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谷雨
搜索
妈祖祭典(葛沽宝辇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葛沽宝辇会兴创建于明朝永乐年间,世代相传至今。其主要活动区域为天津市津南区的葛沽镇。葛沽镇本是退海之地,海事频发,当地人们将渔家林默(即妈祖、天后圣母)奉为神明,祈求妈祖娘娘庇佑海上航行与捕鱼作业的安全。在长期的妈祖祭祀活动中,逐渐形成了以八架宝辇、两架宝亭为核心,同时吸纳几十道其他花会参与的格局,使其成为妈祖文化的重要载体。 宝辇花会的表演形式丰富多样,涵盖小步稳行、小步颤行、大步快行、跑“8”字、龙摆尾等。每年农历正月是葛沽民间花会活动的高峰期。此时...
查看更多
妈祖祭典(洞头妈祖祭典)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洞头县      洞头县位于浙江省温州市瓯江口外,由103个岛屿组成,陆地面积100.3平方公里,与福建相邻,人们以渔业生产为主。特殊的环境条件和地理位置,使得人们对“妈祖”极其信奉。   明末清初,福建莆田渔民来洞头打鱼,带来“妈祖”信俗。东沙“妈祖宫”就建于清乾隆年间,是浙江省尚存规模最大、构建最完整的妈祖庙,有近300年历史,是浙江妈祖庙中唯一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全县六个乡镇建有“妈祖宫”11座,妈祖与陈十四娘...
查看更多
妈祖祭典(天津皇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天津市民俗博物馆      天津皇会是中国北方独有的一种妈祖祭典,原名“娘娘会”、“天后圣会”。据民间口传,此会源于元明时期,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清代康熙四年(1665),后更名为“皇会”,一直流传至今。它规模宏大,带有浓郁的天津地方色彩,每逢皇会,天津民间往往倾城出动,场面十分可观。   皇会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有严格规定的庙会形式,其中的表演内容包括净街、门幡、太狮、捷兽、中幡、跨鼓、扛箱、重落、拾不闲、法鼓、旱船、秧歌...
查看更多
妈祖祭典
2018.12.14
妈祖祭典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      湄洲岛位于福建沿海的湄洲湾口,属福建省莆田市,这里是四海共仰的海神妈祖的故乡,是妈祖文化的发源地。目前世界上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30个省市五百多个县、市建有五千多座颇具规模的妈祖分灵庙宇,恭祭妈祖民众近两亿人,每年前往湄洲妈祖祖庙朝拜的海内外游人超过一百万人次。   妈祖文化起源于北宋初期,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妈祖姓林名默,北宋建隆元年生于莆田湄洲岛,雍熙四年因救助海难逝世。人们感念她生前...
查看更多
妈祖祭典
2018.12.14
妈祖祭典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莆田市      湄洲岛位于福建沿海的湄洲湾口,属福建省莆田市,这里是四海共仰的海神妈祖的故乡,是妈祖文化的发源地。目前世界上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30个省市五百多个县、市建有五千多座颇具规模的妈祖分灵庙宇,恭祭妈祖民众近两亿人,每年前往湄洲妈祖祖庙朝拜的海内外游人超过一百万人次。   妈祖文化起源于北宋初期,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妈祖姓林名默,北宋建隆元年生于莆田湄洲岛,雍熙四年因救助海难逝世。人们感念她生前行善济世...
查看更多
祭孔大典(南孔祭典)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衢州市      南宗祭孔是指居住南方的孔氏宗亲在衢州孔氏南宗家庙举行的例行祭祀仪式。   南宋建炎二年(1128),孔子第四十八代嫡长孙、衍圣公孔端友奉宋高宗赵构之命赴扬州陪皇帝进行郊祀后,扈跸南渡,于建炎三年(1129)来到浙江衢州,受诏“权以州学为庙”祭祀孔子,由此而开始了衢州所特有的祭祀孔子的活动—南宗祭孔。   南宗祭孔活动以“东南阙里”衢州为中心,广泛分布于孔氏南宗在南方的各居住地。祭祀活动包括四大祭(四季...
查看更多
祭孔大典
2018.12.14
祭孔大典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曲阜市      祭孔大典是山东省曲阜专门祭祀孔子的大型庙堂乐舞活动,亦称“丁祭乐舞”或“大成乐舞”,是集乐、歌、舞、礼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表演形式,于每年阴历八月二十七日孔子诞辰时举行。现在的祭孔大典从9月26日持续到10月10日。   祭孔活动可追溯到公元前478年,孔子卒后第二年,鲁哀公将孔子故宅辟为寿堂祭祀孔子。汉高祖刘邦过鲁,以“太牢”祭祀孔子,开历代帝王祭孔之先河。随着历代帝王的褒赠加封,祭典仪式日臻隆重恢弘,礼...
查看更多
成吉思汗祭典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      成吉思汗陵是历史伟人成吉思汗英灵供奉之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原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霍洛苏木,这里具有独具一格的成吉思汗传统祭祀活动。成吉思汗1227年病逝后,按照当时的习俗实行了秘葬。蒙古族为了纪念自己最杰出的领袖,在漠北高原建立了成吉思汗陵寝“八白室”(即八座可以移动的白色蒙古包),收集成吉思汗遗物供奉在“八白室”中的灵柩内。   成吉思汗祭祀每日举行一次,专项祭奠一年举行六十多次...
查看更多
炎帝祭典(随州神农祭典)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北省随州市      随州神农祭典是神农故里举行的祭祀中华民族始祖的盛大民俗活动。   唐代李吉甫编撰《元和郡县志》记载:“厉山,亦名烈山,在(随)县北一百里。”北宋王存等编《元丰九域志》记载:“随州:神农庙,在厉乡村。”历史文献中多有随州是炎帝神农诞生地之说。历史传说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六日是炎帝神农诞辰日。是日祭典始于南北朝,盛于明、清,民祭官祭并行。   如今,炎帝神农故里谒祖祭典仪式在随州市厉山镇举行。除当地民众踊跃参...
查看更多
炎帝祭典
2018.12.14
炎帝祭典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陕西省宝鸡市      炎帝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始祖,陕西宝鸡是炎帝故里,也是姜炎文化的发祥地。民间相传,宝鸡地区的炎帝祭祀活动可追溯至黄帝时期。约在五千年前,炎帝因误尝俗名“断肠草”的火焰子而逝于宝鸡天台山。黄帝得知消息,从渭水支流姬水急速赶往天台山祭奠。现在天台山还留有烧香台遗址,据说即是黄帝祭祀炎帝之处。秦灵公三年(前422),秦人在吴山建立上下田寺,分别祭祀炎帝、黄帝,开创了我国官方祭祀炎帝的先例。西汉时期,汉高祖刘邦自称“赤帝...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