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6 星期二 农历四月初九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5424)
机构
(2)
政策
(45)
资讯
(2992)
清单
(1101)
资源
(441)
学术
(687)
百科
(0)
其他
(15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洛川蹩鼓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陕西省洛川县 洛川蹩鼓主要流传于陕西省洛川县
黄
章、永乡、旧县等乡村,为延安著名的“三鼓”(胸鼓、腰鼓、蹩鼓)之一,陕西方言称“蹦跳”为“蹩”,此舞以蹦跳为特征,故称“蹩鼓”。 洛川为战国时秦、晋、魏争夺之地,传说蹩鼓即由军阵演变而来,其后通过与当地民间祭祀祈雨活动结合而流传至今。
黄
章乡已确知的蹩鼓表演传承者已达六代之久。 洛川蹩鼓表演者均为男性,表演时头包战巾、背插战旗、腰系战裙、腿扎裹带,或挎鼓,或持锣...
查看更多
安塞腰鼓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陕西省安塞县 安塞腰鼓历史悠久,但产生形成的具体时代至今已难考证。以鼓报警,以鼓助威,以鼓告急,以鼓为乐,这些都是安塞腰鼓的功能。安塞腰鼓分文鼓与武鼓两种,文鼓以扭为主,重扭轻打;武鼓以打为主,重打轻扭。 安塞腰鼓快放快收,变化神速,自然大方,欢快流畅,刚柔并济,屈伸自如,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将舞蹈、武术、体操、打击乐、吹奏乐、民歌等融为一体,使自身从内容到形式更加丰富,更具观赏性、娱乐性。 安塞腰鼓是
黄
河文化...
查看更多
永新盾牌舞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西省永新县 江西省永新县地处赣西南,位于罗霄山脉中段。盾牌舞是流传在永新的一种民间舞蹈。据永新县志和南塘村吴氏族谱记载,盾牌在明朝就可“供习武防身用”,由此演化出的盾牌舞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盾牌舞主要表现两军对垒破阵、相互攻守拼战的场面,由男子集体表演,两铁叉手与众多(8个以上)牌丁伴着滚、打、桩、躲的一系列动作,组成四角阵、一字长蛇阵、八字阵、
黄
蜂阵、搭牌、龙门阵、荷包阵、打花牌等八个阵式。阵式布局巧妙严...
查看更多
高跷(海城高跷)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辽宁省海城市 高跷也叫“高跷秧歌”,是一种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的民间舞蹈,因舞蹈时多双脚踩踏木跷而得名。高跷历史久远,源于古代百戏中的一种技术表演,北魏时即有踩高跷的石刻画像;高跷一般以舞队的形式表演,舞队人数十多人至数十人不等;大多舞者扮演某个古代神话或历史故事中的角色形象,服饰多模仿戏曲行头;常用道具有扇子、手绢、木棍、刀枪等;表演形式有“踩街”和“撂场”两种,撂场有舞队体边舞边走各种队形图案的“大场”和两三人表演的“小...
查看更多
高跷(高跷走兽)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稷山县 高跷也叫“高跷秧歌”,是一种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的民间舞蹈,因舞蹈时多双脚踩踏木跷而得名。高跷历史久远,源于古代百戏中的一种技术表演,北魏时即有踩高跷的石刻画像;高跷一般以舞队的形式表演,舞队人数十多人至数十人不等;大多舞者扮演某个古代神话或历史故事中的角色形象,服饰多模仿戏曲行头;常用道具有扇子、手绢、木棍、刀枪等;表演形式有“踩街”和“撂场”两种,撂场有舞队体边舞边走各种队形图案的“大场”和两三人表演的“小...
查看更多
英歌(普宁英歌)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揭阳市 英歌,又称“鹰歌”、“鹦哥”、“唱英歌”或“秧歌”,是一种融舞蹈、南拳套路、戏曲演技于一体的民间广场舞蹈,表演气势豪壮,气氛浓烈,流传于广东、福建等地,由男子表演,有歌颂英雄的含义。相传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来源多解释为当地民众尚武习俗的变体或搬演《水浒传》故事。英歌一般在逢年过节期间演出,舞者多为双数,少则12人,多至108人,每人手执一对彩色木棒,配合锣鼓点和吆喝,挥动双棒交错翻转叩击,边走边舞;演出分为...
查看更多
傩舞(跳五猖)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傩舞(跳五猖)是以纪念治水英雄张渤为主要内容的具有祭祀礼仪性质的传统舞蹈,主要流布于安徽省郎溪县北梅渚镇的周家、桃园、定埠等行政村及与之相连的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县(现高淳区)西南境。 胥河流经梅渚镇的定埠村段,是今日梅渚与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桠溪镇的分界河。历史上这里虽有水域的便利,却水患不断。时至西汉,为使太湖流域的人民安居乐业,大禹后裔张渤,领众疏浚治水,可惜事业未竟,张渤逝去。吴越各地对张渤的祭祀频多,江苏、浙江、安徽祭祀张渤之盛,均有文献记载。其中形成...
查看更多
傩舞(永靖七月跳会)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甘肃省永靖县 傩舞是传统社会具有祭祀礼仪性质的原始舞蹈,历史悠久。据传,周代时曾有“大傩”、“乡人傩”的称谓,汉代以后逐渐成为国家正统礼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傩舞以驱瘟逐疫、祈求平安为主要目的,具有很强的群众参与性。表演时,舞者头戴面具,呼喊赶逐,引来众多追随围观者,场面十分热闹。傩舞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尤以长江流域的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江西、安徽和
黄
河流域的山西、陕西、甘肃、河北分布最多。在西南地区的众多少数民族中...
查看更多
傩舞(文县池哥昼)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甘肃省文县 傩舞是传统社会具有祭祀礼仪性质的原始舞蹈,历史悠久。据传,周代时曾有“大傩”、“乡人傩”的称谓,汉代以后逐渐成为国家正统礼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傩舞以驱瘟逐疫、祈求平安为主要目的,具有很强的群众参与性。表演时,舞者头戴面具,呼喊赶逐,引来众多追随围观者,场面十分热闹。傩舞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尤以长江流域的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江西、安徽和
黄
河流域的山西、陕西、甘肃、河北分布最多。在西南地区的众多少数民族中,还...
查看更多
傩舞(湛江傩舞)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 傩舞是传统社会具有祭祀礼仪性质的原始舞蹈,历史悠久。据传,周代时曾有“大傩”、“乡人傩”的称谓,汉代以后逐渐成为国家正统礼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傩舞以驱瘟逐疫、祈求平安为主要目的,具有很强的群众参与性。表演时,舞者头戴面具,呼喊赶逐,引来众多追随围观者,场面十分热闹。傩舞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尤以长江流域的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江西、安徽和
黄
河流域的山西、陕西、甘肃、河北分布最多。在西南地区的众多少数民...
查看更多
1
323
324
325
326
327
543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