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谷雨
搜索
赵有福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瑶族,1946年8月生,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瑶族盘王节代表性传承人。师从岳父学习瑶族大小传统仪式的内容和步骤。1981年顺利经过度戒仪式,取得成为执仪者(师公)的资格,开始主持还盘王愿仪式,至今已主持了一百多场。爱好誊写、梳理、归纳科仪文本,家中所藏经书达百本以上。擅长制作各类仪式道具,并将文本与道具赠予徒弟使用。经常赴南宁市、桂林市以及广东、云南、湖南等省参与盘王节相关的活动和演出。2011年,参加表演的“师公舞”节...
查看更多
谭三岗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毛南族,1959年10月生,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毛南族肥套代表性传承人。毛南族肥套第十四代传人。1982年跟随父亲学跳肥套,为世代家传。熟知毛南族民俗文化,精通毛南族肥套各种仪式和技能,曾两次应邀到日本参加国际民俗文化艺术交流表演,表演节目为《万岁娘娘撒金花》(即《婆王送花》),多次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
查看更多
王卫东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别名额尔德尼森布尔,男,蒙古族,1952年8月生,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吉思汗祭典代表性传承人。自1991年起,跟随父亲和老一辈雅木图德(守灵人)学习成吉思汗传统祭祀礼规,系统掌握祭祀内容。在担任祭祀文化办公室主任期间,严格要求各大小型祭奠活动按传统礼节和规定举行,在祭祀供品、唱诵祭文、祭歌和祝词以及祭器使用和保护方面率先示范。努力恢复成吉思汗八白室祭祀、四时大典等众多重大祭祀仪式,并搜集整理出版《成吉思汗金书》《成吉思...
查看更多
林金榜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9年3月生,福建省莆田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妈祖祭典代表性传承人。自幼受家庭影响,跟随母亲林聪治学习妈祖祭典礼仪。经过多年实践,熟悉妈祖祭典礼仪和程序,对历史沿革及文化内涵有较深的理解。多次主持祭典,以庄严凝重、内涵丰富、规范有序、合乎传统礼仪而著称,还组织民俗专家对祭典乐舞进行改造,以适应时代要求。长期从事妈祖信俗研究工作,先后组织专家学者编辑出版《清代妈祖档案史料汇编》等文献,多次组织人员到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进行联谊活动...
查看更多
当曾本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藏族,1970年4月生,青海省同仁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热贡六月会代表性传承人。父亲拉加才让是热贡地区六月会第四代法师。自幼耳濡目染,各类娱神舞蹈均可信手拈来,每年六月会都作为助手跟随父亲完成整个仪式。20岁时,成为热贡藏乡六月会活动中最出色的舞者之一,被隆务寺夏日仓、叶琼仓、坎钦包、赛赤活佛认定为四合村第六代法师,成为村里六月会活动的发起人、组织者和领舞人。近年来,致力于培养下一代传人,组织舞蹈队与隆务河流域其他村庄进行交流和相互学习...
查看更多
夏吾才让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藏族,1978年2月生,青海省同仁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热贡六月会代表性传承人。出生于热贡六月会传统民俗活动流传最早的村庄之一同仁县浪加村,从小受到家庭和村民们的影响,掌握了六月会活动的仪轨和各类表演动作。21岁即投身到六月会的宣传和研习当中,并且很快赢得了老艺人以及周边邻里乡亲们的认可和尊重,成为六月会各种祭祀仪式和舞蹈活动主持人,为该村第六代“拉哇”(即法师)。自成为“拉哇”起,投入大量的时间,传授教习,培养新人。
查看更多
梁炳光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苗族,1941年4月生,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苗族系列坡会群代表性传承人。从小受家庭影响,跟随父亲和兄长走村串寨,活跃在各类坡会活动中。耳濡目染,7岁习得吹奏芦笙、踩堂舞与唱苗歌的技巧。喜爱制作芦笙,是芦笙制作大师古里第五代传人。制作的芦笙质地良好,音色张力极强,县境内大部分芦笙出自其手。2008年,为庆祝北京奥运会,受邀制作高约15米、重达200多千克的“芦笙王”。作为当地的“芦笙头”,积极带领群众参与坡会活动...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维吾尔族,1928年4月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新疆维吾尔族麦西热甫(维吾尔族却日库木麦西热甫)代表性传承人。出身于阿克苏市喀拉塔勒镇一个农民家庭,十几岁开始学习却日库木麦西热甫,从业七十余年,有一定的艺术造诣,深受同行及当地民众的尊敬和喜爱。熟练掌握却日库木麦西热甫中的手鼓演奏、歌、舞及游戏节目的表演,尤其擅长舞蹈,且有较强的表演组织能力。本世纪初参加当地的民间艺术团,积极参加地区及自治区的展演活动。曾获评自治区...
查看更多
李俊芳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29年3月生,陕西省洋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民间社火(洋县悬台社火)代表性传承人。13岁起跟随祖父李养科和老艺人杨锦玉学习悬台社火技艺。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研制出既不伤害扮演社火角色儿童的柔嫩皮肤,又在阳光下不褪色的社火脸谱化妆颜料。和父亲组织成立了洋县规模最大的农民社火会和百人社火锣鼓队,筹资五万多元购置服装道具,还将自家11间房舍和500平方米的院落免费提供给社火会和锣鼓队使用。在其精心培养下,其子李建中已成为悬台社火国家级...
查看更多
董思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土族,1963年9月生,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土族婚礼代表性传承人。外祖父是当地远近闻名的民间艺人,因深谙土族婚俗的仪序成为土族婚礼第一代传承人,舅父东明寿是互助土族自治县的民间歌手。受环境和家庭的影响,自幼能歌善舞,喜好钻研土族婚礼仪式程序及与土族婚礼相关的民俗知识。通过家庭传承,成为土族婚礼第二代传承人。近年来,通过举行土族婚礼仪式表演、主持土族婚礼等方式教导年轻后辈了解土族婚俗,学习背后所蕴含的民族文化精髓。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