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5   星期一   农历四月初八   谷雨 谷雨
搜索
“世界瑶都”的瑶绣技艺面临传承困境
专题报道
    “现在的少数民族年轻人不仅不会本民族的织绣技艺,甚至连穿民族服饰都不愿意。”北京服装学院教授庞绮说,其带着十余名师生来到广西,就是为了抢救濒临失传的少数民族织绣技艺。   近日,庞绮一行来到享有“世界瑶都”美誉的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当天该县正在举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已有上千年历史的瑶族织绣正是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居住着盘瑶、茶山瑶、花蓝瑶、山子瑶和坳瑶五个瑶族支系的金秀,是中国成立的第一个瑶族自治县,也是世界上瑶族支系最...
查看更多
昆曲传承不能只靠一出《牡丹亭》
专题报道
     岁末的北京,满城争唱《牡丹亭》:名家传戏——2014全国昆曲传承汇报演出以大师版《牡丹亭》为重头和先导,接以南昆版(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典藏版(上海昆剧团)、大都版(北方昆曲剧院)、天香版(湖南省昆剧团)、永嘉版(浙江永嘉昆剧团)、青春版(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御庭版(浙江昆剧团)七个版本的《牡丹亭》。   《牡丹亭》自诞生后,经历了从文学经典到舞台经典,形成文学与舞台的双美。《牡丹亭》当然是经典,但只靠一个《牡丹亭》,昆曲是难以为继的。以...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朱文立:在历史发现中传承汝瓷精髓
人物
    今年4月,朱文立的公司被文化部宣布为汝瓷方面唯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生产性保护的核心是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朱文立公司之所以能够成为“唯一”,离不开他本人在历史发现上、烧制技艺上做出的巨大贡献。   寻找汝瓷的历史真相   1987年,汝瓷界发生了两件轰动全国的大事:一是由朱文立领头,断代800多年的汝瓷天青釉复烧成功;二是省文物考古所在宝丰县清凉寺发现了汝官窑遗址,该遗址一段时间内被认为是唯一的汝官窑...
查看更多
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谈民族音乐的出路问题
论坛
     我在主编《艺术评论》时,曾在创刊词上写过这样的一句话:“刃利而欠厚,锥锐而无容。”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刀子的锋利在于刃薄,因此不可能要求它同时还有厚度,厚了就是钝刀了,无法割肉。同样的,锥子尖锐了才能扎得进去,你也就不能要求它尖的同时有很大的体量包容。相比而言,锅盖比较全面,但是拿锅盖拍不到苍蝇更打不了狼。我认为理论有两种,一是如刀如锥,另一种是如锅盖。我宁可要一针见血,虽然可能有些偏颇但能够说明问题的文章,而不想要面面俱到,看起来无懈可击,但实...
查看更多
国图举办“我们的文字——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文字传承”跨年大展
其他新闻
    由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和国家图书馆共同主办,中国民族图书馆协办的“我们的文字——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文字传承”跨年大展2014年12月30日在国家图书馆总馆南区国家典籍博物馆开展。本次展览是继“年画中的记忆”“大漆的记忆”和“丝绸的记忆”后,文化部非遗司和国图共同举办的第四个中国记忆系列专题展览。展览将持续到2015年2月1日。     本次展览共分六部分,包括中国文字概说、文字的书写、文字的传播、文字与艺术、文字与生活、文字的传承与未来,集中展...
查看更多
蜀锦苴却砚等四川数百件非遗精品亮相北京
其他新闻
    2014年12月29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进京展在东长安街17号中国妇联活动中心好苑建国酒店一楼正式开展,来自四川的数百件非遗精品亮相京城。此次展览将一直持续到2015年1月3日。    此次赴京参展的包括油纸伞、树根书法、蜀绣、蝴蝶画、龚扇、蜀锦、苴却砚、竹编、夏布画、银花丝、绵竹年画、工艺陶瓷、漆器、唐卡、捻条画15个项目。展品均出自传承人和工艺大师之手,其中既有茶具、首饰盒、年画等日常生活和装饰用品,也不乏精品唐卡、大幅蜀绣等具有较高观...
查看更多
“非遗人”的守与创--赣州非遗传承人调查
专题报道
    赣州有中国民居建筑史上的奇葩——600多座客家围屋,被学术界称为中原唐宋时期古汉语的活化石——客家方言,还有赣南采茶戏、兴国山歌、于都唢呐“公婆吹”、石城灯彩、信丰古陂“蓆狮”“犁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项,52人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涉及33个项目)、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151人(涉及66个项目)、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278人,在客家文化领域影响极大。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任星航艺术作品展亮相荣宝斋
其他新闻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传承人、钧瓷大师任星航“钧天星航”艺术作品展23日亮相北京荣宝斋,上百件钧瓷作品首次亮相。     任星航出身钧瓷世家,为任氏钧瓷第七代传人,他成功复原了宋代双火膛结构钧瓷窑炉,恢复了钧瓷的柴烧工艺。钧瓷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其造型古朴、工艺精湛、配釉复杂、窑变神奇。钧瓷烧制技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星航钧窑是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任星航为这次艺术展带来了数件“扛鼎重器”,其中包括此...
查看更多
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铜雕技艺”唯一传承人朱炳仁
人物
    朱炳仁,1944年11月生于浙江绍兴,铜雕泰斗,中华老字号“朱府铜艺”第四代传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铜雕技艺”唯一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北京故宫博物院文创顾问,西泠印社社员,“运河三老”之一,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修复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文物学会大运河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 熔铜艺术创始人,庚彩工艺发明者,被誉为“中国铜雕王”“中国当代铜建筑之父”,也是国际铜业协会委任的终身顾问中唯一的中国人。     他是中国当代...
查看更多
探寻青岛非遗 武林瑰宝鸳鸯螳螂拳
专题报道
    以动作古朴浑厚、技法丰富、无任何虚招闻名的鸳鸯螳螂拳今年12月被国务院正式下文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鸳鸯门派精髓之一的鸳鸯螳螂拳,以其独特的拳法和左右双修的全面训练思想,成为螳螂拳中颇具特色的流派。     近日,记者实地拜访了鸳鸯螳螂拳第四代传承人、青岛籍老人孙丛宅。孙丛宅,1936年生人,籍贯平度。见面地点约在珠海路街道东海中路社区,此时的孙老正在用毛笔撰写鸳鸯螳螂拳拳谱,每页拳谱上画有各分解动作要领,对于零美术功底的孙老来说肯...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