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搜索
祭敖包(达斡尔族沃其贝)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市      “沃其贝”在达斡尔族语中为祭敖包之意,也叫“斡包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市达斡尔族民众最重要的传统节庆活动。   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居住在黑龙江的一部分达斡尔族官兵奉命西征戍边,来到塔城阿西尔乡一带定居,把祈求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的沃其贝祭祀仪式流传下来,形成当地达斡尔族认同的节庆。   历史上过“沃其贝”节期不固定,现在确定为一般在农历的六月初八举行。届时达斡尔族群众身穿节日盛...
查看更多
祭敖包
2018.12.14
祭敖包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      祭敖包是蒙古民族传统的习俗,是草原民族崇尚自然思想的表现形式之一。锡林郭勒盟是祭敖包历史遗存保存较为完整的地区。   蒙古族崇尚的“敖包”,也叫“脑包”、“鄂博”,意为“堆子”,以石块堆积而成,一般都建在山顶或丘陵之上,形状多为圆锥形,高低不等。   古代敖包的建立和祭祀比较简单,由祭师宣布,选择某一座山或丘陵作为敖包的所在地。人们在这个地方用土或石头建成堆子,举行若干仪式后就建成了敖包。以...
查看更多
大禹祭典
2018.12.14
大禹祭典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绍兴市      大禹陵位于浙江省绍兴市东南的会稽山。《越绝书·越绝外传记地传》称:“禹因病亡死,葬会稽。”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确定,禹在位10年葬于会稽时为公元前2062年,距今已有四千多年。   大禹陵是全国祀禹中心。四千多年来,大禹陵总是俎豆千秋,玉帛相接,清庙巨丽,祭祀绵亘。历代祭禹,古礼攸隆,影响巨大。自公元前2059年左右,大禹子夏王启开端,祭会稽大禹陵已有定例,夏王启首创的祭禹祀典,是中华民族国家祭典的雏...
查看更多
女娲祭典(秦安女娲祭典)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甘肃省秦安县      秦安女娲祭典是在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女娲祠举办的规模盛大的中华始祖祭祀活动。   秦安县即古成纪,素有“羲里娲乡”之称。传说伏羲和女娲出生在这里。陇城至今仍然保留着许多与女娲传说有关的地名和传说。   女娲祠坐落于“陇右四大文化河谷”之一的清水河中游的秦安县陇城镇,始建于汉代,历代多次重修,文化大革命中被毁,1989年当地民众集资在原址重建。   相传农历三月十五日为女娲诞生日,每年的这天都要在女娲...
查看更多
女娲祭典
2018.12.14
女娲祭典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涉县      涉县位于河北省西南部晋冀豫三省交界处,城西10公里的古中皇山上建有娲皇宫,占地面积550亩,主要建筑有朝元宫、停骖宫、广生宫和娲皇宫等,分为山上和山下两组,中间以十八盘山道相连。   传说农历三月十八日是女娲的生日,因此,每年农历三月初一至十八日,来自晋、冀、鲁、豫四省的人们都要前来朝拜女娲,由此形成影响深远的娲皇宫庙会,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祭拜活动以颂扬人类始祖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断鳌足、立四极、治...
查看更多
太昊伏羲祭典(新乐伏羲祭典)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新乐市      新乐伏羲祭典是在河北省新乐市伏羲庙举行的中华人文始祖伏羲氏祭祀仪式活动。   历史文献记载,新乐曾是伏羲氏寓居地,《史记》记载的“野台”、《魏书》记载的“义台”即“伏羲台”,或称“羲台”。《明一统志》卷三称:“羲台在新乐县,有碑记,字剥落不可读。”“羲台”遗址尚存,今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隋朝大业(605—617)中,新乐就有“羲皇圣里”之名。明万历年间,羲台城废,留下遗址,台上保留伏羲庙古庙...
查看更多
太昊伏羲祭典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甘肃省天水市      甘肃省天水市是我国古文化发祥地之一,也是人类文明始祖伏羲的诞生地。伏羲是中华民族文明创始人,他教佃渔,造工具,兴农耕,制嫁娶,正姓氏,造书契,通八卦,用文明的灯火引导人们走出了鸿蒙未启的混沌,结束了原始时代的生活方式。伏羲的开天明道之功,奠定了几千年中华文明昌盛的根基。为了纪念和彰显伏羲的功绩,后人修建了伏羲庙,并进行一年一度的祭祀活动。   天水伏羲庙祭祀活动自明成化十九年(1483)开始,一直延续至今...
查看更多
太昊伏羲祭典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淮阳县      甘肃省天水市是我国古文化发祥地之一,也是人类文明始祖伏羲的诞生地。伏羲是中华民族文明创始人,他教佃渔,造工具,兴农耕,制嫁娶,正姓氏,造书契,通八卦,用文明的灯火引导人们走出了鸿蒙未启的混沌,结束了原始时代的生活方式。伏羲的开天明道之功,奠定了几千年中华文明昌盛的根基。为了纪念和彰显伏羲的功绩,后人修建了伏羲庙,并进行一年一度的祭祀活动。   天水伏羲庙祭祀活动自明成化十九年(1483)开始,一直延续至今...
查看更多
妈祖祭典(澳门妈祖信俗)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澳门妈祖信俗作为澳门民众传承500余年的民间信仰习俗,源于对妈祖大德大爱的崇敬。信众通过谒庙进香、金猪献祭、捐助善款、搭饰花牌、演戏贺诞等形式,祈求妈祖庇佑风调雨顺、水陆平安。 妈阁庙是澳门古老的庙宇之一,原称“妈祖阁”,还有“正觉禅林”“海觉寺”“妈祖庙”“天后庙”等别称,坐落于澳门半岛南端妈祖山下。据史料考证,其历史至少可追溯至400多年前。妈阁庙的地位获官方认可,“神山第一”殿神龛后的石壁顶上,有明万历年间“钦差总督广东珠池市舶税务兼管盐法太监李凤建...
查看更多
妈祖祭典(海口天后祀奉)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海口天后祀奉是以宫(庙)为主要活动场所,以习俗和庙会为表现形式,崇奉、颂扬妈祖的民间活动。妈祖也被称作“天后圣母”“天妃圣娘”“天妃娘娘”,每逢天后诞辰(农历三月二十三)和忌日(农历九月初九),海南省海口市各天后宫(天妃宫)都会举行祭典活动。 海口是内陆移民的主要居住地,岛上多数移民于宋元时期从福建莆田迁来。他们将妈祖视为海上保护神,祈求航程一路顺风。平安登岛、安居乐业后,怀着对妈祖的感恩之情,他们建庙祀奉,虔诚膜拜。据历代海南史书和方志记载,元代时海口就...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