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19 星期一 农历四月廿二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777)
机构
(4)
政策
(296)
资讯
(8793)
清单
(5305)
资源
(1085)
学术
(1842)
百科
(6)
其他
(44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老戏新创,吸引观众会否葬送传统?
2008.11.03
专题报道
老戏新创,吸引观众会否葬送传统? 第31届世界戏剧节26日在江苏南京落下帷幕。为期10天的戏剧节上,除了来自12个国外剧团的剧目演出之外,京剧、昆曲、越剧等中国传统戏曲集中参演,让爱看戏的人们享受了一场华丽的剧场饕餮。 然而,观众们也发现,越剧没了水袖,昆曲越来越华丽,老戏纷纷展露新颜。古老的戏曲舞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焕发新生还是为创新而创新?意在跟上时代潮流、吸引年轻观众的"创新"是否"创"对了地方?吸引外围观众又会否葬送艺术传统...
查看更多
昌黎地秧歌扭出七百年的精气神儿
2008.10.29
专题报道
昌黎地秧歌扭出七百年的精气神儿 昌黎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东临滔滔渤海,北枕巍巍碣石,风景秀美怡人。记者近日走访了这里,不仅被这里的景色所吸引,也被流行于这里的一种民间舞蹈――昌黎地秧歌所深深打动。昌黎地秧歌是河北省最具代表性的三大民间舞种之一,从丑角所戴的“裘帽”上,可以看出其历史至少可追溯到元代。在记者亲眼看到这种舞蹈之前曾经疑惑,是什么魅力让一种民间秧歌舞流行了这么久并成为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带着这个疑问记者采访了昌黎地秧歌的两位
传承
人,周贺华...
查看更多
侗族文化走进各中小学校课堂
2008.10.28
其他新闻
侗族文化走进各中小学校课堂 如今走进三江侗族自治县的各所中小学校,时常可以听到悠扬的芦笙和动听的侗族大歌,这不是学校在举办文艺演出,而是同学们在上民族文化课。在三江,侗族大歌、笛子歌、芦笙踩堂、农民画等等侗族精粹已经深深植根于校园,每个学生都会一两项侗族特有的民族技艺,民族文化在年轻一代人里得到
传承
和发扬。 现代文明的冲击曾经一度使得诸如侗歌、侗戏、讲款等依靠口传身授的传统民族技艺的
传承
受到巨大挑战。随着传统民间艺人的不断老去,一些民族非物质...
查看更多
京杭大运河沿线“非遗”保护成效初显隐忧尚存
2008.10.24
其他新闻
京杭大运河沿线“非遗”保护成效初显隐忧尚存 连日来,记者一路随“BMW2008中国文化之旅”车队沿京杭大运河采访,途经北京、天津、山东、江苏、浙江等大运河流经地区,了解当地的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令人欣喜的是,随着国家先后公布两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及“文化遗产日”的确立,京杭大运河沿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日益受到各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保护成效初显;然而,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也令人担忧。 丰厚:源远流长 古风犹存 在此次文化之旅的首站...
查看更多
中国漳州木偶剧团献艺第十八届中国文化日
2008.10.23
其他新闻
中国漳州木偶剧团献艺第十八届中国文化日 金秋十月,第十八届中国文化日在东京日中友好会馆隆重开幕,以漳州市文化与出版局局长于建生为团长的木偶剧演出团一行15人应邀来日演出。为配合此次演出活动,由漳州木偶剧团特地制作的200多件木偶头具雕刻、完整木偶作品在会馆所属美术馆展出。 据木偶团团长岳建辉介绍,这次漳州木偶剧团带来了一台非常精美的节目。10月17日上午,剧团为150多名少年儿童专场演出了《两个猎人》和《大名府》,博得了孩子们一阵阵热烈喝彩...
查看更多
广东拟对国家级“非遗”
传承
人补贴
2008.10.23
其他新闻
广东拟对国家级“非遗”
传承
人补贴 广东省将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人的保持和支持力度,拟对国家级的“非遗”
传承
人每月补助400元,直至该
传承
人去世。这是记者昨日从广东省政协召开相关重点提案办理总结会上获悉的。据悉,从今年开始,广东省将每年安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经费1000万元。广东省政协副主席蔡东士出席会议。 据文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广东省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共有47项,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共182项。下一阶段,全省...
查看更多
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8.10.23
其他新闻
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牵头举办的“2008BMW中国文化之旅”活动已经来到杭州。该活动以北京市为起点沿古代京杭大运河驱车南下,途经天津市、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等地,展示所经过的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和保护成果。 昨天,BMW中国文化之旅车队来到杭州,并捐赠20万元用于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的资料收集与研究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江南丝竹、杭州评词的保护与
传承
。据悉,接下来几天,“2008BMW中...
查看更多
京杭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中的文化问题
2008.10.23
专题报道
京杭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中的文化问题――第四届中国大运河文化节大运河保护与申遗高峰论坛论文 全长1794公里的京杭大运河,具有十分丰厚的文化内涵。在绵延2500年的历史中,它不仅把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联系在一起,而且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运河两岸就是一条色彩斑斓的“文化带”,拥有异常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据古籍记载,大运河沿途城市富商大贾,摩肩联袂,樯帆卸泊,百货盈街,呈现出“自古繁华”的景象。两岸民俗风情多姿多彩,饮...
查看更多
我国第一个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前世今生”
2008.10.22
专题报道
我国第一个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前世今生”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2007年9月,文化部向社会公布了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议在泉州、漳州、厦门3地先行开展试点,积极探索经验。从此,福建先行先试,开始建设我国首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这标志着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开始从静态、单项保护,进入到了活态、整体保护阶段。福建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福建省艺术研究院副院长马建华说,“如今,在省政府和文化厅、三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各级部门和群众的努力下,保护区...
查看更多
内蒙古公布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人208名
2008.10.20
其他新闻
内蒙古公布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人208名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获悉,为有效保护和
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励和支持
传承
人开展传习活动,内蒙古日前公布了首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
传承
人208名。 此次入选的208名
传承
人涉及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等10大门类,包括第二批入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
传承
人10人。其中,年龄最大的是84岁的和林格尔县剪纸学会...
查看更多
1
827
828
829
830
831
880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