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15 星期四 农历四月十八 立夏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5424)
机构
(2)
政策
(45)
资讯
(2992)
清单
(1101)
资源
(441)
学术
(687)
百科
(0)
其他
(15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中国各地再掀“公祭热”
2009.04.01
其他新闻
中国各地再掀“公祭热”英雄英烈亦应举行公祭 在法定的第二个清明节假期到来之际,中国各地因时而动,再次掀起“公祭热”。不仅公祭
黄
帝、炎帝,就连他们的祖先伏羲、华胥氏,以及孔子、老子等都要公祭。而在热热闹闹的“公祭”潮中,人们似乎忽视了一些应当纪念的身影。 陕西、河南“
黄
帝之争” 近年来,河南和陕西两地的“
黄
帝之争”如火如荼。位于陕西的
黄
帝陵,被誉为“中华第一陵”。而河南省新郑市则以
黄
帝的出生和建都地自居,开展拜祖活动。 己丑年
黄
帝故里拜祖大典...
查看更多
清明古老习俗:扫墓、踏青、打马球
2009.03.31
专题报道
清明古老习俗:扫墓、踏青、打马球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清明习俗扫墓祭祖 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于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
查看更多
清明节的节令食品
2009.03.31
专题报道
清明节的节令食品 在清明节的饮食方面,各地有不同的节令食品。 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的关系,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惯。在山东,即墨吃鸡蛋和冷饽饽,莱阳、招远、长岛吃鸡蛋和冷高粱米饭,据说不这样的话就会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饼卷生苦菜,据说吃了眼睛明亮。晋中一带还保留着清明前一日禁火的习惯。 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仪式后,将祭祀食品分吃。晋南人过清明时,习惯用白面蒸大馍,中间夹有核桃、枣儿、豆子,外面盘成龙形,龙身中间扎一个鸡蛋,名为“子福...
查看更多
扎西雪巴藏戏已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03.31
其他新闻
扎西雪巴藏戏已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被誉为藏民族文化的摇篮和发祥地,拥有壮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将向您介绍一种发源于此地的传统戏剧表演,并借此机会了解一下藏戏的悠久历史和独特艺术魅力。 在山南县有一个叫扎西曲登的小村落,这里流传着一种叫做扎西雪巴的藏戏。扎西雪巴是藏戏中影响较大的一种
黄
面具戏种,艺术上发展较为完备,现已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传,藏传佛教著名的云游高僧汤东杰布来到现在山南地区乃...
查看更多
走进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耍歌堂
2009.03.26
专题报道
走进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耍歌堂在耍歌堂里,瑶胞隆重地与祖先对话,尽情挥洒自己的生命热情沟通人神的天籁之音 连南瑶族耍歌堂,强劲的鼓点和歌舞显示出未曾修饰的生命热情。 耍歌堂的“游神大典”,衣着光鲜的游行队伍周游全排大街小巷。 歌王唐买社公 瑶族、长鼓舞、游神、在群山中与意中人像悬崖飞瀑一样热烈对唱,这些镜头已经天然剪辑出神秘风情。在去连南瑶族自治县油岭排瑶歌王、鼓王家之前,对连南排瑶的耍歌堂,我带着的就是这样的想象。 我希望在云雾停留的山谷看...
查看更多
一个常识 此二人转非彼二人转
2009.03.25
专题报道
一个常识 此二人转非彼二人转 如果说“小沈阳”是当下最流行的网络搜索语,那么冠在他名字之前的“二人转”,也跟随着他一起火遍了全国。许多观众把观看小沈阳的演出,直呼为“去看二人转”。小沈阳的“职称”至今依然是“二人转演员”。然而,我们看到的真的是二人转吗?二人转艺术真的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扬光大吗?在一片火爆的插科打诨中被湮没了本来面目的二人转,在声名鹊起之际,却也被遗忘得更加彻底。 跑偏了的“二人转” 上周最惹人猜度的娱乐新闻是著名导演张艺谋...
查看更多
田横祭海:海洋文明的陆地漫延
2009.03.24
专题报道
田横祭海:海洋文明的陆地漫延 祭海活动上,财神爷是不可或缺的神像。 列船仪式是祭海节的重头戏之一。图为整装待发的渔船。 “……幸哉,尚飨――” 3月21日,高亢的《祭海文》和嘹亮的船工号子,透过扩音喇叭在渔村周戈庄的“田横祭海”广场上回响。彼时,该村隶属的古镇田横,再度凝聚媒体焦点。 仅央视一家,在3月20日之前,就来了3个摄制组,先后入驻下辖田横镇的山东省即墨市。用镜头记录一场原生态的渔村民俗,是他们此行的共同目的。 北京等地媒体的田横会师...
查看更多
细说600多年的高密扑灰年画
2009.03.18
专题报道
细说600多年的高密扑灰年画 一 高密扑灰年画起源于明朝初期,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据说它的始创者是高密北乡公婆庙村(现夏庄镇东风村)的一户王姓人家。这家人从外地迁徙而来,迫于生计,便临摹一些张贴画和庙宇壁画摆摊出售,慢慢掌握了一些技艺,又不断探索,把随处可得的柳树枝烧成炭棒当画笔,把咸菜疙瘩刻成印章、印花模具。自此,带着农村土味,带着农民的传统习俗,带着民间艺术的瑰丽风彩与巨大魅力的高密扑灰年画诞生了。 早期的扑灰年画大都以神像、墨屏...
查看更多
让农民共享文化盛宴
2009.03.17
其他新闻
有书读、有戏看―― 让农民共享文化盛宴 ●今明两年,中央将安排28亿元支持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到2010年将基本实现“乡乡有综合文化站” ●到2010年,将基本形成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县有支中心,乡村有基层服务点,实现“村村通” ●目前,国务院已公布了两批102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和777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维护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农民群众文化需求的主要途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
查看更多
波密“非遗”保护中开发 “火文化之乡”名归商丘
2009.03.17
专题报道
波密“非遗”保护中开发 “火文化之乡”名归商丘 波密“非遗”保护中开发 2008年,西藏波密县易贡藏刀为当地群众增收15万元,成为该县旅游产品增收的一个新亮点。据悉,2009年波密县还将对列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八盖木制锁具制作技艺”、“波密‘波卓"”、“说‘白"”等项目进行开发,努力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得到保护的同时成为群众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近年来,波密县通过开发旅游、培育学徒、组织宣传活动、出版故事类民俗类书籍等方法,对本地区的...
查看更多
1
497
498
499
500
501
543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