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谷雨
搜索
庙会(天成观庙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天成观庙会因祭祀药王孙思邈诞辰而兴起,现发展为集民间音乐、舞蹈、美术、竞技、杂技于一体的大型民俗活动。其主要流布于辽宁省朝阳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影响力辐射至周边地区。 喀左天成观庙会始创于清初。历史上,庙会于农历四月二十八日前后举行,届时有药王出巡的大型祭祀活动,场面隆重,号炮声声,万人空巷。历经200多年的发展变迁,天成观庙会渐由农历四月二十七至二十九办会过渡为每年的正月十五,形式也演化为综合性的民俗活动。 喀左天成观庙会最初的活动形式是抬药王孙思...
查看更多
庙会(圣堂庙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圣堂庙会是以东岳大帝为祭祀对象的传统民俗活动,主要分布在苏州市相城区阳澄湖流域。 据《相城小志》记载,早在明嘉靖初期,相城(今阳澄湖镇)就有举办圣堂庙会的习俗,并逐渐得到了沿阳澄湖地区的苏州、昆山、常熟、上海、无锡等地寺庙的响应,形成了赶会的盛况,名扬吴地。各土地庙相继“解饷”到圣堂庙仁圣宝殿庆贺东岳大帝生日,活动为期三天,参与人数达数万人次,史名“春会”。 圣堂庙会的活动内容主要由会班巡游、祝寿仪式、民众娱乐等组成。从农历三月廿七日下午起到廿八日清晨,当...
查看更多
庙会(绍兴舜王庙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绍兴舜王庙会是绍兴南部会稽山区在每年季秋九月举行的集祭祀、文艺表演与商贸交易为一体的民俗活动。它以祭祀舜帝为中心,依托绍兴柯桥王坛镇双江溪舜王庙展开,内容包括神灵崇拜、传说、仪式、民间艺术、经贸活动等,是当地民众创造、传承、共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虞舜文化研究会的协调下,以自然村落为基本单位实现对庙会的群体性传承。 柯桥区南部会稽山区、诸暨枫桥、嵊州市北部山区以及上虞上浦以西一带,认为舜是农耕文明的始祖,舜耕象田在上虞上浦,天降嘉禾在嵊州谷来,是最高地方神...
查看更多
庙会(商丘火神台庙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商丘火神台庙会是定期在豫东商丘市火神台举办的、以祭祀商之始祖、火神——阏伯为目的的大型民俗活动。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商丘是商文明的诞生地。阏伯即契,帝喾之子,商之始祖。传说阏伯为尧时的“火正”,主持观测和奉祀大火星(商星),以大火星分野,纪时分季,定农事,保存火种,管火用火。死后葬在今火神台,被奉为火神,受到历代官方祭祀和民间崇拜。约从宋代起逐渐演变为民间庙会,明清达到鼎盛,延续至今。 该遗产项目的核心区域为商丘市睢阳区火神台,集中区域为商丘市及豫...
查看更多
庙会(南岳庙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南岳庙会,是在火神、衡山山神祝融的受封地衡山举行,以春节庙会、“赶八月”庙会和天符庙会为主要载体,以酬神谢恩、驱邪消灾、祈福求寿、社火狂欢为主要内容的民俗活动。南岳庙会源于祖先崇拜、山神崇拜、阴阳五行和星象学,形成不晚于南宋,鼎盛于明清,式微于20世纪中叶,90年代后繁荣兴盛,在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衡山南岳大庙、祝融殿、天符庙及周边寺庙宫观和集镇举办。 南岳庙会由春节庙会、“赶八月”庙会和天符庙会组成。春节庙会在腊月初八至次年元宵举行,是南岳群众感念楚人先祖...
查看更多
庙会(茶园游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茶园游会即茶山东岳庙会,文献记载为“三月赛会”。该庙会是流布于东莞乃至岭南地区,以东岳大帝为主要奉祀对象,以游神赛会为主要实践形式的民俗活动,每年农历三月廿五至廿八日举办,以茶山镇为集中传承区域。 茶园游会的会期历时4天,按照传统程序开展丰富的民俗活动,包括由执事在上埗林氏宗祠前调配巡游队伍的摆会,幼童少年装扮人物故事的扮会,按菩萨队(东岳帝、关帝)、文武巡队、龙狮瑞兽队、幼童故事队依次行走各村社的游会,民众抬着雷帅等6座神像奔跑祈福的走(跑)菩萨,以及冲...
查看更多
庙会(贵德六月庙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贵德六月庙会是以“二郎神”和“文昌神”信仰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藏语称“周卡拉什则”,意为“两神相会的盛会”,由贵德县组织,常牧镇周屯村和河西镇刘屯村联合举办,人数众多,规模盛大,主要活动场地为今贵德县河滨公园。 贵德六月庙会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自明代以来,每年农历六月十九至二十五,周屯村和刘屯村的民众将供奉在周屯二郎庙的二郎神和刘屯文昌庙的文昌神,分别请出神殿,载入神轿,开展走村转寺等活动,并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程序,包括祭神、请神、踩神、出马行...
查看更多
民间信俗(巴音居日合乌拉祭)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巴音居日合乌拉祭是一项体现内蒙古科尔沁北部地区民众自然崇拜和山神信仰的习俗活动,主要分布于科尔沁北部地区。“巴音居日合乌拉”意为富庶的心脏之山,其位于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境内,从清代开始逐渐成为科尔沁右翼前旗民众信奉、祭拜之山,并一直传承至今。历史上,祭日为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七日,由旗王府主持祭祀活动;现由当地民众自愿发起成立的“札萨克图巴音居日合乌拉祭祀文化协会”承担此项活动。协会成员由全旗11个努图克地区的热爱当地民俗文化的牧民、嘎查长(村长)、镇...
查看更多
民间信俗(六十棵榆树祭)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六十棵榆树祭是流传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以祭祀榆树、敬畏生命、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要内容的民俗活动。 鄂托克前旗城川镇巴彦希里嘎查有个叫榆树壕的地方,这里方圆10平方公里的“壕”中长满了古榆树,每年农历五月初三,大小各异的树洞里就会溢出清纯的“榆泉”,供人们尽情品尝。在壕的北端坐落着“六十棵榆树庙”,庙周围的数十棵古榆或前俯,或昂首,或斜卧,树色灰黑,树身皲裂,虬枝斜伸,粗达几人合抱,树冠遮阴百方,千姿百态、苍劲古朴。每逢农历五月初三,榆...
查看更多
民间信俗(小白龙信俗)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小白龙信俗活动是上海市金山区吕巷镇民间百姓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安居乐业、幸福祥和等美好生活而形成的民俗活动。它是在历史传承中结合了地方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重大活动,通过将民间小白龙传说等进行人文整合而形成的一套表现形式丰富的祈愿仪式,是富于特色的地方性信仰和民俗活动。目前,一年一度的农历三月初三民俗活动,是小白龙信俗的完整展现。 清代乾隆《金山县志》载:“在秦山阴,明成化间,大雨震霆,云中龙见,有白蛟自洞腾空而去。”另有《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上海金山卷...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