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5   星期一   农历四月初八   谷雨 谷雨
搜索
戏曲传承不该“牡丹独俏”
论坛
  近来的昆曲“园林”可谓“春色如许”:先是汇集了蔡正仁、岳美缇、汪世瑜等当今昆曲界泰斗级人物的“大师版”《牡丹亭》在京上演、一票难求,后又有上海昆剧团“典藏版”、苏州昆剧院“青春版”等全国七大昆曲院团8个版本的《牡丹亭》“闹热”首都剧场。       近年来,由白先勇携手海峡两岸艺术家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肇始,该剧的不同版本一拥而上。作为戏剧文学与舞台表演的双美之作,加之柳梦梅与杜丽娘的...
查看更多
“京剧艺术传承与保护工程”推出新成果-百位名家口述京剧传承
其他新闻
  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策划组织录制的大型音像制品《京剧艺术传承与保护工程——老艺术家谈戏说艺》第一、二辑(共计111部)及文集《谈戏说艺——百位名家口述百年京剧传承史》(上、下卷)近日出版,并于1月20日在北京举办“京剧艺术传承与保护工程”二期成果暨《谈戏说艺》文集首发捐赠式,主办方将其捐赠给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有关京剧院(团)和艺术院校。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名誉理事长陈至立和翟惠生、刘德有、常克仁以及马盛德、刘长瑜、林瑞康、孟祥林、吕育忠、陈迎宪等...
查看更多
亚太非遗保护计划与政策支持师资培训班开班
其他新闻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的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计划与政策支持师资培训班,1月19日在广东省深圳市开班。来自泰国曼谷、印度新德里、中国北京、孟加拉国达卡、萨摩亚阿皮亚、印尼雅加达6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的官员、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既有培训师和新晋培训师、6名中方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专家参加培训活动。       本次培训活动为期5天,培训师们将结合近年来的培训实践经验,主要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增强亚太地区会员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力...
查看更多
山东出台省级非遗项目认定管理办法
其他新闻
  近日,山东省文化厅正式出台《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认定与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认定、保护、管理作了具体说明和要求。       《办法》指出,山东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认定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接受社会监督。各地推荐项目列入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时,应明确保护单位,保护单位应获得项目传承人(群体)的认可。山东省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成立专家评审小组和评审委员会,负责审核项目材料真实性,并通过集体投票等方式提出...
查看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需要乡贤引领
论坛
    在召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中宣部部长刘奇葆说,乡贤文化根植乡土、贴近性强,蕴含着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力量。同时,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面的成功人士,用其学识专长、创业经验反哺桑梓,建设美丽乡村。  笔者认为,乡贤文化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这种文化需要学习,需要挖掘,需要再生产,再创造,形成新的“非物质文化”。它以各种非物质形态存在...
查看更多
纳米比亚将主持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次会议
其他新闻
  2014年11月28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巴黎结束,会议选举H.E. Ms Trudie Amulungu女士(纳米比亚)为下次会议的主席。第十次会议定于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4日在纳米比亚召开。     来自138个国家的1070多名代表参加了第九次会议,政府间委员会对公约实施上的显著成绩予以了肯定,并且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能力建设全球策略表示赞赏,该策略旨在支持各个缔约国和社团在保护非物质文化...
查看更多
浅谈青海藏戏面具艺术
专题报道
   一、青海民间藏戏面具的起源与发展   在青海民间藏戏面具的多维起源中,藏传佛教文化始终是一股奔腾不息的动源,以藏传佛教为载体的文化内容,成为民间藏戏面具艺术内涵的主要构成部分。更引人注目的是,藏传佛教造就了藏戏面具的独特神韵,而藏民族对面具的审美趋向,也只能在藏传佛教领域里驰骋自己丰富无羁的想象力。历史上宁玛派、噶举派、格鲁派等教派为了吸引更多的群众接受本派的佛法教化,将一些流传在民间或佛经中的故事内容,逐步注入...
查看更多
龙泉窑的兄弟故事:独守初心传承一脉风骨
专题报道
    艺术家和匠人,有时只是一步之遥,有时却是鸿壑之别,前者习于思考创造,后者局限于纯粹复制。所以这世上,产品很多,撼动人心的作品却很少;匠人很多,受人景仰的大师却是凤毛麟角。在浙江龙泉青瓷圈内,周华、周鑫两兄弟算是传奇人物,他们从事仿古瓷,形神俱似,就连专家也难以鉴定真伪;转型艺术瓷,师古却不泥古,自成风格书写一段传奇。   就在2014年11月的APEC会议上,兄弟俩联袂烧制的“兽面如意洗”、“一清如水”被摆放在了习主席休息室,器形庄重典雅,尽显大...
查看更多
融入当代生活 走进国际视野——2014非遗保护工作回眸
专题报道
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开幕式上广西代表团在展演壮族定音铜鼓。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2014年8月,苏绣、徐州香包、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等项目的传承人于青奥会举办期间在南京博物院大秀绝技;11月,北京APEC会议期间,剪纸、雕漆、景泰蓝等非遗项目亮相颐和园、国家会议中心……非遗为何会频频在国际重大活动中亮相,回顾2014年的非遗保护工作便会找到答案。       2014年,人们保护非遗的自觉意识越来越强。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非遗...
查看更多
桑杰顿珠:二十载唐卡艺术未了情
人物
    “梦想是奢侈的,梦想又是最能安慰人心的东西,梦想不会因为地方和人有不同,只要它是你真正想要的。”当33岁的嘎藏加措说出这番话时,人们也许想不到,他是一个藏族僧人、一个土生土长在青藏高原的唐卡画师。“我从小就羡慕爷爷和父亲,如果给我一支五彩的笔头,我也要描绘出心里满满的色彩。” 当32岁的藏族小伙桑杰顿珠回想起小时候的唐卡艺术梦,清澈的双眸仍流淌着一抹恬静的幸福。   桑杰顿珠,出生于西藏昌都地区昌都县约巴乡的偏远藏寨,家里并不殷实,却是名副其实的...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