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10-04 星期六 农历八月十三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1209)
机构
(24)
政策
(428)
资讯
(11622)
清单
(12139)
资源
(3158)
学术
(2372)
百科
(148)
其他
(129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羌族神秘乐器羌笛的制作和演奏
2009.05.13
羌族神秘乐器羌笛的制作和演奏
专题报道
羌族神秘乐器羌笛的制作和演奏赵亚辉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 这几乎是每个中国人都知道的诗篇,羌笛这种乐器也因此而闻名于世。陈海元用鼓腮换气法吹奏羌笛 几千年过去了,羌笛还是那种羌笛,乐曲还是那种乐曲,只是会制作、会演奏它的行家却越来越少,现在加起来一共不超过10个人。 在我国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羌笛的演奏和制作技艺正是其中之一。两位大师带着一个徒弟一起演奏羌笛 这一次我在重走西北角的路上,在川西北的茂县,有幸...
查看更多
抬工号子唱响仁寿古韵
2009.05.13
抬工号子唱响仁寿古韵
专题报道
抬工号子唱响仁寿古韵 谈及船工号子,大家不陌生。而提到抬工号子,恐怕很多人会茫然。在仁寿县,就有这样一项省级“非遗”项目――抬工号子。为了揭开抬工号子的神秘面纱,近日,记者走进仁寿,一探抬工号子的“前世今生”。 历史溯源 “不唱号子路难行” 仁寿属丘陵地带,因为以前没有大道,人们只能通过山间小道交通往来。当地人也没有用牲口驮运货物的习惯,重物都靠肩挑背磨,人工搬运。遇上重物难移,就产生多人合作,靠肩抬,形成抬工队伍。“前辈古...
查看更多
羌寨文化,不会成为绝唱
2009.05.12
羌寨文化,不会成为绝唱
其他新闻
羌寨文化,不会成为绝唱 萝卜寨的羌族妇女在家绣羌绣为新寨开寨做准备登上前往新家的客车,父亲整理着孩子的羌族服装 档案 地震中,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轰然倒塌,805件馆藏文物全部被埋;永平堡石砌古城墙、营盘山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石棺葬、无影塔等无不遭到毁灭性破坏;大量研究羌族文化的知名专家也在地震中遇难……绵阳市文物局局长王锡鉴等专家,在地震灾区羌族文化抢救和保护座谈会上,发出了呐喊:再不紧急抢救,羌族文化恐将成为千古绝唱! “吉娜”,羌族传说中最美...
查看更多
灾区纪行:北川妇女学羌绣 灾后谋生有新路
2009.05.12
灾区纪行:北川妇女学羌绣 灾后谋生有新路
其他新闻
灾区纪行:北川妇女学羌绣 灾后谋生有新路 地震一周年前夕,在北川县擂鼓镇的板房区,四十三岁的羌族妇女李银群和儿媳坐在门口专心地刺绣,这是当地独具特色的“羌绣”。 李银群正在绣的是一幅“富贵牡丹”,已经绣了三四天,还需一两天才能完工,她儿媳正在绣一面带“羌”字的锦旗,准备送给援建他们的山东建设者,“这种带字的难绣得多,要差不多十天”,儿媳边说边起身向记者展示,“这种锦旗一幅能挣一百二十块,那种牡丹一幅五十。” 粗略估算,靠刺绣她们每人每月能有四五...
查看更多
北川羌绣已成“自救”首选产业
2009.05.12
北川羌绣已成“自救”首选产业
其他新闻
北川羌绣已成“自救”首选产业 在北川,没有哪个地方比吉娜羌寨更能引人关注。无论是精神还是文化,这里都是一面重建的旗帜。 5月7日下午三点左右,北川羌绣培训室内,几位年轻的姑娘忙不停地飞针走线,姜春红今年27岁,高中毕业后一直在外打工,地震后为了照顾家里,她第一个办起了羌绣培训、展览、销售一条龙的产业,而陈莉则是她特意请来的培训老师。“从前大家都是随便绣,布料、工艺都不讲究,现在不一样了,要做出羌绣的文化味来。”这边几个姑娘忙着绣,那边...
