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777)
机构
(4)
政策
(296)
资讯
(8793)
清单
(5305)
资源
(1085)
学术
(1842)
百科
(6)
其他
(44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绍兴宣卷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绍兴县 绍兴宣卷是浙江绍兴地区的“五大曲种”之一,它形成于清代后期,清末民初流布上海、杭州、苏州、绍兴、宁波等地,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 绍兴宣卷是一种具有宗教色彩的说唱艺术,主要用于祀神祈福活动。其唱本通称“宝卷”,艺人演唱置于桌上,照本宣唱,故名“宣卷”。一般的宣卷徒歌清唱,称为“平卷”;若加二胡、三弦、月琴等伴奏,则称为“花卷”。“平卷”最少需三人,分任生、旦、净、丑诸角色,一人可兼几个不同行当...
查看更多
南京白局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 南京白局流布于江苏省南京市区及其周边的六合、江浦、江宁和皖东的来安、天长等地。它形成于清代中期,光绪年间已在南京及周边地区广泛流传。当地的织锦工人与市民在劳作之余常相聚自娱,演唱明清俗曲和江南小调。每逢盂兰会或婚嫁喜庆之事,市民常邀请工人中唱得较好的玩友摆局表演,演唱者“受请不受物”,白唱不卖钱,故称“白局”,后来出现的收受酬劳的商业性演出则称为“红局”。 南京白局系用南京方言演唱牌子曲,基本演...
查看更多
陕北道情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陕西省清涧县 陕北道情在陕西省子长县、延川县、清涧县集中流传,并辐射至晋西北、内蒙河套及甘肃、宁夏邻近陕北的地区。它源于唐代道教徒诵经的经韵,明清时期发展成形,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陕北道情分为东路道情和西路道情两支,东路称“新调”,西路称“老调”,两者的音乐调式存在差异。东路为徵调式,演唱风格高亢明快;西路为商调式,演唱风格细腻委婉。但两者的唱腔曲牌大致相同,都有【平调】、【十字调】、【一枝梅】、【凉腔】、【耍...
查看更多
陕北道情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陕西省延安市 陕北道情在陕西省子长县、延川县、清涧县集中流传,并辐射至晋西北、内蒙河套及甘肃、宁夏邻近陕北的地区。它源于唐代道教徒诵经的经韵,明清时期发展成形,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陕北道情分为东路道情和西路道情两支,东路称“新调”,西路称“老调”,两者的音乐调式存在差异。东路为徵调式,演唱风格高亢明快;西路为商调式,演唱风格细腻委婉。但两者的唱腔曲牌大致相同,都有【平调】、【十字调】、【一枝梅】、【凉腔】、【耍...
查看更多
四川清音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重庆市曲艺团 四川清音是重庆、四川的曲艺音乐品种之一,两地拥有共通的曲调音乐体系,但也具有各自的
传承
发展历史和腔调特征。 四川清音形成于明末清初。20世纪30年代和50年代,重庆成为四川清音的兴盛地、传播地。重庆水陆码头汇集的民间艺人众多,交流与竞争促使民间艺术格外繁荣。以唱曲、伴乐为生计者,组班结社,代有传人。 重庆“四川清音”曲调类型分为小调、大调、小令体曲牌三大类别,调体和曲牌约有二百余支。大调具有...
查看更多
四川扬琴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重庆市曲艺团 四川扬琴是重庆、四川的曲艺音乐品种之一,两地拥有共通的曲调音乐体系,但也具有各自的
传承
发展脉络和腔调特征。 清代以来,南方的弹词类曲艺说唱,与北方的大鼓或鼓书的鼓词形式,同宗分流,皆属于弹词曲艺类型的说唱形式,与重庆、成都本土戏曲民曲相结合而流变产生了四川的“洋琴”说唱音乐。清光绪年间,重庆(又称渝州)属“扬琴”的“州调”派系。重庆《巴县志》有“傅七扬琴”当为“州调”的载文。1937年,重庆为陪都期间...
查看更多
四川扬琴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四川省音乐舞蹈研究所 四川扬琴又称“四川琴书”,流布于四川省汉族地区,因采用扬琴为主要伴奏乐器而得名。据传,清代乾隆年间四川已出现以扬琴伴奏的说唱表演,演出时单人自弹自唱,以说为主,以唱为辅,唱腔比较简单,说白时还要使用醒木,故被人称作“话鼓扬琴”。 传统四川扬琴由五个演员分成生、旦、净、末、丑五个行当表演,行话谓之“五方人”。演出时一般以坐唱为主,也可站立表演。演员在场上有说有唱,同时自操乐器伴奏。曲目中人物众多...
查看更多
四川扬琴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成都艺术剧院 四川扬琴又称“四川琴书”,流布于四川省汉族地区,因采用扬琴为主要伴奏乐器而得名。据传,清代乾隆年间四川已出现以扬琴伴奏的说唱表演,演出时单人自弹自唱,以说为主,以唱为辅,唱腔比较简单,说白时还要使用醒木,故被人称作“话鼓扬琴”。 传统四川扬琴由五个演员分成生、旦、净、末、丑五个行当表演,行话谓之“五方人”。演出时一般以坐唱为主,也可站立表演。演员在场上有说有唱,同时自操乐器伴奏。曲目中人物众多、不敷分...
查看更多
四川扬琴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四川省曲艺团 四川扬琴又称“四川琴书”,流布于四川省汉族地区,因采用扬琴为主要伴奏乐器而得名。据传,清代乾隆年间四川已出现以扬琴伴奏的说唱表演,演出时单人自弹自唱,以说为主,以唱为辅,唱腔比较简单,说白时还要使用醒木,故被人称作“话鼓扬琴”。 传统四川扬琴由五个演员分成生、旦、净、末、丑五个行当表演,行话谓之“五方人”。演出时一般以坐唱为主,也可站立表演。演员在场上有说有唱,同时自操乐器伴奏。曲目中人物众多、不敷分...
查看更多
恩施扬琴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北省恩施市 恩施扬琴又名“恩施丝弦”,广泛流行于湖北省恩施市城乡和利川、咸丰、来凤、宣恩等周边县市。它形成于清同治、光绪年间,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 恩施扬琴演出时分生、旦、净、末、丑等脚色演唱,表演内容达到高潮或进入尾声时以众和彩腔相伴。整个演出以扬琴为主要伴奏乐器,以碗琴为色彩乐器,与二胡、三弦、月琴、京胡、鼓、尺合称“八音”。演奏时扬琴居首,其余乐器环围四周。乐器伴奏不必严格随腔,往往采取腔繁奏简、腔...
查看更多
1
901
902
903
904
905
1778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