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搜索
线狮(草塔抖狮子)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线狮(草塔抖狮子)是一项有机融合了体育、杂技与木偶技巧的传统游艺娱乐项目,流布于浙江省诸暨市以及绍兴市、金华市、丽水市等邻近市县,以诸暨市草塔镇前店村为代表。 抖狮子源于清朝。宋末元初,赵氏(宋皇室后裔)与杨氏(宋名将杨继业后裔)因战乱先后逃居草塔,但彼此不合,尤其因水源灌溉问题争斗不休,直至清朝时期因官府介入才逐渐平息。借此良机,夹在赵氏、杨氏中间的朱氏(宋理学家朱熹后裔)受斗岩石狮启发,提议每年农历二月十九传统庙会之际,组织台阁迎春龙狮呈祥,以示邻里和...
查看更多
少林功夫
2018.12.14
少林功夫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登封市      少林功夫是指在河南登封嵩山少林寺这一特定佛教文化环境中历史地形成的,以佛教神力信仰为基础,充分体现佛教禅宗智慧并以少林寺僧人修习的武术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一个传统文化体系。   少林功夫具有完整的技术和理论体系,它以武术技艺和套路为表现形式,而以佛教信仰和禅宗智慧为文化内涵。   创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的少林寺是少林功夫依存的文化空间。少林功夫伴随着少林寺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不断丰富完善,由最初保卫...
查看更多
武当武术
2018.12.14
武当武术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北省十堰市      武当武术的发源地在湖北武当山,其创始人是元末明初的武当道人张三丰。张三丰将《易经》和《道德经》的精髓与武术巧妙融为一体,创造了具有重要养生健身价值,以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为主体的武当武术。   武当武术具有鲜明的道家文化特征,是武功和养生方法的天然结合体,既具有深厚的传统武术文化底蕴,又含有精湛的科学道理。太极拳强调“先以心使身”而后再以“身从心”,形意拳讲究“用意不用力,意到气到,气到力达”,八卦掌要求...
查看更多
回族重刀武术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天津市      重刀系大刀的原称,它是京津一带的一种传统兵器,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天津市回族大刀成名于明成祖初年,相传燕王朱棣的一个金陵籍回族将领惯用一把60斤重的大刀征战,他随朱棣北伐平定天津,后举家迁至天津,于是有了津门曹氏大刀,代代相传。至近现代时,传人曹金藻阿訇的大刀已加重到160斤,成为一种健身器械。曹金藻还融合“北派少林”的长拳、桩功、散手与“西洋拳”、“秘宗艺”及祖传“十手拳”,独创了“七十二式连环套拳”,集南拳...
查看更多
沧州武术
2018.12.14
沧州武术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沧州市      沧州市地处河北东南部,东临渤海,南接齐鲁,北倚京津,号称京津南大门,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商贾云集之处、人犯流放之所,人们习练攻防格斗之术以求生存,因此武术盛行。据统计,沧州在明清时期出过武进士、武举人1937名,乾隆年间已成为华北一带的武术重镇。1992年,沧州被正式命名为全国首批“武术之乡”。   沧州武术历史悠久,“源于春秋,兴于明朝,盛于清代,清末民初甚为繁盛”。沧州的武术门派众多,有八极、劈挂...
查看更多
沧州武术(劈挂拳)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沧州市      劈挂拳发源于河北省沧州,明代中期已流行。民国年间马英图、郭长生两位武师对原来的劈挂拳进行了系统化整理。劈挂拳法速度快,劲力爆,招术严厉,变化莫测,注重攻防技击,讲求实用。劈挂拳的每个套路各具特点,主要套路有劈挂拳快套、慢套、青龙拳、挂拳、炮锤、飞虎拳、劈挂滚雷掌等,器械有苗刀、疯魔棍、劈挂刀、奇枪、青萍剑、行钩、双头蛇、戟等。沧州劈挂拳兼收通臂拳、八极拳等拳种所长,并引进了苗刀等优秀拳械,一招一式承载着中华文...
查看更多
沧州武术(燕青拳)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沧州市      流传于河北省沧州市,拳法中徒手、器械、单练、对练俱备,主要有迷踪拳架子、弹腿、迷踪拳一至六路、迷踪艺、十八翻等套路百余种。燕青拳具内家拳练精化气、弧形走转之势,又兼有外家拳的开张、劈打、舒展之态,更以其动作变化丰富而体态灵动,受到广大爱好者的喜爱。此拳刚柔相济,内外兼修,招式大开大合,有排山倒海之势,内藏杀机,专击人身之要害,往往一招半势能制敌于死地。燕青拳雄浑沉穆,巧拙相生,向为历代习武者所重,相传习练者有宋...
查看更多
沧州武术(孟村八极拳)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沧州市      八极拳全称“开门八极拳”,流行于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县孟村镇已有300年的历史。目前已传承十四代,传人遍布全国,远播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和港台地区。   八极拳法的拳械套路主要有八极架、八极拳、六大开、八大招、四郎宽拳、六肘头、太宗拳、太祖拳、华拳、飞虎拳、春秋刀、提柳刀、六合大枪、六合花枪、行者棒、八棍头、纯阳九宫剑等。拳械套路可单练,亦可对练。八极拳以六大开、八大招为技术核心,套路有八极小架、八极拳...
查看更多
沧州武术(六合拳)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泊头市      六合拳起源于沧州泊头,传自泊头红星八里庄曹振朋。据说,曹振朋得传于明朝万历末年(1620)侠士张明。   六合拳以六合为理论基础和技术核心。六合拳谱云: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东西南北上下为六合,拳法之基本理论讲,阴、阳、起、落、动、静协调配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这六合倘若运用自如劲力便可发于脚、撑于腿、冲于胯、拧于腰、送于肩、开于手称为六合劲。演练之时,心意...
查看更多
太极拳(杨氏太极拳)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永年县      永年县位于河北省南部,距邯郸市15公里。永年杨氏太极拳为清道光年间广府杨露禅所创,发源于永年县广府古城。此后永年县先后出现杨班侯、杨澄甫、杨振铭等三十多位大师级拳师,被尊为“太极圣地”。   杨露禅外出学艺18年,悟得各路拳术精髓,对太极、八卦等健身技艺尤有深刻的理解,他在陈氏老架的基础上创编出一百零八式的永年杨氏太极拳,回家后专职开馆教拳。此拳传承脉络清晰,历史上名人辈出,海内外广有习练者。杨氏太极拳现...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