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0   星期六   农历四月十三   立夏 立夏
搜索
其他新闻
校外活动场所将成青少年传承“非遗”重镇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素质教育,文化部、教育部和全国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近日联合下发了《关于在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活动的通知》。该通知得到了全国各省文化、教育部门的积极响应,各地已经初步拟定规划,着手落实该项工作。    据了解,《通知》旨在推动未成年人在各级各类校外活动场所,特别是“十五”期间国家彩票公益金扶持建设的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和县以上各级文化馆、群艺馆...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百年沧桑二夹弦     ――滑县唯一的剧团还在支撑 二夹弦传统剧目《雷宝童投亲》     2008年6月,国务院正式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河南省滑县申报的民间戏剧二夹弦名列其中。这一如今已少有人知晓的剧种半个多世纪前几乎风靡整个华北,它到底具有何等魅力?前不久,笔者专程赴滑县二夹弦的发祥地――万古镇樵邱村,对这一历经百年沧桑的稀有剧种进行探访。    滑县二夹弦剧团团长俎书现谈起二夹弦的历史,真有说不完的心里话。据《滑县县志》、《滑县戏曲志...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梅葛” 58岁的民间艺人郭有珍唱梅葛(段晓瑞 摄)     梅葛:“梅葛”一词是彝语的音译,,意为“唱述过去的事”, 最早发源于楚雄州姚安县西部山区的马游村。它是彝族人民口耳相传的文化经典,是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少数民族口承文化的瑰丽珍品和典型代表。“梅葛”没有文字记载,千百年来,是靠彝族人民口耳相传才得以传承下来,被视为彝族的“根谱”。“梅葛”概括了彝族古代历史发展、彝族先民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轮廓,展示了古代彝族先民的恋爱、婚事、丧...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云南彝家古寨尚存原始“梅葛”民族曲调      1月10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马游村的彝族群众正在进行“梅葛”文艺表演。彝族“梅葛”发源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梅葛”一词是彝语的译音,意为“唱述过去的事”,是彝族民间歌舞和民间口头文学的总称。千百年来,“梅葛”靠当地群众口耳相传保存下来,广泛流传在云南姚安的大黑山彝区及其附近的金沙江流域彝家山寨,2008年6月,彝族“梅葛”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近年来,云南楚雄注重对彝族...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裕固族首个原生态民歌个人专辑《裕固金花》出版发行    12月18日,裕固族原生态歌手安金花首张个人民歌专辑《裕固金花》出版发行,这也是裕固族歌手推出的首张演唱专辑。   裕固族民歌是我国众多的原生态民歌中一支独特的艺术奇葩,它内容丰富,曲调优美,节奏明快,具有古老、悠远、神秘,充满岁月的印记和沧桑,是裕固族重要的文化财富之一,现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于裕固族民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长期以来,裕固族民歌只能口耳相传,随着老艺人的不断去世...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灰塑:屋顶上的家族“心灵史” 陈家祠灰塑修缮前“旧貌”     总长度2500米、总面积约2448平方米的广州陈家祠内,长度为广东之冠的灰塑群日前开始全面“美容”。按照馆方的计划,首期修缮工程大约在3月份可以完工。  每五年左右,陈家祠的灰塑群总要迎来一次全面的体检和美容。与五年前一样的是,此次的“美容师”,仍是刚刚获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称号的花都灰塑艺人邵成村。而对于从事灰塑制作30年的邵成村来说,刚刚过去的2008年有几个“亮点”不得不说。  一...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600岁的“细十番”登上最高殿堂    新年伊始,楼塔镇荣膺由国务院命名、文化部颁发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成为杭州市惟一获此殊荣的乡镇。与此同时,楼塔的“细十番”也入选国家文化部评选的国家非物资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标志着萧山民乐登上了最高 “殿堂”。    去年3月初,在文化部公布的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中,杭州市有16个项目入围,楼塔的“细十番”就在其列,而且细十番还是杭州第一个入选的传统音乐类型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去...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千年文化复兴推出顶级阿胶    阿胶因出山东省东阿县而得名,被历代医药学家推崇为补血圣药,滋补上品,以补而不偏,居人参、鹿茸、阿胶滋补三宝之首。东阿阿胶凭借二千多年的历史,融合中医理论的性味、归经,以及“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所承载的民族文化内涵底蕴极其宽泛丰厚,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上月末,由东阿县委书记张旋宇揭开阿胶井封条,全国唯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阿阿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秦玉峰带领6名老炼胶工祭祀药...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中国(合肥)非物质文化遗产园规划通过评审    被列入安徽省“861”行动计划及合肥市“1346”文化产业重点建设项目的“中国(合肥)非物质文化遗产园”项目总体规划近日通过专家评审认证。     来自国家文物局、文化部、建设部、清华大学的11名国内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古建筑和世界文化遗产方面的专家学者对该项目总体规划进行了全面论证与深入分析,一致认为“中国(合肥)非物质文化遗产园”是中国第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园,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传承、创新和发...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走近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别山民歌     “来到――哎――大别山,看到了好水……”。作为六安人对六安本土企业的这则广告应该不会陌生,但很少有六安人知道,这样一首广告歌曲就是以六安本土的大别山民歌中的“慢赶牛”唱法演唱出来的,这是一种高调,是大别山民歌的一种重要腔调。  民歌反映本土风情  渊源悠久的六安大别山民歌,已被列入我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市文化局艺术社文科科长朱群介绍,皖西大别山民歌因山而生、以水而传,山水相连,生生不息。以山歌、茶歌、秧歌...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