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5   星期四   农历四月十八   立夏 立夏
搜索
让文化遗产的历史光芒继续辉耀未来——两会代表委员聚焦文化遗产工作
专题报道
    日前,《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一系列电视节目持续火爆,它们以新颖、独特的方式对话历史,展示文物背后的中国精神、中国审美和中国价值,让观众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无穷魅力。文化遗产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因此,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传承、发展问题,也是今年两会代表、委员集中热议的话题。     探索符合国情...
查看更多
世界最长英雄史诗《格萨尔》抢救保护取得重大成果
要闻
  记者2018年3月11日从西藏自治区社科院获悉,世界最长英雄史诗《格萨尔》的抢救保护工作取得重大成果,4部民间艺人独家说唱本正式出版发行。  本次出版发行的4部说唱本分别为《悉域狗宗》《亭岭之战》《北方绵羊宗》和《卡戎金字宗》。至此,这一系列丛书已完成14部。  《格萨尔民间艺人独家说唱本》丛书于2009年启动,全书共计400余万字,计划收录14位国家级、自治区级民间艺人的20部独家说唱故事。  出版发行的独家说唱故事具有较为重大的人文社科意义。其中很...
查看更多
“活”起来:让文化遗产走进生活
专题报道
  传统织造技艺竞技活动吸引了众多年轻观众(摄影:陈曦)  江西赣州龙南县的祭茶大典上舞龙队在茶园内舞龙(摄影:陈曦)     融入时代 融入生活     不可移动文物76万余处,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87万项,地方戏曲剧种348个,革命遗址3.3万多处,抗战文物保护单位2194处,列入《世界...
查看更多
雒树刚谈文化遗产保护:既要保护好又要活起来——文化部部长雒树刚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四次全会后就文化...
重要论述
查看更多
雒树刚谈文化遗产保护:既要保护好又要活起来
要闻
2018年3月13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四次全会后人民大会堂北大厅“部长通道”上,文化部部长雒树刚就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雒树刚表示,做好文化遗产工作,核心就是围绕“保护、利用”这四个字,文化文物部门要进一步落实好自己的责任,使我们的文化遗产,既要保护好又要活起来。 2018年3月13日,在“部长通道”上,文化部部长雒树刚就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视频时长约12分17秒...
查看更多
1分钟知非遗事·非遗半月报第4期
要闻
“非遗半月报”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在2018年推出的资讯类新专题。在这里,您可以通过1分钟阅读,快速了解半月来国内外有关非遗保护的重要新闻事件。最新非遗动态,我们为您梳理。 第4期:2018年2月26日—3月11日 本期信息一览: ▲ 辽宁举办“逛大展·看大戏·过大年”新春文化展示展演活动 ▲ 湖南召开非遗传播工作座谈会 ▲ 2018年马街书会在河南宝丰举行...
查看更多
全国人大代表李树建:坚定文化自信和文化立场 在戏剧舞台上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专题报道
    “十多年来,我们带着原创豫剧《程婴救孤》、《清风亭》出访了27个国家和地区,所到之处,当地观众热情如潮,赞不绝口。记得有一次,我们在美国洛杉矶好莱坞杜比大剧院演出时,观众们看懂了,时而掌声雷动,时而泪如泉涌。演出结束后,一位观众眼含热泪握住我的手说,‘你讲了一个很好的中国故事,你牺牲了你的儿子救了我们的儿子,救了全国的儿子’。这充分说明,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更加坚定文化自信和文化立场,才能...
查看更多
全国人大代表韩再芬:让传统戏曲文化基因根植国人心中
专题报道
    全国人大代表韩再芬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     “从事传统戏曲工作这么多年,我认为想要更好推广,最重要是我们自身得努力拿出好作品,让青年人爱上传统戏曲。”全国人大代表、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在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传统戏曲文化在深耕细作的同时,也要顺应潮流,希望能让带有中国基因的传统文化,根植在所有人心中。  弘扬传统文化一直是多年来不变的话题。作为传统地方戏曲“承上启下”的重要传人之一,韩再芬认为当下“坚守和守护尤为重要”,不然就容易出现严重的...
查看更多
全国政协委员冯远征:戏曲进校园需要专业的师资力量
专题报道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演员冯远征(摄影:卢冠琼)根据中宣部、教育部、财政部、文化部出台的《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2018年,争取实现全国所有大中小学每个学生每年免费欣赏1场优秀戏曲演出;2020年,戏曲进校园实现常态化、机制化、普及化,基本实现全覆盖。 经过多年实践,中国戏曲教育走上了“快车道”。这条路,需要的不仅是情怀,更是实实在在的支持与保障。 在冯远征看来,戏曲进校园不是长篇大论的理论灌输,而是针对当代学生的兴趣点进行深入浅出的教授。 “我曾接触过...
查看更多
因类制宜 精准施策——曲艺保护的江西实践
论坛
江西,春秋属吴地,战国属楚地,秦为九江郡,汉为豫章郡。宋代以来,江西人文蔚起、名人辈出,可谓“名家巨擘贤材荟萃,鼎钟野瑟相激百世”。赣鄱文化蕴含着书院文化、陶瓷文化、稻作文化、茶叶文化、药业文化、矿冶文化、堪舆文化、商帮文化、宗教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作为文化资源大省,江西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70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560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36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478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2个...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