查看更多
千年古羌寨,在原生态与现代化冲突中涅槃
2009.05.12
千年古羌寨,在原生态与现代化冲突中涅槃
专题报道
千年古羌寨,在原生态与现代化冲突中涅槃 “萝卜寨不恢复原貌,就是死路一条!”当汶川雁门乡的萝卜寨村支书马前国表达这个愿望时,前来现场勘察的规划专家未置可否,“如果再按照老羌寨的结构来修复老萝卜寨,是需要慎重考虑的。为了能抗震,老萝卜寨只能有选择地复制。”另一方面,新建的萝卜寨采用了钢筋和混凝土等现代化的建材,目的就是增强抗震能力,但寨民们却普遍持反对态度。汶川地震将这个千年古羌寨全部震塌,使这个羌文化的标本突然失去。该如何抢救挖掘羌文化这个非物资...
查看更多
汶川大地震周年纪念:北川羌文化的“草根坚持”
2009.05.12
汶川大地震周年纪念:北川羌文化的“草根坚持”
其他新闻
汶川大地震周年纪念:北川羌文化的“草根坚持”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一场大地震,令羌族及羌文化成为举世关注的话题。 作为中国唯一羌族自治县,北川在地震中遭受重创。特别是羌族博物馆等场馆的倒塌、数十位羌文化研究者、诗人及羌族民间艺术传人的遇难,令人叹息。 然而,就如同星火可以燎原,在北川,一批立志于文化保护的人在这块破碎的土地上苦苦坚守。 舞者王官全:羌文化的土壤在北川 在北川擂鼓镇板房区的文化中心再次见到王官全时,相比两月前...
查看更多
古老的羌族将重新焕发生机
2009.05.12
古老的羌族将重新焕发生机
论坛
古老的羌族将重新焕发生机 中共中央党校文史部教授 徐平 2008年5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汶川大地震。在映秀到北川这条断裂带上,地震重灾区和羌族聚居区完全重合在一起,本来就人数不多的古老羌族一下子损失了近1/10的人口,羌族祖祖辈辈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的成果也在瞬间化为乌有。在国家、社会和对口援助省市的大力帮助下,灾区羌族人民开展了顽强的抗震救灾,生产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恢复,但无论是物质文化的重建,还是精神文化的重建,道路都将是十分漫长的...
查看更多
最后的释比
2009.05.12
最后的释比
专题报道
一个释比就是一部羌族史。或许,即使没有地震,已经消逝的释比和日益稀少的继承人,也正在使羌人的文化和记忆,一环环地断掉。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5·12汶川大地震在其中还是起了很大的加速作用。谨以此文献给震后幸存的羌人,献给羌人中―― 最 后 的 释 比 释比“下油锅” 余茂智 摄 羌族有一首流传千年的诗歌《择吉波格》,诗中唤做择吉波格的男子,智勇双全、仁义并重。而学习如何成为一名释比是他融会贯通、成为全才的最后一道关卡。释比在羌人心中就有着这样超...
查看更多
重返萝卜寨,见证新生活
2009.05.12
重返萝卜寨,见证新生活
其他新闻
重返萝卜寨,见证新生活 “我是萝卜寨的!”一个小男孩朝我的镜头竖起大拇指说。一年过去了,地震给孩子们带来的惊恐慢慢淡去。 地震后萝卜寨第一次“巨变”,是全寨羌族妇女重新拾起羌绣。 2008年5月21日,余震不断,从汶川县城通往雁门乡萝卜寨的道路已经中断。在成都军区某团班长舒兵的引领下,我和两位同行从317国道徒步进入萝卜寨。作为震后第一批进入萝卜寨的记者,我们见证了当地人的团结坚强。 时隔一年,灾难的记忆在日渐模糊,萝卜寨人在重建家园中付出和...
查看更多
1
2374
2375
2376
2377
2378
3121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