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0753)
机构
(24)
政策
(424)
资讯
(11414)
清单
(12138)
资源
(2936)
学术
(2360)
百科
(148)
其他
(128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针灸(陆氏针灸疗法)
2018.12.14
针灸(陆氏针灸疗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上海市 陆氏针灸疗法是以陆瘦燕为代表的陆氏针灸流派的针灸学术思想和学术经验的总结。 陆氏针灸疗法产生于清末民初,是我国近现代国内外影响最大的针灸流派之一,在其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最关键的人物是陆瘦燕。陆瘦燕生父李培卿(师承陈慕兰),素有“神针”之誉。陆瘦燕幼承庭训,18岁即学成悬壶济世,不久蜚声上海。在继承、普及、发扬、提高针灸医学事业中建树颇丰。目前,陆瘦燕直系门人均年事已高,后继乏人,陆氏针灸疗法的应用及研究情况...
查看更多
针灸(刘氏刺熨疗法)
2018.12.14
针灸(刘氏刺熨疗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重庆市渝中区 刘氏刺熨疗法属重庆刘氏家族的医术,自清顺治年间刘氏先祖从湖广迁来重庆之时始,迄今约三百五十年,传承了十五代。 刘氏刺熨疗法包括刺血术和火熨术两大类别。刺血术包括放痧法、刮痧法、揪痧法、挑疳法、药针法、火针法、放血法、双针一罐法等。火熨术包括滚蛋法、烧灯火、扑灰碗、趟热敷、滚药包、黄蜡灸、火酒法、艾灸法等。 刘氏刺熨疗法有理论依据,专科疗效,临床针对性以及操作隐秘性和药材地源性等显著特征,是中国...
查看更多
针灸
2018.12.14
针灸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中国针灸学会 针灸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医疗方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几千年来,人们利用金属针具或艾炷、艾卷,在人体特定的部位进针施灸,用以治疗疾病,解除病痛,并由此创立了独具特色的人体经络腧穴理论,成为中国医学的一枝奇葩,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
查看更多
针灸
2018.12.14
针灸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 针灸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医疗方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几千年来,人们利用金属针具或艾炷、艾卷,在人体特定的部位进针施灸,用以治疗疾病,解除病痛,并由此创立了独具特色的人体经络腧穴理论,成为中国医学的一枝奇葩,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
查看更多
中医传统制剂方法(马明仁膏药制作技艺)
2018.12.14
中医传统制剂方法(马明仁膏药制作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马明仁膏药制作技艺流传于我国西北的陕、甘、宁、青等省区,具体包括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长安区,宝鸡市眉县、渭南市华县、铜川市耀州区,甘肃省天水市,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青海省西宁市等。 马明仁膏药制作技艺始创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由乡间名医马六懿先生所创。经过马氏家族六代人传承,迄今已有百余年历史。自马六懿始创至今,马氏膏药始终秉承“仁心孝世”的祖训,继承传统制膏技艺之大统,以秦岭主峰太白山天然草药为主材,将太白山草医炮制草药的技艺及道家炼丹术,融入马...
查看更多
中医传统制剂方法(昆中药传统中药制剂)
2018.12.14
中医传统制剂方法(昆中药传统中药制剂)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昆中药传统中药制剂是云南民族医药的典型代表,主要流传于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的昆明中药厂有限公司(简称“昆中药”)。目前,昆中药产品销售全国各地。清肺化痰丸等中药还销售到国外。 昆中药传统中药制剂源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植根于兰茂《滇南本草》等云南药典和云南丰富的中药材土壤,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博采彝族、苗族、壮族等民族医药众家之长。如昆中药生产的感冒消炎片,采用了彝族、苗族常用的臭灵丹;癫痫宁片使用了壮族药材牵牛子;止眩安神颗粒使用了彝族鹿衔草等药材...
查看更多
中医传统制剂方法(太安堂麒麟丸制作技艺)
2018.12.14
中医传统制剂方法(太安堂麒麟丸制作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太安堂麒麟丸制作技艺是融合了太安堂历代制药精髓及明代宫廷药核心制作技艺的中医传统制剂方法。该技艺流传于广东省汕头市,并以广东汕头、潮州、揭阳、广州以及福建为核心区。 太安堂麒麟丸传承自清雍正年间太安堂第七代传人的太安五子衍宗丸,是太安堂柯氏家族历代传人行医实践的结晶,至今约300年历史。太安堂麒麟丸制作技艺秉承太安堂“遵古重拓,方经药典,精微极致,大道无形”的制药理念,严格对麒麟丸方中药材进行洗、剪、切、蒸、炙等制作,对何首乌进行特殊炮制处理,保持中药药性...
查看更多
中医传统制剂方法(二仙膏制作技艺)
2018.12.14
中医传统制剂方法(二仙膏制作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二仙膏制作技艺是广育堂流传下来的中医传统制剂方法,流传于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历史上广育堂的良方精药行销大江南北,多地都有其分号。广育堂二仙膏用户遍及邻近市县及浙江、福建、广东、江西、江苏、河北、东北等多个省份及地区,产品远销东南亚。 广育堂二仙膏制作技艺历史悠久,选用药材道地,炮制得法,制作精细,技艺精湛,以“上医治未病”理论为支撑,讲究滋补强身、阴阳调和。所制广育堂二仙膏可调节气血平衡,兼具扶正祛邪的功效,既能治病又能保健,为养生良品。 广育堂在实践中...
查看更多
中医传统制剂方法(方回春堂传统膏方制作技艺)
2018.12.14
中医传统制剂方法(方回春堂传统膏方制作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方回春堂传统膏方制作技艺是由医生通过辨证论治,开具处方,交熬膏师傅熬制,最后成膏的一项中医传统制剂方法。方回春堂诞生于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河坊街117号。方回春堂传统膏方制作技艺清末民初便以十全大补膏、二仪膏、益母膏、阿胶膏、龟鹿二仙膏等众多膏方享誉杭城,盛行于江南一带,如今还流传在江浙、上海及广东等地。 方回春堂传统膏方制作技艺有开方、配料、浸泡、煎煮、沉淀、滤渣、浓缩、收膏等多道工序;所制膏方由中药饮片、细料药、胶类、糖类、辅料五...
查看更多
中医传统制剂方法(老王麻子膏药制作技艺)
2018.12.14
中医传统制剂方法(老王麻子膏药制作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老王麻子膏药制作技艺是一种将药材用旺火熬制高温粹取的中医传统制剂方法,其配方严谨,制作方法特殊,对骨病风湿疗效显著。该技艺流传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应用人群以东北三省为主,在河北、山东、内蒙古、广东、山西、河南等省区和国外也有销售。 清光绪年间,老王麻子膏药制作技艺创始人王照宇在北京牛街开办京都福庆堂药房。他结合宫廷秘方调制出的膏药专治骨病,疗效显著,很快在民间流传开来。1897年,王照宇之子王树森闯关东来到哈尔滨,因其脸上有浅白麻子,人们便把他卖的膏...
查看更多
1
1221
1222
1223
1224
1225
307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