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谷雨
搜索
论坛
2016年清明节,四川省华蓥山区近1800名匡氏后裔代表参加了以“忠、孝”为主题的祭祖仪式。光明图片/视觉中国萧放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副会长、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中国人类学民族学会民族节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岁时节日、礼仪民俗、历史民俗学、中国文化史。清明节临近,又到了祭奠先人的时候了。近日,哈尔滨市相关部门发出公告,禁止焚烧纸钱等封建迷信活动。可以为先人献上一束鲜花,寄一份哀思,可...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2017年3月28-30日,在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的指导下,中国农业博物馆、安徽省文化厅、安徽省淮南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学术研讨会”,在《淮南子·天文训》诞生地——安徽省淮南市举行。中国农业博物馆馆长王秀忠同志,安徽省文化厅党组成员、文物局局长何长风同志,安徽省淮南市副市长汤传信同志,安徽省淮南市政协副主席姚辉同志、文化部非遗司保护处处长宋伟同志等出席了学术研讨会。学术研讨会由中国农业博物馆副馆长苑荣同志主持。来自中国农...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清明时节雨纷纷(摄影:印月)每年在农历三月初一前后(公历4月4-6日),太阳到达黄经15度时为清明节气,今年的清明时间是4月4日22点17分,农历丁酉年三月初八。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清明时节的物候特征是:“桐始华,田鼠化为鴽,虹始见,萍始生。”清明花信为:“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一、清明节气和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中,清明是唯一一个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日子。根据光绪年间成书的...
查看更多
节气资讯
2017年3月28-30日,在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的指导下,中国农业博物馆、安徽省文化厅、安徽省淮南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学术研讨会”,在《淮南子·天文训》诞生地——安徽省淮南市举行。中国农业博物馆馆长王秀忠同志,安徽省文化厅党组成员、文物局局长何长风同志,安徽省淮南市副市长汤传信同志,安徽省淮南市政协副主席姚辉同志、文化部非遗司保护处处长宋伟同志等出席了学术研讨会。学术研讨会由中国农业博物馆副馆长苑荣同志主持。来自中国农业历史学会...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3月28日,浙江省文化厅在海宁召开2017年度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创新发展现场推进会。会议旨在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精神,部署实施《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十三五”规划》,具体落实 2017我省非遗保护事业创新发展各项任务,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指针,全面推进非遗保护发展工作。省文化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陈瑶出席会议并讲话,杭州、宁波、温州、海宁、东阳、景宁等6个市、县(市)文广新...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3月20日,于中国农历春分之际,中国民俗学会与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在北京签约共建成立“中国二十四节气研究中心”,将重点关注二十四节气的传承与保护。中国民俗学会与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在北京签约共建成立“中国二十四节气研究中心”  会上,中国民俗学会向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授牌,并宣布“研究中心”组织机构。来自中国民俗学会、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等20余位专家学者,就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二十四节气的...
查看更多
节气资讯
3月20日,于中国农历春分之际,中国民俗学会与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在北京签约共建成立“中国二十四节气研究中心”,将重点关注二十四节气的传承与保护。会上,中国民俗学会向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授牌,并宣布“研究中心”组织机构。来自中国民俗学会、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等20余位专家学者,就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二十四节气的传承与保护在恭王府管理中心进行了研讨。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春雨惊春清谷天”,二十四节气的第四个节气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今年的春分时间是3月20日(农历丁酉年二月廿三日)。春分是个比较重要的节气,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昼夜平分。   物候特征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义。”古代黄河流域与之相应的物候现象为“元鸟至,雷乃发声,始电”,便是说春分日后,燕子从南方飞来了,雷电气象出现了。春分花信是...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古称“启蛰”,2017年的惊蛰时间是3月5日17点32分(农历丁酉年二月初八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这是指天气渐暖,天公作雷,雷声震动、惊醒入冬藏伏土中的生物,万物萌动。  物候特征  这时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大地回暖,万物复苏,蛰伏于地下的生物开始活动,花鸟树木更是春意盎然。惊蛰三候指:一候桃始华——桃花色红,即将绽放。二候仓庚鸣——可以听...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保护传承二十四节气文化,以申遗成功为契机,弘扬传统农耕智慧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朗朗上口的二十四节气歌凝聚着古老的中国智慧,其总结的一整套农耕时间制度在数千年的岁月里指导着人们的农业生产活动,并由此衍生出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2016年,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包含怎样的文化内涵、时...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