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2150)
机构
(1)
政策
(216)
资讯
(6253)
清单
(3477)
资源
(740)
学术
(1076)
百科
(4)
其他
(383)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中医传统制剂方法(点舌丸制作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点舌丸制作技艺这一中医传统制剂方法主要流传于山西省新绛县一带。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山西绛州城开设德义堂药铺。利用绛州商业重镇的优势,德义堂点舌丸等药品远销陕西、甘肃、山东、河南、四川、河北、内蒙古等地,享有盛名。现点舌丸销售已覆盖全国各地。 点舌丸,又名“梅花点舌丹”,是一种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功效的传统中药,用于各种疮疡初起,无名肿毒,疔疮发背,乳痈肿痛等症。德义堂点舌丸制作技艺配伍神奇,工艺独到,技法经典。其配方由牛黄、麝香、西红花、血竭、蟾...
查看更多
中医传统制剂方法(朱养心传统膏药制作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杭州市 朱养心传统膏药制作技艺是骨伤科外用敷贴的传统硬黑膏药制作技术,因其研制的膏药疗效显著而名震江南,是我国传统制药技术中的佼佼者。其创始人朱养心于明天启年间在古杭城胥山(今吴山)脚下开设“朱养心药室”(原称“日生堂”),专门从事骨伤科治疗,影响遍及江、浙、沪及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国家,至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 朱养心传统膏药目前尚保留的主打产品有朱氏狗皮膏、万灵五香膏、五香伤膏、童禄膏、消炎红膏药、清凉膏等,尤...
查看更多
中医传统制剂方法(廖氏化风丹制作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 中药传统制剂,主要指丸、散、膏、丹,此外还有酒剂、锭剂、胶剂等等,每一种剂型都有一套传统制剂工艺,结合某些产品,还有一些特殊的制作方法。随着时代发展,中成药的制作有了许多改革和创新,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但传统制剂方法并未全部淘汰,其中某些传统制剂方法,仍然是中成药制作的最佳选择,尤其是某些名牌中成药、处方保密中成药、含有贵细中药成分的中成药,在“老字号”企业生产时往往沿用传统制剂方法。 中药传统制剂...
查看更多
中医传统制剂方法(廖氏化风丹制作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 中药传统制剂,主要指丸、散、膏、丹,此外还有酒剂、锭剂、胶剂等等,每一种剂型都有一套传统制剂工艺,结合某些产品,还有一些特殊的制作方法。随着时代发展,中成药的制作有了许多改革和创新,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但传统制剂方法并未全部淘汰,其中某些传统制剂方法,仍然是中成药制作的最佳选择,尤其是某些名牌中成药、处方保密中成药、含有贵细中药成分的中成药,在“老字号”企业生产时往往沿用传统制剂方法。 中药传统制...
查看更多
中药炮制技艺(樟树中药炮制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樟树中药炮制技艺是中医药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流传于江西省樟树市。樟树丰富的物产和特殊的地理气候,为中药材炮制技艺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地域与文化土壤。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该技艺逐渐形成了以江西樟树为中心,以湖南湘潭、湖北汉口、重庆等为据点,进而遍及江南各地域的流行趋势。 樟树中药炮制技艺在药材修拣时需要经过拣、簸、筛、去毛、去核、去心、揉、拌、磨、捣等工序,切制类型包括园片、骨牌片、肚片、斜片、柳叶片、瓜子片、凤眼片、腰子片、指甲片、直片、丝条片...
查看更多
中药炮制技艺(武义寿仙谷中药炮制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武义寿仙谷中药炮制技艺流传于浙江省武义县。武义县以寿仙谷为中心的丹霞地貌区域,极适合中草药生长,自古就是中药材天然宝库。该中药炮制技艺目前已辐射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江苏省等地,在浙江省内及其辐射地区均有寿仙谷国药专卖店。 武义寿仙谷中药炮制技艺的历史最早可上溯到唐代道士叶法善,其秘方在武义当地秘传,对炮制技艺的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后“寿仙谷药号”创始人李金祖发明并掌握了特有的中药材采集、仿野生栽培、加工等传统技艺以及数十种中药炮制和炼制技艺,初步形成了武...
查看更多
中医诊疗法(毛氏济世堂脱骨疽疗法)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毛氏济世堂脱骨疽疗法是毛氏家族在长期临床诊疗过程中探索总结的治疗脱骨疽的中医诊疗法,其传承区域以河南省新蔡县毛氏济世堂为核心,流布于河南省百余个县市以及湖北省、安徽省部分地区。 毛氏济世堂脱骨疽症疗法根据古医籍《洞天奥旨》“脱疽之生,止四余之末,气血不能周到也,非虚而何”的论述和观点,结合家族临症实践,认为脱骨疽症多因感受寒湿之邪,脾、肾等脏腑阳气虚损,导致经络闭塞,久则骨枯髓凅。据此,该疗法将脱骨疽病分为阳虚寒凝型(缺血期)、气血瘀滞型(营养障碍期)、湿...
查看更多
中医诊疗法(丁氏痔科医术)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丁氏痔科医术以在江南行医的丁氏家族传承的中医外科为脉络,以丁氏中医痔科学术思想、药物、诊疗方法为体系,是运用中医辨证与辨病整体观,采取多专业一体化模式,使用丁氏痔科系列特色技术治疗肛肠疾病的中医诊疗法。过去,丁氏家族从医者多分布在长江中下游的汉口、芜湖、南京、扬州、镇江、金坛、常州、武进、泰州、泰兴、清江、无锡、苏州、上海等地。目前,丁氏痔科医术已扩展至全国30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丁氏痔科技艺,如枯痔疗法、挂线技术、结扎疗法、灌肠疗法等在传承中发展...
查看更多
中医诊疗法(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是一套以中医导引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十二经筋的逐筋疏导,实现内壮脏腑、外强筋骨功效的传统导引技法,发源于上海市,影响辐射长三角、两湖、两广、北京等地。 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以十二经筋为导引依据,以易筋经三论为理论依据,针对十二经筋进行逐筋的调摄疏导,要求调身(调整形体),调息(调整呼吸),调心(调整意念)三调合一。十二经筋起于趾(指)爪,止于胸腹、头面,结聚于阴器,遍布全身。其基本内容分理论、实修和应用三部分。实修部分包括韦驮献杵第...
查看更多
中医诊疗法(脏腑推拿疗法)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脏腑推拿疗法作为一种传统中医诊疗法,在河北省保定市市区、清苑县、高阳县、雄县、涿州市、高碑店市一带已有三百多年的应用史。在天津市、北京市、四川省成都市、深圳市、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等地,以及其他一些国家,也有流布。 脏腑推拿疗法以“五代”气血为理论核心。“五代”即“皮、肉、血、筋、骨”五层气体的运行状态。脏腑推拿疗法就是感知“气”在人体的表现,再运“五代”之术以“通中气”;它强调“辨证施治、整体调整”,在腹部特定区域采用摩诊法、按诊法,选...
查看更多
1
571
572
573
574
575
1215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