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12 星期二 农历闰六月十九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619)
机构
(0)
政策
(12)
资讯
(363)
清单
(129)
资源
(23)
学术
(73)
百科
(0)
其他
(1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陈岸瑛:激活传统文化,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
2018.02.08
论坛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不仅体现在典籍、文物中,也体现在世代相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总分十类,涵盖衣食住行、风俗信仰等各方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鲜活、具体的体现。作为一种活态的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新时期公共文化建设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作为一种直观可感的文化实践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振兴区域经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资源和驱动力;作为各民族、各地区民众“自己的文化”,非物质文化遗...
查看更多
2017年中国非遗十大事件发布
2018.02.06
要闻
为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由光明网主办、中国移动咪咕文化协办的2017“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活动24日圆满结束。光明日报副总编辑陆先高现场发布了“2017中国非遗十大事件”名单。一、习近平总书记“捧场”非遗,激励传承好非遗技艺2017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徐州马庄村,看到村民们手工制作的特色香包,连连称赞“真不错”“很精致”。徐州香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80岁的市级代表性...
查看更多
2017非遗保护工作: 踏着时代的节拍阔步前进
2018.01.10
专题报道
中国传统表演艺术进社区展演走进四川成都武侯区玉林街道黉门街社区(摄影:陈曦) 中国传统工艺服装设计展服饰秀(摄影:陈曦) 贵州
黔
东南州丹寨县宁杭蜡染技艺传习所蜡画制作现场(摄影:王学思) 根深而枝叶茂。2017年,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发展势头愈发强劲。如果从2001年昆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算起,我国由政府主导推动的非遗保护工作已经走过17个年头...
查看更多
中国手工艺英国行活动助力两国创意产业合作
2017.12.12
要闻
12月7日,在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五次会议召开之际,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依文·中国手工坊和B&H中国文化创意中心承办的“传承匠心·百年绣梦”中国传统手工艺文化英国行活动在英国伦敦南岸艺术中心举行。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和英国数字、文化、媒体、体育大臣凯伦·布拉德利出席。中国教育部部长陈宝生、科技部副部长王志刚、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国务院副秘书长江小涓、外交部副部长王超、教育部副部长田学军、文化部部长助理于群,以及英国商务大使兼B&H中国文...
查看更多
倾听国家级“非遗”的声音——
黔
西南州代表团参演剧目乐舞画卷《布依八音》演出侧记
2017.11.27
专题报道
《布依八音》剧照 11月22日晚上,第六届全省少数民族文艺会演
黔
西南州参演剧目乐舞画卷《布依八音》在贵州省国际会议中心精彩上演,现场座无虚席、掌声雷动。观众们在一曲曲布依原生态的“八音”曲牌中,倾听着大气滂沱的“竹鼓”合奏和神秘优雅的“碗乐”;跟随着舞台上布依族老摩公抑扬顿挫、独具神秘民族色彩的摩经吟诵《天地山水》,开启了90分钟的探索布依文化秘境的旅程…… 《布依八音》是一部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表现形式的乐舞画卷,结合原生态的布依民俗表演,把一个...
查看更多
世界苗族同胞齐聚贵州雷山欢度苗年
2017.11.24
地方新闻
2017年11月23日,2017贵州・雷山苗年开幕,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泰国、法国、老挝等20多个国家和中国各地区苗族同胞齐聚贵州省
黔
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与16万雷山苗族同胞欢度苗年。 雷山县位于
黔
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南部,素有“苗疆圣地”之称,是中国苗族第五次大迁徙的主要集结地之一,苗族人口占该县总人口的84%。 苗族同胞身着盛装表演节目 23日中午12时许,雷山的大街小...
查看更多
专访贵州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龙佑铭
2017.11.13
论坛
编者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多年来,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出众多行之有效的保护方法和工作模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此系列访谈,旨在通过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负责人的专访,系统梳理各地保护成果、集中介绍保护工作经验,在增进地区间了解与交流的同时,为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与借鉴。龙佑铭,副研究馆员,现任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任副主任(主持工作),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副秘书长...
查看更多
“中国文化遗产丛书”:记录本身就是一种保护
2017.11.09
论坛
“中国文化遗产丛书”由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新近推出,该丛书入选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特转发《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文章:《“中国文化遗产丛书”:记录本身就是一种保护》。 我国是世人所公认的遗产和工艺大国,所有出土和传世的极具价值的人工制作的文物、古建筑和古代工程等,既是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作,又是传统技艺的产物。即便是在工业化和现代化日益提高的当代,很多传统工艺仍广为使用,从而呈现其重大的现代价值。 日前,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查看更多
贵州着力推进非遗传承发展
2017.10.16
专题报道
黔
东南州从江县小黄村的侗族姑娘合唱侗族大歌《蝉之歌》 原标题:以文化育民、富民、惠民——贵州着力推进非遗传承发展 7天的行程,一路上大巴车不知道穿过了多少个隧道、经过了多少座横跨高山峡谷的桥梁。尽管舟车劳顿,但于每位记者而言,途中所遇见的绮丽的山水风光、特色鲜明的少数民族村寨,尤其是那些通过手工劳作改变生活困境甚至带动周围人一起就业的身影令他们十分难忘。 9月15日至21日,由中央网信办和文化部联合主办的“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非物质文化遗...
查看更多
【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找准源头活水 非遗保护才能生生不息
2017.09.21
专题报道
自2004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中国的非遗保护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形成了许多卓有成效的经验。而农民专业合作社便是其中富有代表性的一种。近日,“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网络传播活动记者团在非遗“富矿”贵州省采访时发现,
黔
东南州的手工艺专业合作社已经成为非遗保护的中坚力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水族马尾绣
黔
东南州现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3个保护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3项72个...
查看更多
1
46
47
48
49
50
62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