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谷雨
搜索
杨国堂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苗族,1954年6月生,贵州省丹寨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芦笙音乐(苗族芒筒芦笙)代表性传承人。受苗族传统文化的影响,15岁时就学会了芦笙吹奏,并掌握了大调、平调、细调等芦笙演奏方法,在芦笙吹奏过程中,对运气、吹气、吸气、指法的运用具有独到之处,成为当地芦笙吹奏佼佼者。后又跟随师傅学习四滴水芦笙和芒筒芦笙的吹跳技艺,熟练掌握了芒筒吹奏技艺及传统曲调。30岁后开始学习芦笙及芒筒的制作,全面掌握了芦笙、芒筒制作技艺,制作的芦笙、芒筒音质优美。利...
查看更多
莫金忠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达斡尔族,1937年10月生,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达斡尔族民歌(罕伯岱达斡尔族民歌)代表性传承人。自幼受家庭熏陶并跟随长辈学唱传统民歌,演唱有深厚的达斡尔族传统文化底蕴。1958年,自编的独幕剧《人民公社好》在全区农民文艺会演中获奖后,演唱从自娱自乐开始走向了各种演出舞台。2011年开办了达斡尔族民歌培训班,先后有两百多人参加了学习。八十多岁仍能用四弦胡演唱所掌握的几百首扎恩达勒山歌小调。
查看更多
关金芳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鄂伦春族,1956年3月生,黑龙江省呼玛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鄂伦春族民歌(鄂伦春族赞达仁)代表性传承人。从小受家族的熏陶,能歌善舞,搜集和演唱民歌五百多首,进行记录、整理,足迹踏遍了十八站、新鄂、新生、白银纳的山林和田野。在传承中呕心沥血,2010年获得第八届中国民间艺术节山花奖银奖。在坚守和传承本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还特别注重民族文化理论的研究,撰写了《传统文化的重构对鄂伦春族社会发展的影响》等文章。
查看更多
方少保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苗族,1973年9月生,贵州省台江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多声部民歌(苗族多声部民歌)代表性传承人。祖母和母亲都是当地有名气的歌师,耳濡目染,自幼便掌握了苗族民歌的演唱技巧,少儿时就学会了不少苗歌,演唱中真嗓、假嗓、甩音、颤音灵活应用,演唱情感细腻,深受当地群众喜爱。出师后积极参加民间组织的各类文艺活动,协助文化部门、教育部门开展苗族传统文化进课堂活动,面向中小学生开展培训,将自己掌握的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带出一批又一批青年原生态歌手...
查看更多
华尔贡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藏族,1949年6月生,甘肃省玛曲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藏族民歌(甘南藏族民歌)代表性传承人。师承贡唐仓大师,弹唱内容丰富,表演形式多样。民歌弹唱不仅展现藏族传统文化,还融入社会新风尚、新信息、新变化,共创作七十多首民歌新曲,新编歌词十四首。出版发行的藏语弹唱录音带有《贡唐大师部分歌集》《华尔贡弹唱专集》等,与他人合作出版的VCD、DVD光盘有《邦锦梅朵》《迷人的月亮》等。在甘、青、川、藏等地区享有“安多阿里琴弹唱之父”“弹唱王”的美誉。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维吾尔族,1973年5月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恰克恰克代表性传承人。多年来,已掌握维吾尔恰克恰克(笑话)千余段,有丰富的临场演艺经验,是公认的继其师祖黑萨木丁·库尔万之后的优秀“恰克恰克奇”(笑话演说人)。每年在民族传统节日、麦西热甫等传统文化活动以及婚礼、聚会等民众活动场合应邀表演和展示实践达二百余次,深受各族民众欢迎。语言丰富生动、诙谐幽默,针砭社会上的负面现象,寓意深刻,让人在笑声中得到启迪。培养的两名弟子在...
查看更多
李腊拽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德昂族,1947年9月生,云南省芒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达古达楞格莱标代表性传承人。《达古达楞格莱标》神话说唱者。从小在农村生活,在劳动和生活中听到父母讲一些古老的传说,就牢牢记在心里。酷爱德昂族传统文化,25岁时学习了傣文。1983年至1984年,拜李腊翁为师,向其学唱《达古达楞格莱标》等。掌握大部分史诗资料,经常在村寨举办的民俗活动中演唱。带有徒弟李腊金、李三先、何腊三三人。
查看更多
安福成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裕固族,1943年12月生,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婚俗(裕固族传统婚俗)代表性传承人。在母亲格娜尔和舅父斯坦尔的言传身教下,七八岁时即学说裕固族传统婚礼及小孩剃头仪式中的祝赞词。学成后在皇城镇的裕固族传统婚礼及小孩剃头仪式上进行说唱,唱词节奏明快、言辞内容活泼流畅。能够缝制裕固族服饰。近年来,已将掌握的祝赞词传授给两个儿子。2001年、2005年先后两次在康乐乡举办的艺术节上演示裕固族传统婚礼及小孩剃头仪式的主要过程...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塔吉克族,1969年9月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塔吉克族婚俗代表性传承人。出身于塔吉克族文化世家,受家庭熏陶,自幼跟随祖父学习塔吉克族传统文化。20世纪90年代开始主持婚俗仪式,为第三代传承人。经过二十多年的学习和实践,较完整地掌握了塔吉克族婚俗复杂的程序和规则,在当地颇受民众尊敬,经常受邀主持各类民俗活动。在对塔吉克族民俗进行研究的同时,重视徒弟的培养和技艺传承,向青年一代教授民俗文化。
查看更多
普顺发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彝族,1937年11月生,云南省禄丰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火把节(彝族火把节)代表性传承人。从小跟随伯父学习彝族经文和祭祀知识,后拜普茂清、普茂生为师,学习彝族大刀舞。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不仅能主持彝族火把节祭祀活动,熟练掌握大刀舞祭祀活动使用的傩神面具、神像绘制,亦擅长民族乐器演奏。2004年至今,每年参加火把节大刀舞演出,主持毕摩祭祀活动。同时,通过言传身教,培养了一大批彝族青年,以传承彝族传统文化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