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搜索
沱江船工号子或成“纤夫绝唱” 69岁老人寻第八代传承人
专题报道
   经过30多年努力,《沱江船工号子》有了今天。(郭建辉摄)   4月12日,一位老人一早就来到位于四川省内江市城区的景观湖泊——“甜城湖”,望着湖边“沱江船工号子“的雕塑不愿离去。他说,塑像落成10余天就来了4次,雕塑上刻着他的姓名“沱江船工号子代表性传承人李远辉”,旁边的文字介绍也由他撰写。   而让李远辉感到担忧的是,自己已经69岁了仍没有找到“传承人”,前年虽然通过一些媒体在寻找,但至今无一人“响应”。他说,一定要让“沱江船工号子”传承下去...
查看更多
民间故事讲述且慢“舞台化”
论坛
    近年来随着影视网络等媒体的冲击,民间故事作为口头传统的一个重要类型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其表现为:传统民间故事的讲述边缘化、断层化甚至于消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民间故事的单一表达方式导致其娱乐功能不能满足多媒体时代的需求,因而难以为当代的听众所接受。       如何解决这样一个问题?许多故事讲述者、民间文化学者和听众们都在积极思考并着力摸索实践着。这几类人当中,故事讲述者(特别是被命名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故事讲述者)由于处在民间文化“第一线”的位置...
查看更多
峨边彝族服饰:一针一线都是传承
专题报道
 李扬枝正在绣头帕    一提起彝族服饰,很多人会想到美丽的“绣娘”,她们绣得专业,懂得市场化运作,然而在峨边彝族自治县的很多村落,几乎每家每户也有这样一位“绣娘”,她们不懂买卖,她们绣的衣服只为家人。以前,她们可能是母亲、是少女,但现在,她们这个群体越来越少了,还在坚持绣的人,每个村也就那么几个。   变化:1件衣服绣几年的时代过去了   村民们都说,李扬枝(音译)是村里最会刺绣的人,而她却说,凡是彝族妇女都会绣,只是现在很多人都不愿意再做这件事了...
查看更多
少数民族戏剧的保护和传承:“老问题”与“新难点”
专题报道
  少数民族戏剧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如何加强少数民族戏剧的保护和传承,培养少数民族戏剧创作人才,是当下一个迫切任务。4月15日,全国政协京昆室组织部分委员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戏剧创作培训班”学员座谈,听取了来自藏族、彝族、蒙古族、瑶族、壮族、傣族等多位学员的汇报并与他们互动交流,听取情况,共同研讨问题。全国政协副主席、京昆室主任卢展工出席座谈会。   “老问题”:人才、资金、剧场   藏族青年李加东周是目前青海省唯一的藏剧团———青海省藏剧团的编剧,他向大家...
查看更多
“非遗”保护与艺术人类学的作为
论坛
  【核心提示】艺术人类学研究虽同样以艺术形式的表层为起点,但更注重对艺术主体的深层意义、社会结构和审美心理等问题的探寻,从而总结人类性灵之美的规律,是艺术人类学的终极目标。从形式到内容、从符号到内蕴的研究过程,即从能指到所指的求索过程,是艺术人类学研究的最终落脚点。   艺术人类学作为近年来国内迅速发展的人文学科之一,不仅在艺术研究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学科支持,而且在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中,与其他相关学科一起,正扎实、稳步地推进对各地、各民族传...
查看更多
斯塔多吉:最年轻的“边坝格萨尔说唱”传承人
人物
《格萨尔》说唱艺人斯塔多吉   24岁的斯塔多吉面容黝黑、棱角分明。他是西藏目前最年轻的《格萨尔》传唱艺人。   缘   藏族史诗《格萨尔》是世上最长的史诗之一,讲述了传说中的藏族英雄格萨尔王降妖伏魔、造福百姓的故事,被誉为“东方的荷马史诗”。2009年,《格萨尔》成功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斯塔多吉出生在西藏昌都地区边坝县一个普通牧民家庭,自幼与母亲相依为命,头顶蓝天,脚踏绿草,以放牧为生。11岁那年,一场奇异的梦境,改变了他的人生...
查看更多
白面具藏戏传承人欧洛巡巴:跳起藏戏送吉祥
人物
   非遗传承人欧洛巡巴在讲述自己演唱藏戏的故事。   藏戏的藏语名叫“阿吉拉姆”,意思是“仙女姐妹”。藏戏原系广场剧,只有一鼓一钹伴奏,别无其他乐器。经过不断发展完善,藏戏在十七世纪以后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系统完整的艺术形式,称为中国戏曲中的一个特有的剧种,并在藏区广为流传,深受藏族同胞的喜爱。在几百年的流传过程中,藏戏先后出现了许多传统剧目,至今久演不衰的有著名的“八大藏戏”。   和平解放前,每逢雪顿节,各地的藏戏班子需要到拉萨来支差,为当时的西...
查看更多
《格萨尔》保护35年:咏唱那流传千年的故事
专题报道
    改变“东方无史诗”偏见     据次仁平措回忆,上世纪80年代,《格萨尔》领导小组及抢救办公室派专人到史诗流传广泛的那曲、昌都等地区,进行民间艺人普查,搜集整理旧版本以及有关传说、实物等抢救性工作。     30多年来,西藏在《格萨尔》保护和研究上取得了大量成果。     史诗保护工作者先后共寻访能说唱10部以上史诗的艺人57名。根据“择优择缺”原则和“优先为老艺人录音”的指导思想,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录音工作。截至目前,已录制100多部艺人说唱本...
查看更多
丝绸之路经济带非遗推广行动等在京启动
其他新闻
  4月18日,“一带一路”文化传播与经济发展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会上,丝绸之路经济带非遗推广专项行动、丝路讲坛、《一带一路言论集》、丝路云·“一带一路”动态数据库、“丝绸之路经济带西行之旅生态工程”等多项旨在推动“一带一路”沿线人文交流的项目宣告启动。     国务院新闻办原副主任杨正泉、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张国祚、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贾文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刘建兴等出席了新闻发布会。     据介绍,“丝绸之路经济带非遗推...
查看更多
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公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的公告
通知公告
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已于2014年11月由国务院正式公布。按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令第39号)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应当确定保护单位;项目保护单位需有该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或相对完整的资料,有实施项目保护计划的能力以及开展传承、展示活动的场所和条件;认定后的项目保护单位应在当地文化行政部门的指导下,积极履行项目保护和传承的各项职责,并接受社会各界...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