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5 星期一 农历四月初八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615)
机构
(0)
政策
(12)
资讯
(358)
清单
(129)
资源
(23)
学术
(74)
百科
(0)
其他
(1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湖南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让老百姓共享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成果
2018.06.14
专题报道
常德市石门县开展实验考古活动 6月9日是我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围绕“多彩非遗 美好生活”“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的主题,湖南各地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展演展示活动、精彩的庆祝活动,三湘大地掀起了关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热潮。 交流展演:展现湖湘文化遗产魅力 6月2日,由湖南省文化厅主办的2018年湖南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系列主场活动暨长沙雨花非遗展演周在雨花区非遗民俗艺术特色街区启动,拉开了湖南省系列非遗展演展示活动的...
查看更多
布依族枫香染非遗传承人杨光成:传授老技艺 描绘新生活
2018.06.12
人物
杨光成在绘制枫香染图案(摄影:王煜) 贵州省
黔
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县雅水镇播潭村,一个被群山环绕的布依族村寨。1951年出生的杨光成打记事起,祖辈父辈们就一直围着山上的老枫香树和院子里的染缸忙碌。13岁那年,父亲一句稀松平常的“你也来帮帮忙”,便把他和枫香染牢牢地绑到了一起。 枫香染,一项在当地流传了数百年的传统技艺。将枫香树脂混合牛油熬制成特殊涂料,用毛笔在棉布上绘出蝴蝶花鸟等精美图案,再经蓝靛浸染、沸水脱油等工序,一块普通白布就焕发出了青花瓷般的...
查看更多
第三届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暨老字号博览会圆满落幕
2018.06.12
地方新闻
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重庆主场活动•第三届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暨老字号博览会开幕式现场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重庆主场活动•第三届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暨老字号博览会开幕式现场原标题:好吃!好看!好玩!好戏连台! 第三届重庆非遗暨老字号博览会圆满落幕观非遗精彩“大戏”,品地道老字号美食,淘精致非遗宝贝……8日下午,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重庆主场活动•第三届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暨老字号博览会(以下简称“博览会”)在千年古镇重庆沙坪坝区磁器口的沙...
查看更多
非遗保护为乡村振兴铸魂点睛
2018.06.06
专题报道
编者按:“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重要战略。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正式发布,意见指出“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要“立足乡村文明,吸取城市文明及外来文化优秀成果,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 随着我国非遗保护工作的不断推进...
查看更多
“研培计划”:让非遗从历史走进当下
2018.06.04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以传统工艺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如何帮助传统工艺等非遗走进当代生活,是近年来的一个热点话题。为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2015年以来,文化和旅游部(原文化部)与教育部启动了“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简称“研培计划”),逐步确立了“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的总体要求,以及“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保护理念,预示着包括传统工艺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发展振兴的新阶...
查看更多
非遗扶贫,鼓起群众信心
2018.04.26
专题报道
贵州省龙里县平坡村的苗家妇女在农闲时学习平坡苗族农民画,如今,30人左右的平坡农民画创作队伍每年可创作3000多幅作品,销售额突破50万元。人民视觉 原标题:非遗扶贫,鼓起群众信心(文化脉动·文化扶贫系列报道之一)编者按: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扶贫不仅要扶物质,也要扶精神、扶文化,公共文化在扶贫方面责任重大。实施文化扶贫、补齐文化短板,将扶贫同扶智、扶志相结合,注重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内容。本版推出系列报道...
查看更多
开创生动局面 提供中国经验——我国非遗保护工作行稳致远
2018.04.04
专题报道
从2001年昆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开始,我国由政府主导推动的非遗保护工作走过了17个年头。尽管在国际视野下,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开展的时间不算长,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在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非遗保护工作蹄疾步稳,保护成果丰硕璀璨,不仅开创了非遗在当代传承发展的生动局面,而且许多非遗保护的方法和措施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中国经验。 建章立制,构筑非遗保护体系 为了较为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各...
查看更多
大山深处的绣娘
2018.03.29
专题报道
生活在贵州省
黔
西南大山深处,有这样一群特别的人,她们不识字,也没有草稿,却能将传承了千百年的中国传统美学根脉,飞针走线手绣在一件件精美绝伦的盛装上,这一针一线寄托着女人的爱心与期待,记录着祖祖辈辈的历史与传说。她们是地地道道的少数民族农家妇女,她们 从花季少女直至老妪,不忘来时之路,默默地传承、守护着这门精湛的手艺。正是她们,让世界对中国大山里的绣娘刮目相看;正是她们,用一针一线把深山和世界紧紧相连。 春天,是万物复苏、百花盛开的季节,是播...
查看更多
振兴传统工艺,为地方发展提供新动能
2018.03.19
专题报道
新疆哈密传统工艺工作站的绣娘们在赶制作品 在今年两会的“代表通道”上,来自贵州的“90后”赤水竹编代表性传承人杨昌芹,带领当地群众依靠竹编发展特色旅游工艺品实现脱贫致富的故事给许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近年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在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广大群众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振兴传统工艺的意识不断深化,相关工作次第展开,工作成效逐渐显现。特别是在中西部贫困地区,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像杨昌芹一样通过振兴地区特色传统工艺...
查看更多
非遗生产性保护与精准扶贫密切结合
2018.03.14
专题报道
在不断完善非遗保护体系的基础上,近年来文化部提出了“在提高中保护”“非遗走进现代生活”和“见人见物见生活”3个重要理念,推动非遗回归生活,在当代生产生活中再现活力,并与精准扶贫密切结合起来。 实施研培计划。2015年,文化部联合教育部启动实施了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截至目前,累计有4.8万人通过研培实践树立了自信、得到了启发、增强了能力;学员创作生产的优秀作品和丰富产品,充分展现了广大传承人群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释放后产生的巨大能...
查看更多
1
44
45
46
47
48
62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