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5   星期一   农历四月初八   谷雨 谷雨
搜索
专题报道
吴润达和他的蒙古族皮靴 挖云子 穿针引线契云子 制作皮靴的工具   吴润达师傅家五代祖传,老人现在71岁,在15岁时就和父亲学习做靴子。吴师傅坦言,制作一双靴子约半个月时间,出售约一千五百块一双,费力费时,销售也不好,现在没有徒弟,他悲观的认为这门手艺将失传。记者不是第一个采访吴润达的人,相信也不是最后一个。   71岁的吴润达站在马路边,手里拿了一双亲手制作的蒙古族皮靴。“看到这双靴子,你就知道要找的人是我了。”吴润达知道自己吸...
查看更多
人物
柏德元正在展示金漆镶嵌工艺中彩绘的描金技艺   15岁入行漆艺的柏德元,与“漆活”打了一辈子交道。     他是清宫造办处第四代传人王珍大师的关门弟子。在师父的指导下,他不仅恢复了始于宋代后失传多年的金漆镶嵌“四大断”技艺,还研发出雕填类断纹产品,填补了国内漆器工艺的技术空白。     在北京工艺美术行业中,大家都评价他是“行业里的虫”——从学徒工做起,干过工会组长、生产班长、调度员、副厂长、厂长,直到今天成为北京金漆镶嵌责任有限公司董事长,他干遍...
查看更多
论坛
  徽州大地,山川秀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古以来名人辈出。在这特殊的地域文化中孕育出的徽州文化各艺术门类里,雕刻文化独树一帜,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徽派雕刻艺术成为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徽文化浓厚的积淀分不开的,它是在古徽州雄厚的文化基础上产生、变化、发展起来的,与徽州的自然环境、科学技术、经济体制、社会组成、宗教伦理、文化思想等因素组合成相关矩阵,并在各种因素的交叉作用下,形成徽派雕刻独特的艺术风格。   明清两代,徽商崛起,刺激了雕刻...
查看更多
部级
文化部关于公布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广播电视局,各计划单列市文化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为有效保护和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鼓励和支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传播活动,按照《文化部办公厅关于推荐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
查看更多
人物
拿起绣针,阿加汗比任何时候都快乐。 钟欣 摄    唧唧复唧唧,“绣娘”当户织。8月中旬,在哈密皇室第七代刺绣传承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阿加汗·赛买提家的工厂里,绣花机上几十个绣花针一起上下跳动,一连串的声音整齐又规律。随着有节奏的声音,几十幅刺绣花样渐渐成型,丰富、饱满起来。而这些机器所绣的图样,正是64岁的阿加汗所设计的。   度过十余年“空白期”的传承人   阿加汗生在“刺绣世家”,天生就和刺...
查看更多
人物
 葡萄少女肖像(刺绣) 姚惠芬   苏州新梦——园林组画之虎丘(刺绣) 姚惠芬     苏绣作为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发展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它发源于苏州吴县一带,是苏州地区刺绣产品的总称,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苏绣是江南的一个象征,亦是苏州的缩影。明代的苏州,城内城外,家家养蚕,户户刺绣,可谓当时最寻常的景象。正德年间的文渊大学士王鏊在《姑苏志》中讲述:“精细、雅洁称苏州绣。”至清代,苏州绣庄林立...
查看更多
人物
张锠工作照 丝绸之路(高35cm)  张锠   张锠的作品取材已不再是单纯的四大名著、肖像、人物或者民俗生活,正在发生的社会变迁更多地进入了他的艺术视野,反映新人、新事、新风貌已经是他创作中的自觉追求。说到中国的彩塑艺术,“泥人张”无疑是最为闪亮的金字招牌之一。它创始于清代道光年间,至今已有170余年的历史。自鼻祖张明山开始,“泥人张”历经六代的传承与发展,以其造型生动传神、用色简雅明快、原料讲究、所塑人物栩栩如生,在我国的文化艺术史上占有极其重...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2016年8月,《燕京八绝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展。令人称奇的是,现场为观众们演示技艺的,无一例外都是不足二十岁的年轻人。他们可不是拜在民间艺人门下的徒子徒孙,近年来,非遗老手艺也有了经过“官方认证”的“科班”学子。近几年,为了抢救历史文化遗产,北京市工艺美术高级技工学校、北京轻工技师学院、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相继开办并恢复了景泰蓝、花丝镶嵌、玉雕、雕漆、京绣五个传统专业,探索建立了“工学一体,校企合作”的新型培养模式。   职校能培养出非遗传承人吗?非遗...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仁庆苏布德(中)三姐妹均为鄂尔多斯蒙古族服饰传承人。 鄂尔多斯民间艺人表演的蒙古族古老的宫廷歌曲《古如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任青道尔吉是鄂尔多斯市四胡制作技艺传承人。四胡是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古老传统乐器之一。 鄂尔多斯刺绣传承人姚凤琴一针一线妙手生花。 民间艺人表演的蒙古族古老的宗教舞蹈《查玛舞》,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鄂尔多斯历史悠久,文化资源独特。这片古老的土地北有黄河、阴山之天险,西有贺兰山之屏障,自...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8月30日至9月2日,由文化部非遗司主办,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和培训中心共同承办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培训班”在北京举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是文化部2015年启动的一项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掌握的丰富知识和精湛技艺进行全面、完整记录的工程,对保存非遗资料、促进非遗传承、加快非遗研究与保护有着重大意义。“十二五”期间,文化部通过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318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实施了抢...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