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7 星期三 农历四月初十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0753)
机构
(24)
政策
(424)
资讯
(11414)
清单
(12138)
资源
(2936)
学术
(2360)
百科
(148)
其他
(128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张坤荣
2018.11.15
张坤荣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0年1月生,浙江省海宁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皮影戏(海宁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1958年进入浙江省木偶皮影艺术团,师承“阿州班”班主魏柏荣。1960年成为剧团主要操作员,1963年后挑起剧团演出大梁。经过多年实践与探索研究,深得皮影戏演出艺术要领。1969年剧团解散后,下放农村劳动。2004年起为海宁皮影艺术团排演了《鸡斗》《龟与鹤》《闹龙宫》等,并在其中担任主演。在斜桥中心小学皮影传承教学基地做了大量教学工作,近年来授徒赵力...
查看更多
王钱松
2018.11.15
王钱松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4年3月生,2013年9月去世,浙江省海宁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皮影戏(海宁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1979年开始向老艺人郎自立学习影偶制作,同时着手海宁皮影戏的抢救工作,动员七位老艺人恢复了斜桥镇皮影戏班,主动担任皮影造型。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基于海宁皮影造型特点、变化规律、色彩要求,为多地皮影戏班制作了千余件影偶以及大量动物、植物、建筑物等皮影道具,作品被上海博物馆、上海美术馆、海宁博物馆等场馆收藏。培养了张英、徐芦燕、陈洁...
查看更多
李修山
2018.11.15
李修山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7年10月生,河北省肥乡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皮影戏(冀南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冀南皮影戏第四代传人。1961年开始学习皮影表演,1978年组建肥乡县复兴皮影剧团并担任团长至今。精通冀南皮影戏武场的各种角色,以掌扦为主,是剧团的主扦,熟练掌握抖、翻、跳、滚、栽、升云、落雾、空行等表演动作。擅长青衣、旦角的演唱,兼演小生和丑角,表演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幽默风趣。2007年完成了八万字的皮影剧本记录整理。
查看更多
刘佳文
2018.11.15
刘佳文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1年4月生,河北省乐亭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皮影戏(唐山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1952年开始学习皮影雕刻,1973年至1989年,在乐亭县皮影剧团从事美工、布景绘制和皮影雕刻。设计并雕刻的皮影作品人物造型别致新颖,雕刻刀法细腻、娴熟,纹理清晰,推、拉、转、顺、逆、迟、急等动作栩栩如生。主要代表作品有《红嫂》《海岛女民兵》《杜鹃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火焰山》《洞庭湖》《白蛇传》等。先后培养了刘正新、陶作宝、吴志群、周少文、潘...
查看更多
蒋品三
2018.11.15
蒋品三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土家族,1921年11月生,2012年11月去世,湖北省恩施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傩戏(恩施傩戏)代表性传承人。13岁时师从父亲蒋汉卿学傩戏(端公戏),不仅学会了《发功曹》等近十坛法事,而且掌握了全部傩戏的实地演出内容,成为恩施傩戏远近闻名的掌坛师。代表作有《鲍家庄》《青家庄》《反五关》《打金银》等“三本半”大戏以及《王货郎卖货》《大烧香》《双怕婆》《王木匠打嫁妆》等十出小戏。创立了红土乡漆树坪村傩戏团,所有傩戏的剧本、唱腔、拉场子几乎都...
查看更多
李正勤
2018.11.15
李正勤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5年12月生,2016年7月去世,山西省临猗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锣鼓杂戏代表性传承人。自幼热心于各类民俗活动,曾听本村老人讲起锣鼓杂戏的仪式表演情况。1962年开始在村民组建的业余剧团中唱杂戏、梆子,其间尽得前辈孙福堂、王作明真传,攻二花脸。嗓音高亢,吟唱粗犷豪放,擅长“列鬼”(主要表演身段)和“摆套”(对阵程式)表演,在保持杂戏最初表演风格的基础上,对角色扮相、武打技艺均有所突破,成为临猗县锣鼓杂戏戏班挑大梁的演员,被晋南...
查看更多
金星明
2018.11.15
金星明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傣族,1944年11月生,2016年3月去世,云南省潞西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傣剧代表性传承人。1960年考入潞西县傣剧队,后选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傣剧团,师从傣剧名家曹汝群。担任过傣剧《娥并与桑洛》的男主角,能把身段、唱腔和眼神有机结合起来,具有扮相好、表演自如等特点。会创作、导演和演唱傣戏以及傣族叙事诗、山歌、快板、“喊秀”(傣族鹦鹉诗)等,创作、导演的《朗麻吾昔》《三时公主》《阿銮洛勇罕》等傣剧在当地演出时受到广大傣族群众的欢迎...
查看更多
吴尚德
2018.11.15
吴尚德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侗族,1938年12月生,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侗戏代表性传承人。师从老艺人吴培銮、吴永贤。曾在通道侗族自治县黄土乡文艺宣传队、皇都侗族文化村艺术团等处任职。数十年来先后创作侗戏剧本三百多部,培养演员二千六百多人。1995年又创作了一台集侗戏、侗族歌舞于一身的精彩节目,在皇都侗族文化村演出至今,深受文艺界以及广大观众的欢迎。侗族歌舞作品《咯罗打打》多次在国内比赛中获奖并受邀赴日演出,侗戏《雾梁情》在湘、桂、黔、鄂四省(区...
查看更多
钟石金
2018.11.15
钟石金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3年10月生,广东省紫金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花朝戏代表性传承人。花朝戏三级导演。1964年考进紫金县花朝戏剧团,随花朝戏第二代传人叶木养学艺三年,掌握了唱、念、做,手眼身步法以及花朝戏独有的穿心手、龙勾脚、扇花、锣花、穿“8”字等表演基本功,有三十多年的花朝戏表演、导演经验。表演技艺全面,功底深厚,唱、念到位,以饰演中老年角色见长;导演手法成熟,经验丰富。曾多次获省、市级优秀演员奖,导演作品《卖杂货》参加文化部举办的“天下第...
查看更多
淡文珍
2018.11.15
淡文珍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1年6月生,陕西省府谷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二人台代表性传承人。1966年起师从民间艺人丁喜才学习二人台表演艺术,掌握了府谷二人台笛子、四胡、扬琴等多种乐器的演奏技巧,成为二人台演唱的佼佼者。演唱采用真假声结合的方法,抑扬顿挫,高亢明亮,韵味独特。2008年培训出两支府谷二人台社区乐队,并协助成立了府谷县黄河民间文化艺术宣传队。同年任新成立的府谷县二人台艺术团乐队队长。应邀参加内蒙古自治区举办的全国二人台民歌大赛,由其伴奏的歌...
查看更多
1
1633
1634
1635
1636
1637
307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