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3147)
机构
(5)
政策
(292)
资讯
(7008)
清单
(3477)
资源
(782)
学术
(1319)
百科
(13)
其他
(251)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达瓦桑布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蒙古族,1953年2月生,内蒙古自治区镶黄旗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蒙古族长调民歌代表性传承人。父亲苏达那木是当地著名的民间歌手,从小聆听父亲演唱《前世积福》《铁青马》等察哈尔风格的长调民歌,学习和传承了大量的传统蒙古族长调民歌曲目。1972年考入内蒙古艺术学校(今内蒙古艺术学院),师从长调教育家昭那斯图系统学习长调理论和演唱技巧。1975年分配到内蒙古歌舞团,其间又得到了长调艺术家哈扎布的指导。在昭那斯图、哈扎布两位长调艺术家的熏陶和影响下...
查看更多
道·乌图那生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蒙古族,1968年10月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蒙古族长调民歌代表性传承人。技艺源自家传,自小师从叔父确巴力登。《阔布齐温都尔》是其学唱的第一首长调。后又随达才日布加甫、尼那木加甫等学习,以面对面跟唱和听录音的方式学唱,熟练掌握了长调演唱的各种技巧。可演唱五十多首曲目。从2006年起在县中小学开设七届长调民歌兴趣培训班,培养三百多名学员。其中有十余名学生先后参加各级长调比赛并获奖。已出版个人专辑,并帮助...
查看更多
陶小妹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71年8月生,安徽省当涂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当涂民歌代表性传承人。幼年跟随父母及乡邻学唱民歌。18岁师从民间老艺人潘成志,系统学唱当涂民歌。2003年在冷红梅老师辅导下学习科学的发声方法,形成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唱腔吐字清晰、乡土味浓郁,音色清澈、明亮、甜美,具有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2004年以《打麦歌》获第二届全国农民歌手电视大赛二等奖。多年来搜集并演唱民间歌曲一百余首。从2008年起,坚持在当地高校、中小学及县内各传习站...
查看更多
李家莲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54年12月生,安徽省巢湖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巢湖民歌代表性传承人。幼年时跟随巢湖民歌第二代传承人邹祝莲学会巢湖秧歌。此后,一边读书一边学习民歌演唱。根据自己的音质特点,吸收、借鉴戏曲的演唱方法,音色更加丰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演唱风格。另外,以方言演唱巢湖民歌,吐字清晰,乡土味浓郁。演唱的巢湖民歌音域高亢宽广,音质纯正圆润,音色清澈甜美。培养和指导学员上千名。
查看更多
尚生武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土家族,1952年1月生,湖南省桑植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桑植民歌代表性传承人。4岁起跟家族长辈学习桑植民歌各项技能。后被招进县文艺宣传队,先后师从数十位被当地誉为歌师傅的民间艺人,全面掌握了桑植山歌小调、劳动号子、花灯调、风俗歌、礼仪歌、傩腔等民歌三千多首。多次在湖南省组织的比赛中获奖,并于2015年赴德国参加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的“感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每年在桑植县党校干部培训班上教唱桑植民歌。所带学生有黄道英等数十人,三十多...
查看更多
阿称恒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傈僳族,1951年3月生,云南省福贡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傈僳族民歌代表性传承人。年幼时随父亲恒付言学习傈僳族传统民歌及传统乐器演奏、制作技艺,18岁已成为远近闻名的艺人。如今能熟练弹吹傈僳族传统曲目百余首,对唱的傈僳族民歌“木刮”“优叶”受到本民族同胞的一致喜爱。能用“期奔”弹奏《迁俄一》《三四独刮来刮来》《迁俄二》《迁俄三》《念门尼俄》《刮克》等傈僳族民歌,并且每一种定弦法可以演奏十五首以上不同的曲目。笛哩图(四孔小短笛)、玛果(口弦...
查看更多
苏平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撒拉族,1942年7月生,甘肃省兰州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花儿(松鸣岩花儿会)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自幼跟随不同民族的花儿歌手学唱花儿,广泛吸收各民族的民歌音乐特色,将花儿传统的真假发声结合得天衣无缝,将清晰的语言、优美的曲令、质朴的唱词融为一体,使花儿演唱更加艺术化和大众化。曾应文化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有关部门及欧盟华人团体等邀请,先后赴中国台湾、香港地区及欧洲、非洲、日本等地讲学、交流和访问演出。在传唱花儿的同时,积极培育花...
查看更多
李桂英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6年5月生,青海省民和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花儿(七里寺花儿会)代表性传承人。15岁开始学习演唱花儿,18岁正式从事花儿演唱。1978年,自编了《打马的鞭子甩圆了》《歌唱毛主席歌唱党》等花儿歌词,并登台演唱。有近百首自编花儿刊登在《七里寺花儿集》《新编花儿歌词》《民和歌谣》等刊物上,并被当地群众广泛传唱。积极培养青年歌手,传授自己所演唱的花儿曲令,特别是在一年一度的七里寺花儿会上,亲临现场、挖掘人才,将七里寺花儿保护和传承工作...
查看更多
王德勤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54年3月生,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花儿(宁夏回族山花儿)代表性传承人。自幼喜爱唱歌,1980年开始跟随花儿艺术家赛丽麦·安妮、马生林学习花儿的各种调令,演唱的形式大多是以高亢的引子开始,中间过门配以口弦,把口弦与花儿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宁夏山花儿更具有独特的魅力。演唱的花儿、民歌有三十六首被录入《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宁夏卷》。曾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民歌中国》《乡土》《乡约》《神州大舞台》等栏目演出活动。近年来依然...
查看更多
马汉东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回族,1962年5月生,2018年10月去世,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花儿(宁夏回族山花儿)代表性传承人。自幼酷爱花儿,学习民间艺术,曾参加过全国、地区举办的花儿演唱活动。经过多年的演出锻炼,积累了丰富演唱经验,加之本人的钻研,在回族山花儿的演唱、研究等方面颇有建树,1985年至1988年参与了《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宁夏卷》采编工作。声音高亢、清脆而不失圆润和厚重,曲调丰富,以抒情见长,能够演唱传统花儿曲目一百余首,自编自创...
查看更多
1
495
496
497
498
499
1315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