地戏的人都知道,没有脸子就演不成地戏,所以脸子是安顺屯堡地戏的核心载体。    屯堡文化与地戏    要弄清脸子,先要了解什么是屯堡文化、什么是...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木活字,活起来 ——瑞安不遗余力保护人类非遗 唐亦佳 顾国庆 最近,瑞安迎来了木活字印刷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三周年纪念日。 活字印刷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发明者毕?N于公元11世纪使用的是泥活字,13世纪,王祯创制木活字,并在《农书》中详细作了介绍,这是有关木活字印刷术的最早文字记载。瑞安东源村王氏宗族的木活字印刷术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他们严守古法,世代相传...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丝之光 绸之韵——中国的蚕丝织绣    丝绸,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发明,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从一片桑叶,一个蚕茧,再到一缕丝线,一幅绸缎,走过了数千年的光阴。细密的丝线,经纬纵横,把大自然的宝贵馈赠和祖先的伟大智慧紧紧地交织在一起,络绎不绝,代代相传。丝绸以其特有的细腻、光滑的质感和优秀的实用性,为中国的物质文明增添了绚丽的光彩,更承载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追求和精神向往。可以说,丝绸的性格,正是中国人的性格:温润、细腻、热情、浪漫、勤劳、智慧……通过...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