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0753)
机构
(24)
政策
(424)
资讯
(11414)
清单
(12138)
资源
(2936)
学术
(2360)
百科
(148)
其他
(128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苗族姊妹节
2018.12.14
苗族姊妹节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台江县 台江苗族姊妹节是台江县老屯、施洞一带苗族人民的一个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举行。届时苗族青年男女穿上节日的盛装,聚集于榕江、杨家、偏寨,欢度这个极富民族特色的传统佳节。台江苗族姊妹节苗语叫“浓嘎良”,它以青年妇女为中心,以展示歌舞、服饰、游方,吃姊妹饭和青年男女交换信物为主要活动内容,节日规模较大,内容丰富独特。 苗族姊妹节历史悠久,作为一种民俗、婚恋、社交方式传承至今。吃姊妹饭是这个节日...
查看更多
布依族查白歌节
2018.12.14
布依族查白歌节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 布依族主要聚居在贵州省。查白歌节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一日在贵州顶效镇查白村举行。它源于布依族口传民间故事《查郎与白妹》。相传古时候,查白场(原名虎场坝)的查郎救了白妹的命,两人遂成为情深意长的伴侣。白岩寨头人野山猫为抢夺白妹,害死了查郎。白妹放火烧死野山猫,自己也投入火海殉情,与查郎一同变成白仙鹤比翼双飞,飞上九天,成为紫云歌仙。人们为了纪念这对忠贞的夫妇,就将查郎和白妹的姓连在一起,把虎场坝改名为“查白场”,将六月二...
查看更多
水族端节
2018.12.14
水族端节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 水族主要聚居在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端节是水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依据水族典籍水书、水历的规定,端节在水族历法年底、岁首的谷熟时节举行,以庆贺丰收、辞旧迎新,节期正对应农历的八月至十月。 端节以亥日为主干推算过节日期,过节批次多,古代分9批,今分7批,首尾间隔约五十来天,保留着水族古代氏族部落庆谷熟、过新年的遗风。 端节主要活动为祭祀和赛马。“除夕”与“初一”相连的两顿...
查看更多
苗族鼓藏节
2018.12.14
苗族鼓藏节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苗族鼓藏节,苗语称为“努纽”(nexniel),也称“吃鼓藏”“吃牯脏”和“吃牯藏的节”。世居在都柳江两岸、月亮山区的绝大部分苗族民众都有过鼓藏节的习俗。都柳江苗族鼓藏节是每十三年举行一次的隆重的祭祖仪式,贵州省榕江县是其代表性流布区域之一。都柳江的苗族人认为,祖先居住在遥远的东方,只有敲击木鼓才能将他们召唤前来。所以,木鼓自始至终贯穿鼓藏节习俗活动,包括“接鼓”“醒鼓”(也称“翻鼓”)“凿鼓”“换鼓”“送鼓”等一系列仪式。 “鼓藏头”作为鼓藏节的组织者...
查看更多
苗族鼓藏节
2018.12.14
苗族鼓藏节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雷山县 雷山县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南部,是苗族历次大迁徙后的主要聚集地之一。据《苗族古歌》载,鼓藏节在先秦以前夏王朝时期的古三苗国就已经有了。三苗国在与夏王朝的战争中解体,苗族在往西南迁徙过程中仍然过鼓藏节。苗族迁到雷公山地区定居后,鼓藏节更为盛行。鼓藏节,苗语称“牯哝江略”,意为鼓社节,即以血缘宗族为单位的祭鼓活动。鼓藏节的来历在苗族经典《苗族古歌》里有记,说的是人类祖先姜央过鼓藏节是为了祭祀创世的蝴蝶...
查看更多
羌族瓦尔俄足节
2018.12.14
羌族瓦尔俄足节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羌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自称尔玛人,因依山而居,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主要聚居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地处茂县北部的曲谷乡西湖寨、河西村千百年来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习俗,为祭祀天上的歌舞女神莎朗姐,每年农历五月初五都要举行“瓦尔俄足”活动,汉语俗称“歌仙节”或“领歌节”。因是羌族女性为主要角色的习俗活动,当地人又称之为“妇女节”。 瓦尔俄足的活动程序主要有:1.“瓦尔俄足”前夜的活...
查看更多
毛南族肥套
2018.12.14
毛南族肥套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 “肥套”是毛南族还愿等活动的总称,盛行于明清之际,初为毛南族借助傩祭祀天地自然万物的仪式,在传承过程中融合毛南族口头文学、山歌、戏剧、舞蹈、音乐、打击乐等艺术元素成为内容丰富的民俗活动。其歌、舞、乐、戏等艺术形式承载着毛南人祈求民族生生不息、冀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它既是毛南族发展的历史见证,又是毛南族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 毛南族肥套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其主要表现形式有...
查看更多
仫佬族依饭节
2018.12.14
仫佬族依饭节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 仫佬族主要聚居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称“伶”和“谨”。依饭节是仫佬族特有的传统节日,带有强烈的感恩和祝愿色彩。依饭节又称“喜乐愿”、“依饭公爷”,意为“向祖先还愿”。 关于依饭节的来历,有两种传说。其一,传说仫佬族始祖因犯罪坐牢期间,得到守监梁、吴二人同情而趁深夜放出始祖。但当晚一片漆黑,又有追兵在后。危难关头忽见一白衣姑娘,牵白马前来相救。始祖骑马腾空而去脱离险境。始祖发迹后不忘梁...
查看更多
壮族蚂虫另节
2018.12.14
壮族蚂虫另节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 壮族蚂虫另(虫字旁加另)节主要流行于广西西北部红水河流域境内,因壮族把青蛙称“蚂虫另(虫字旁加另)”而得名。传说掌管风雨的不是龙王,而是蚂虫另(虫字旁加另)女神。红水河沿岸壮族村寨通过祭祀蚂虫另(虫字旁加另),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所以,每当春节到来之时,这里的壮乡村寨的人们便自发到蚂虫另(虫字旁加另)亭(社亭)周围举行隆重热烈的蚂拐虫另(虫字旁加另)歌会。蚂虫另(虫字旁加另)节期一般从大...
查看更多
瑶族盘王节
2018.12.14
瑶族盘王节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 瑶族盘王节源自农历十月十六日的盘王节歌会。每逢这天,瑶民便汇聚一起,载歌载舞,纪念盘王,并逐渐发展为盘王节。今天的盘王节已逐步发展为庆祝丰收的联谊会。青年男女则借此机会以歌道情,寻觅佳偶。 过山瑶的“盘王节”,又称“还盘王愿”,有单家独户举行的,也有全村人举行的。盘王节的限期包括三天三夜和七天七夜两种,其仪式主要分两大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是“请圣、排位、上光、招禾、还愿、谢圣”,整个仪式中唢呐乐...
查看更多
1
1253
1254
1255
1256
1257
307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