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5   星期一   农历四月初八   谷雨 谷雨
搜索
物质与非物质:传承、断裂、延续与共存
论坛
物质与非物质:传承、断裂、延续与共存罗伯特·莱顿 文  关祎 译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紧密相联,它们是“一枚硬币的两面”。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两个重要元素:通过艺术表达出来的理念或信仰、有效表达这些理念与信仰所必需的技艺。物质文化遗产包括艺术家创造出来的形象及其所使用的工具或设备。文化传统的传承需要这枚硬币的两面——物质与非物质的持久共存。  文化的传承包括有意识的教学和学徒对师傅技艺的静态观察两种,后一种包含实践过程中的尝试与错误。总的来说,这种...
查看更多
非遗”保护新高度: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
论坛
非遗”保护新高度: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 方李莉  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民族文化的复兴、文化的自觉与自信。在北京的南锣鼓巷、什刹海,在上海的田子坊、莫干山等,到处都能看到民众在传统基础上的新创造。具有传统特色的新胡同文化,服饰、家具、首饰等设计,成为当代时尚文化的一部分。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当今文化发展、经济建设,包括国家形象塑造密切关联。要真正认识到这一点,必须将其提到一个新高度,同中国的“文化自觉”和 “文化自信”联系起来,站在一个更加宏观...
查看更多
李长春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
其他新闻
李长春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来到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新馆,参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新华社记者 庞兴雷 摄)  新华社北京2月14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14日下午来到全国农业展览馆新馆,参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    下午4时许,李长春来到展馆,听取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工作情况介绍,观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现场演示的精湛技艺,并与他们亲切交谈,询问技艺特点和传承发展情况。李...
查看更多
后申遗时期”: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性发展
论坛
“后申遗时期”: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性发展高小康   申遗以来保护工作状况与效果的复杂性表明,一般的保护理念不能解决保护工作中实际发生的问题。对于每一个具体保护项目都必须作为特殊个案研究和应对,“非遗”保护工作必然面向特殊性。  如果从昆曲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算起,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开展10年了。此后,中国在2004年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6年设立“文化遗产日”,2011年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
查看更多
山亭皮影戏鼓声灯影里的瑰宝
专题报道
山亭皮影戏鼓声灯影里的瑰宝——为更好传承下去,皮影戏走进课堂李泳君 崔维成   陈守科在幕后表演     皮影戏由两人组成,一人操作演唱,一人敲打锣、鼓、梆子伴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被称作小电影,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皮影戏在全国都有流行,在枣庄地区大概经历了四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当时的贫苦农民为了养家糊口,就四处拜师学艺。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学会东西游,吃穿不犯愁。”    山亭皮影系祖传,已传到第四代  52岁的山亭皮影戏传承人陈守科,在台儿庄古城内有一间...
查看更多
拂去历史的尘封:对荆州高校学生非遗体验的思考
专题报道
拂去历史的尘封:对荆州高校学生非遗体验的思考吴丹   鼓盆歌、马山民歌、挑担围鼓……和许多地方一样,在荆州,祖祖辈辈遗留下来的“老玩意”,随着城市化步伐加快,民间艺术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很多非遗项目濒临灭绝。  在荆州,有这样一个大学生社团--长江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与研究社团(简称“长大非遗社团”)。该社团致力于保护和传承荆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2011年的暑假,长大非遗社团又组织社团成员奔赴各自家乡或留在荆州进行非遗调查。近日,记者倾听了他们与...
查看更多
如何把握非遗保护与开发的“度”
专题报道
如何把握非遗保护与开发的“度”     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之一,“生产性保护”的实施给非遗保护工作带来新的思路。然而,作为拥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手工艺,非遗项目在面对市场开发和销售的过程中,也时常迷失方向,如机器刻制的皮影、复制印刷的唐卡等,这些机械产物使得非遗制作技艺发生了扭曲和改变。如何把握好非遗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度”,怎么更好地实施“生产性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举办期间,文化部非遗司在京召开座谈会,与会专家学者就非...
查看更多
非遗生产性保护难题:弟子难招 人才难留
专题报道
非遗生产性保护难题:弟子难招  人才难留   - 关注焦点   2012年2月5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在京开幕。   这次从全国共选取180多个项目参展,它们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传统医药类项目。活动邀请160余名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现场展示技艺。   这次展览显示出非遗生产性保护的作用和成果,也为今后非遗的保护提供借...
查看更多
扬州漆器髹饰技艺传人赵如柏:技艺非一日之功
人物
扬州漆器髹饰技艺传人赵如柏:技艺非一日之功  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区内的彩衣街是一条普通的小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扬州漆器髹饰技艺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赵如柏便住在这条小巷的尽头。赵如柏夫妇的居室前搭有一小间披屋,不过五六平方米,就是他的工作室。其实,赵如柏完全有能力改善自己的居住条件,但他还是愿意住在这老屋里。他说,这里比较清静,也比较自在,自己做木雕经常需要敲敲打打,如果住楼房会影响别人,而自己也不希望受到太多干扰。就在这小屋里,赵如柏向笔者展示了他那精彩的...
查看更多
朵云轩木版水印生产性保护见成效 水墨朵云又一春
专题报道
朵云轩木版水印生产性保护见成效 水墨朵云又一春曹玲娟    【阅读提示】曾几何时,非遗被尴尬地称为“非常遗憾”:想传承,后继乏人;走市场,容易变味。有没有新路能走?不少非遗保护单位都在犯难。近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被授牌,对那些具有一定市场价值的非遗项目有所启示:以保持其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为核心,借助市场手段,将非遗及其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进行“生产性保护”。在这方面,上海朵云轩的探索具有积极意义:对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版水印...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