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谷雨
搜索
邹德香
2018.11.15
邹德香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8年10月生,湖北省江陵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漆器髹饰技艺(楚式漆器髹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1961年随齐义柏学习漆器髹饰技艺。1985年受荆州博物馆之邀,成功复制《木雕动物座屏》等楚式漆木器。技艺精湛,尤以雕刻、髹漆为最,并总结出器物制作技巧和口诀。对器物的榫卯结构、色漆的炮制调和与纹饰的勾勒彩绘等均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长子邹传志随其学艺,现为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代表作有《蛇鸟座屏》《曾侯乙豆》和《虎座鸟架鼓》等,其中...
查看更多
张文年
2018.11.15
张文年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8年2月生,安徽省宣城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宣笔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出身于宣笔制作世家,自幼受家庭熏陶,随父张苏学艺,初攻修笔、装套,后学水盆,历三十余年,掌握了宣笔制作的全部技艺,尤其是在笔毫的脱脂、成形方面有独到建树。所制宣笔笔锋整齐,拢抱不散;无虚尖,无秃锋,无弯毛;笔头平顺,盖毛均匀;装套牢固,紧密无间,不破套;镶头套装光滑,不析缝,不破裂,杆正毫圆。现有水盆、修笔、制管、装套、刻字等弟子三十余人。家传长女张娟、子张...
查看更多
闫森林
2018.11.15
闫森林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2年11月生,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砚台制作技艺(贺兰砚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生长在制砚世家,从小跟随父亲闫子江学习贺兰砚制作技艺。从艺六十年间,继承了“闫家砚”的传统工艺和设计风格,主要以相石俏彩、因材施艺、精雕细刻、打磨精细、题材广泛为根基,充分利用原料自身的色彩分布、自然形状、大小薄厚,进行设计制作,达到图案相互衬托的艺术效果。代表作品有“葫芦”砚、“李白观瀑图”砚、“雄风贺兰”砚等,既清新典雅又苍劲...
查看更多
范广畴
2018.11.15
范广畴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6年9月生,江苏省靖江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装裱修复技艺(苏州书画装裱修复技艺)代表性传承人。1956年跟随苏裱名家谢根宝学艺。长期从事苏裱艺术和古旧书画修复工作。善于根据画作的风格特点构思装裱形式,技法娴熟干练,尤擅古旧书画修复装裱。对破旧污浊或发霉虫蛀的纸芯、绢芯画作,均能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修复得完好如初。先后为上海、天津、南京、长沙、南通等地博物馆修复古旧书画。1992年,受邀赴美讲学,颇受好评。2008年,被苏州博...
查看更多
徐建华
2018.11.15
徐建华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1年1月生,北京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装裱修复技艺(古字画装裱修复技艺)代表性传承人。1974年起在故宫从事古字画装裱修复工作,师从杨文彬。从业三十多年,为故宫和国内外其他文物单位修复了隋展子虔《游春图》、五代胡瓌《卓歇图》、宋马和之《唐风图》、明林良《雪景双雉图》和徐渭《芭蕉图》等众多书画作品和出土文物。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承担国家文物局和故宫博物院多项科研课题,发表多篇关于古字画装裱修复的文章。注重技艺传承和人才培养,授...
查看更多
杜伟生
2018.11.15
杜伟生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回族,1952年3月生,北京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装裱修复技艺(古籍修复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研究馆员。1974年进入国家图书馆,师从肖振邦、肖顺华学习古籍修复技术,后师从韩奎占、刘绍林、顾书强学习字画装裱修复技术。从业四十余年,全面掌握各种形式古籍装帧技术。在古籍修复中坚持“修旧如旧”原则,吸收使用书画装裱挖衬、镶衬、掏补等技术手段。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内外馆藏珍贵古籍修复工作,主持的“纸浆补书机”科研项目获文化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主持和参与编...
查看更多
汪学军
2018.11.15
汪学军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4年5月生,北京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装裱修复技艺(古籍修复技艺)代表性传承人。1982年进入中国书店,随父亲汪增仁从事古籍修复古书装订修补工作,同时跟随古籍修复技师赵树枫等人学习各种古籍修复技艺。参与元版《通鉴纪事本末》、明版《李氏藏书·续藏书》、清康熙殿版《幸鲁盛典》等众多古籍的修复工作,手法娴熟,技术规范,“修旧如旧”。注重技艺传承,多次举办古籍修复技艺培训班,与其他技师共同培养学徒徐晓静。
查看更多
岑国和
2018.11.15
岑国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6年1月生,浙江省舟山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统木船制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传统木船制造技师。出身于普陀造船世家,17岁时跟父亲学习造船。21岁时,开始独立造船。创办浙江岑家木船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形成一个集古帆船科、教、研、产于一体的国和木船技艺馆。2018年获得阿联酋沙迦国际文化遗产奖“最佳文化遗产实践奖”。几十年来,不断招收青年学徒,吸纳新力量,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已授徒三十余人。这些学徒均可自行独立造船,约有十人从事该...
查看更多
次仁
2018.11.15
次仁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藏族,1956年5月生,西藏自治区尼木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藏香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藏香制作技师。早年因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将藏香制作作为副业来维持家用,到附近制作藏香的老艺人家学习藏香,老艺人毫不保留地将配置技术传授给了他。通过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制作的藏香品质优良,很快也能同老艺人制做的藏香一并销往市场。毫不保留地将技术传给前来拜师学艺的人,先后带了六名弟子,其中包括他的三个儿子。这几个徒弟都能独立制作藏香。
查看更多
波空论
2018.11.15
波空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傣族,1948年1月生,云南省景洪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贝叶经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贝叶经制作技师。12岁时入本村曼降佛寺为僧,学习傣文。13岁跟佛爷波拉叫学习贝叶经的制作,14岁掌握贝叶经制作工艺,17岁还俗。从业五十余年间,全面熟练掌握新老傣文及贝叶经制作的选材、修整、蒸煮、晒压、刻写、装订等全部工艺。制作贝叶经技艺精湛、选料精细、工艺精美,不易变形、虫蛀,刻写的经文字迹工整,美观大方,深受当地傣族群众喜爱,在当地有着较高的知名度。2...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