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6   星期二   农历四月初九   谷雨 谷雨
搜索
武兴
2018.11.15
武兴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1年4月生,山西省孝义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木偶戏(孝义木偶戏)代表性传承人。从小热爱文艺,曾在隰县晋剧团和离石晋剧团学艺,攻胡子生。1972年考入孝义县木偶剧团,跟随梁全民、那鹏飞等名艺人学习木偶、皮影艺术。有过硬的举功,擅长花脸、三花脸、武生操作,在传统操杆技艺基础上,增设偶人的身段、步法等表演程式,并开发出梢子、髯口、帽翅、吹火、变脸等特技。20世纪90年代以来,利用新媒体介质拍摄木偶电影电视系列,至今已拍摄二百多集,代...
查看更多
陈炎森
2018.11.15
陈炎森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6年1月生,2016年12月去世,福建省漳州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木偶戏(漳州布袋木偶戏)代表性传承人。1960年进入龙溪地区戏曲学校木偶科学习表演,师承杨胜、陈南田两位木偶艺术大师,主攻武生行当。表演动作规范、收放自如,高难动作攻守有序、勇猛有力。曾获全国第二届木偶皮影戏金狮奖表演奖、捷克布拉格第八届国际木偶艺术节最佳动画奖水晶杯。其表演既保持了布袋戏武生传统的表演套路,又有即兴发挥,丰富了行当变化,传承了漳州布袋木偶戏福春...
查看更多
颜洒容
2018.11.15
颜洒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9年11月生,福建省晋江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木偶戏(晋江布袋木偶戏)代表性传承人。1960年拜南派布袋戏掌门人李荣宗、李伯芬为师,学习南派表演生、旦、丑、北、杂各行当技艺,后专攻生、旦表演,尤以旦角为主。科步细腻,道白、唱腔优雅动听。曾获文化部金狮奖优秀演员奖、福建省中青年演员比赛银奖、福建省第二十二届戏剧会演优秀演员奖等。致力于木偶艺术的传承与保护,向新学员传授表演技艺,抢救整理多部传统折子戏,多次出国演出,进行文化交流...
查看更多
王建生
2018.11.15
王建生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6年9月生,福建省泉州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木偶戏(泉州提线木偶戏)代表性传承人。身为木偶世家第三代传承人,1957年进入泉州木偶剧团,继承父亲的一整套表演技艺,并努力汲取其他前辈艺人之长,完整掌握四大行当的表演技艺,特别对生行表演技艺加以提炼和发挥,在唱腔和念白方面有独到之处,形成自己的表演风格。曾获全国皮影会演优秀表演奖,作品《舞狮》获小剧目表演奖。致力于培养后继人才,毫无保留地把表演技艺传授给学生。
查看更多
林聪鹏
2018.11.15
林聪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4年9月生,福建省泉州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木偶戏(泉州提线木偶戏)代表性传承人。泉州提线木偶戏制作技师。自幼师从其兄林聪权学习泉州提线木偶头雕刻。1978年2月进入福建艺术学校泉州木偶班,主修木偶头雕刻艺术。经30多年学习与实践,完整继承并熟练掌握泉州提线木偶头像雕刻及粉彩工艺。由其承担木偶头雕刻与创作的剧目曾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提名,作品被香港博物馆收藏,前后近八十次参加近四十个国家与地区的访问演出,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
查看更多
陈光辉
2018.11.15
陈光辉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6年10月生,河南省罗山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皮影戏(罗山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罗山皮影戏林派第十九代传人。1962年拜罗山皮影老艺人林芝梅为师,学习皮影戏表演,兼学豫南大鼓。集皮影戏编导、演唱、操作、打奏于一身,把罗山民歌、山歌、小调、地灯戏、大鼓书等艺术元素融入皮影戏中,丰富并发展了原有的板式,强化了罗山皮影戏的地方特色。1984年以来,注重技艺的传承,先后培养了二十多名艺人,包括第一批罗山皮影戏女演员陈玉华等。
查看更多
李兴时
2018.11.15
李兴时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9年8月生,2007年11月去世,山东省邹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皮影戏(济南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济南皮影创始人李克敖的嫡孙,6岁跟随其父学习皮影,两三年后便基本掌握了皮影操纵、演唱、锣鼓伴奏等技艺,10岁正式挂牌表演。1955年入济南木偶皮影剧团担任主演。传统技艺功底深厚,而且勇于创新,不故步自封,对皮影进行改革。邀请美术家设计皮影人物,请剧作家写剧本,并且创新伴奏形式,一人手弹三弦,双脚击打梆子、锣、木鱼等八种乐器,同时为...
查看更多
范正安
2018.11.15
范正安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5年12月生,山东省泰安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皮影戏(泰山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自幼喜爱皮影艺术,13岁被泰安曲艺队选中,师从老艺人刘文峰,两年后便能独立演出。熟练掌握从制作到演出的各种皮影技艺,不仅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的技艺,还在皮影雕刻、布影绘制、乐器伴奏等方面有很多重要创造,使泰山皮影焕发新的生机。表演时五官和四肢并用,把鼓、梆、镲等伴奏乐器放到脚上,通过巧妙设计来伴奏,增强了皮影的表演活力。代表作有《泰山石敢当》《西游记...
查看更多
谷宝珍
2018.11.15
谷宝珍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满族,1952年4月生,黑龙江省望奎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皮影戏(望奎县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早年因家境贫寒,19岁拜师著名皮影老艺人张学文、关兴久门下学习皮影。掌握了《五峰会》《镇冤塔》《双失婚》等二十余部成本大套的皮影演唱技巧。1972年被选调到望奎县皮影队,成为正式演员。1979年,成为望奎县皮影队第一任女队长。边组织演出边研究皮影技艺,赢得了广大皮影爱好者的赞誉,号称“江北派两合水影腔”。多年来致力于皮影艺术的传承发展,创新表演了...
查看更多
沈圣标
2018.11.15
沈圣标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0年9月生,2009年5月去世,浙江省海宁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皮影戏(海宁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1958年考入浙江省皮影剧团乐队,成为主胡演奏员。1961年拜“阿州班”班主魏柏荣为师,习得四十多首曲牌。1969年浙江皮影剧团解散后,调任海宁越剧团副团长。2004年重新组织原浙江省皮影剧团的九位老艺人,成立海宁市江南皮影艺术团并任团长。剧团表演的《鸡斗》《闹龙宫》在浙江省曲艺杂技节上获奖。从2004年起,不断招收青年演员,培养...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